走进“十一五”•娄底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7:24 红网-湖南日报 | |||||||||||||||||||||
娄底城区
“十五”末期建设起来的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娄底经济新的增长极。
娄底市关注贫困地区发展。代市长林武前往贫困山区解难。
注重造林绿化,娄底市已成为绿木葱茏的省级园林城。
涟钢薄板车间。
娄底火车站。杨暴默 摄 青春娄底已扬帆 ———娄底市“十五”回眸 本报记者 段云行 娄底撤地建市仅6年,伴随着“十五”的鼙鼓,与国家的建设同步成长,并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 年轻的娄底,已扬起前进的风帆;湖湘腹地,正奏响着一曲振奋人心的赶超之歌。 经济发展走出低谷速度一年快过一年 “十五”之初,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我省计划经济时期重要的工业基地娄底受到了巨大冲击,娄底的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位由曾经的第7位跌至倒数第3位,全地区生产总值年年在低位徘徊。在人们半真半假的调侃中,娄底被笑称为了“楼底”。 经济发展一时的落后,并没有让娄底的决策者们英雄气短。“十五”期间,娄底市委、市政府跳出娄底看娄底,在吃透市情、省情、国情的基础上,从宏观背景下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大项目、大技改、大跨越。十里钢城,百里煤海,建材之乡,火电基地,处处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146个重点建设项目,使沉寂多年的娄底经济,终于再次扬帆起航。“十五”期间,娄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2004、2005两年,生产总值增长分别达到13.2%和约13.6%;全市工业增加值5年间年均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11%,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九五”期间增加4.5倍。 多年来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步步后退的娄底,在“十五”结束之时,终于迎来了历史性转折。经过岁末年初的盘点,娄底2005年GDP总量在全省各市州的排位将稳步前移,跃上一层楼。 思想观念走出围城开放意识形成氛围 做为一方发展的负责人,经济的发展当然应该是得意的“政绩”,然而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却淡化了经济数字的对比,更满意于娄底上下思想观念的转变,满意于改革开放气氛的真正形成。 娄底处于湘中腹地,娄底人的思想观念一度比较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故步自封,不愿放眼观天下。“十五”前期,随着娄底与外界的交往扩大,人们的眼界有了拓宽,近3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有意识地推进观念更新,已把改革的观念、开放的观念、发展的观念渗透到了全市每个干部群众的心中。 冲出娄底,走出“围城”的观念更新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先是市委、市政府牵头,北京的专家教授、省内兄弟地区的领导,一批接一批被请到娄底讲课。接着,市直和各县市的干部一批接一批地派出去学习挂职,娄底市将干部培训的基地设到了上海,目前已有数以百计的年轻干部在上海进行过3个月以上的挂职见习。冷水江市还把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设到了浙江、江苏、广东,在观念上直接与“长三角”、“珠三角”零距离对接。 观念变了,发展的软环境变了,娄底的资源优势有了新的内容,软环境优势更加突显。为经济发展服务,“多想搞活的办法,少想管死的办法”成为各职能部门的共识。在冷水江市近期举办的群众公开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时,连最末位部门的群众满意和基本满意率都在75%以上。一位在娄底经营的四川投资商说,参加公开评议,他对职能部门没投出一张不满意票,对这样的发展环境,他完全服了。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干部观念和作风是否转变的试金石,而观念与作风的转变则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外来投资商的满意带来了娄底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十五”期间,娄底从市外、境外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达1053个,实际到位资金95亿元。“十五”后期启动的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为富集70多个高新项目的娄底新兴经济增长点。 城乡面貌正在改观协调发展步入佳境 全省地级市中,唯有娄底只有一个下辖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娄底起步的艰难。 中心城区小,城市辐射功能差,5个县市区中一个国扶县一个省扶市,贫困县市占了娄底市域面积的60%;虽然地处湖湘腹地,却外无好路,内无出路。这,便是娄底“十五”面临的开局。 “十五”期间,娄底的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改观,由新修高速公路和新老铁路组成的两个十字架,使娄底成为湖南“田”字形交通网络的核心,成为通江达海的起点。娄底在宏观区位条件改善的同时,以城市化带动为龙头,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5年时间,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昔日的县级小城成了省内崭新的中等城市,成了颇有特色的园林城市,5年间全市城市化水平提高了5个多百分点。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走全面协调发展之路,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代市长林武上班第一天,不是进办公室,而是直接下到农村灾区一线。经过强有力的扶贫攻坚,全市贫困人口减少10多万人,一批又一批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迎来了丰衣足食。 经济发展了,城乡面貌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变了,过去天上灰蒙蒙、地上黑乎乎、街上脏兮兮的娄底,现在成了秀丽的湘中明珠;曾经恶性案件多发的娄底,现在成了一片越来越平静的福地。踏着“十五”最后几天的冬日暖阳,一位省领导到娄底的城市乡村考察,一路走过后发出感叹:“青春娄底,已是政通人和,气象万千!” 让湖南工业心脏更加强劲 ———访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 本报记者 段云行 在湖南的版图上,娄底位处“中心”,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娄底的煤炭、电力,曾经为全省三分之一的工业企业提供动力,一向被认为是湖南工业的心脏。“十五”期间,娄底的发展突破了多年徘徊,走上了快车道,“十一五”期间,娄底又将迈出怎样的步伐?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掷地有声:让湖南工业心脏更加强劲! 