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苦中乐 相依相偎祖孙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1:27 大众网-鲁中晨报

  一亩田,几棵果树,两间土坯屋是全部财产……76岁的爷爷和11岁的孙子相依为命7年,浓浓祖孙情,让他们清贫的生活有滋有味。

  2005年11月24日,我们坐在开往博山的1路直达车上。我们这次访贫问寒的对象,是一个名叫李文超的11岁男孩,他父母双亡。我们心里有一个疑问,一个11岁的孩子如何和76岁的爷爷相依为命?那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家?

苦中乐相依相偎祖孙俩
小文超每天这样写作业 (郝玲 摄)
苦中乐相依相偎祖孙俩
文超的爷
爷对生活还是充满了信心 (郝玲 摄)

  偶遇

  从博山站下车后,我们换乘13路公交车,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远远望见了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斜“躺”在一面山坡上。听汽车司机说,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博山区崮山镇南北村。

  下车后,我们顺着小路边走边打听,七拐八拐地走到了村口。两个骑在摩托车上的村民正边抽烟边谈论着2005年的生猪价格。

  我们上前打听,“请问,你知道李文超家在哪吗?”

  “李文超?”

  “李文超跟着他爷爷住,听说他父母都不在了。”我们进一步把知道的情况向村民解释。

  “哦,李文超……他就是李文超!”这名村民忽然指着我们身后的一个小男孩说,“就是他!就是他!”

  我们转身看去,面前的这个孩子,明亮的眼睛,头发有些发黄,穿一件很旧的运动衣,胳膊肘磨出了一个洞,他正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们。

  “你是李文超吗?”

  他点了点头,“我听见你们说我爷爷,就跟过来了。”我们还真没注意到身后何时多了一条“小尾巴”。

  李文超带路,我们朝着他的家——远处的一片果园走去。

  路上,我们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本卷了边的田字格本,便问,“刚放学吗?”

  “嗯,我在那边学校上学。”他指着远处的村舍说。

  “下午几点放学啊?”

  “16:30,老师还让我们留下做题,18:00才能回家。”

  我们顺着山坡上被踩出来的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小路向前走,小文超走得很快,我们紧跟着他。文超走在又滑又坑洼的路上轻松自如,我们却不得不低头小心翼翼地迈步。

  20分钟后,我们已是气喘吁吁。“到家了!”小文超高兴地说。在果园一隅,出现了一座低矮的房子。

  世外桃源

  看到有生人到来,拴在果树上的一只小花狗警觉地叫了起来。一位头发花白、背部微驼的老人走了出来。他抬头看见了我们,忙拍了拍破旧棉袄上的灰尘,满脸皱纹的脸上堆起了笑容,“来客人了。快进屋坐,快进屋坐……”

  我们小心翼翼绕过房子门前一堆装散酒的塑料桶,弯腰钻进了小文超的家。在不足2米高的阴暗小屋里,山墙已经布满了裂纹和窟窿,墙上贴的发黄的报纸,被裂缝间透过的冷风吹得响声不断。一进门有个一米高的老式桌子,上面放着几个盘、碗,桌子旁边是一张由砖头垒起来的半米高的石台,上面架了张木板,放了一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毯子,卷着2床黑乎乎的被子——这应该就是床了。床上凌乱地堆放着四季的衣物,床下的黄土地上有几双破旧布鞋,还横着一把粘满了土和杂草的铁锨。

  进了里屋,靠窗的是一张床,床头放着一台19寸电视机,上面落满了灰尘。

  “这电视只能看一个台,能看看就不觉得闷。快坐下歇歇。”文超爷爷从床头拽出两个小马扎,招呼我们坐下,文超乖巧地依偎在爷爷怀中。

  “这几天水上不来,就拿桶提了些。”文超爷爷看着那些盛水的酒桶说。里屋门后,有一个小蜂窝煤炉,上面放着一个炒锅,炒锅里面有几块黑乎乎的东西,文超爷爷解释说,这是昨天炒的咸菜。

  屋里有些冷,我们看到,整个屋里能够取暖的只有这个小蜂窝煤炉。窗户上没有安玻璃,只用塑料布糊了糊,我们不由得问,“家里冬天怎么取暖啊?”

  文超爷爷笑呵呵地说,“这土屋冬天不怎么冷,再说有这个炉子,家里还有两筐煤。”文超爷爷指了指门后的蜂窝煤炉,“别看炉子小,多亏有它,房子小,冬天点上这个炉子就暖和了。”

  见我们不住地打量屋里,文超爷爷尴尬地笑了笑,“盖屋的时候我没打地基,这两天北墙塌了一块,上午把墙补了补。”

  谈话间,小文超不见了,我们向外屋探了探头,孩子