蔡力峰满怀信心地描绘了到“十一五”末这颗湖南工业心脏的崭新形象:2010年,现有的煤炭、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支柱性产业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强化,娄底的能源原材料等上游工业对全省的基础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这里产出的每年约1500万吨煤炭、800万吨钢铁、800万吨水泥,200亿千瓦时电力,将为全省工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动力;同时,一批高科技水平的新产业新企业新产品,将有力改写娄底工业的传统形象。 蔡力峰认为,“十一五”时期应是娄底趁热打铁迅速做大做强的重要时机,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六个方面发力。 一是切实启动新农村建设,以工业思维抓农业,系统思维抓基础,全面观念抓素质,务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结构和总量构成,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努力壮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培育园区产业集群。三是切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和扶贫攻坚力度,产业兴城,特色强市,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功能,同时加强对相对贫困的新化、涟源两县、市的帮助扶持,争取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四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抓好降耗增效和集约经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力求在建设节约型、环境优美型社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切实整合发展动力,加快体制创新和开放带动。六是构建和谐娄底、平安娄底、诚信娄底,使城乡风貌和社会文明素质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有一瞬,然而5年的发展思路却能决定一个地方的未来。5年后的娄底将会是什么模样?蔡力峰认为,按照娄底现有的来势,2010年,娄底市GDP将在2005年基础上全面翻番,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45万人,并在湖南腹心地区形成战略性的“娄新城镇带”,娄底范围内的娄底中心城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城将成为矗立湖湘中部的重要经济走廊,成为湖南中部具有全国意义的交通枢纽。 蔡力峰认为,只要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再经过5年建设,蓄势已发的娄底,一定会成为拱卫长株潭的工业重镇和山水名城。娄底这颗湖南工业的心脏,一定会跳动得更加强劲。 加大投入巧装扮 奇山异水露峥嵘 娄底成为我省新兴旅游目的地 本报1月3日讯(记者段云行)娄底绚丽的山水和厚重的人文景观正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2005年该市共接待游客1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2%。 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振兴市域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将旅游业发展指标列入了各县市区经济考核指标,同时决定: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旅游发展引导资金,以后视财政增长情况适当增加。“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念一变,山水增辉。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建设的投入迅速增大。波月洞、湄江、蔡和森故居、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锑都锡矿山等11大景区、景点迅速走红,其中紫鹊界梯田被国内旅游界专家认定为具有5A级前景的自然人文景观,并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梅山龙宫被认定为国内一流。 现在,娄底已成为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湖南旅游“东一线”、“西一片”的整体格局中浓墨重彩地加上了“中一带”,全省旅游格局得以“连成线、构成片,形成网”。“九五”末期仅有一家旅行社、旅游产业基本空白的娄底市,2005年一年新增8家旅行社,目前全市已发展到旅行社22家,星级旅游饭店15家,专业旅游从业人员7000人,旅游业成了娄底重要的新兴产业。 白鹭翔集:娄底城区一新景 本报记者 段云行 在霓虹闪烁的城市灯光与晶莹剔透的月光之间,一群群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时而盘旋贴近水面,时而振翮飞向云端。这人与自然和谐的一幕,不是出现在乡间田野,而是出现于娄底的城市中心。 对于这一多年未见的新景观,家住娄星广场湖边、窗对一池碧水的娄底市民龚先生心里感到特别的舒畅。他说:“白鹭最多的时候是早晨和晚上。它们腾空而起,如白云飘荡,东来西往。最多的一天晚上有三四百只。”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天性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和潮湿森林里的白色精灵,为何恋上了湘中娄底热闹繁华的市井人声? 近年来娄底城区的急剧扩张,使过去处于乡间旷野的水系与城区有了亲密接触。四面青山环抱之中,涟水和孙水如两条飘带,紧紧地把娄底城区怀抱胸中,它们在城东的梨头嘴汇合后,在下游形成水府庙水库,面积相当于9个杭州西湖。随着娄底城市的发展,娄底城区很快就将“兵临湖畔”,水府庙成了娄底市民近在城门口的“东湖”。 近年来,娄底以水源为依托,加紧进行山水园林城建设,目前,娄底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6.6%,城郊森林覆盖率达44.36%,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已近7平方米。 水,改变了娄底的城市形象。水,也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市民老吴在市中心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今年9月,老吴却在紧靠涟水的江龙滩广电中心住宅区买了新房,准备在那里安下自己的新家。他说:“推窗就见水光山色,赏此佳景,人生足矣!” 山映斜阳天接水,半城春色半城楼。 没到娄底的人不会想到,一个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城市,会是这样的一处绿水青山;到了娄底的人会惊讶,在湖南的中部,竟有一个如此具有韵味的城市。 “十五”娄底亮点撷萃 ●涟钢薄板:建国以来全省投资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 ●金竹山电厂扩建:重登全省最大火电厂宝座。 ●煤炭生产:产量稳居全省第一。 ●锑品生产:产量全国第一。 ●中心城区建设:建成区面积五年翻一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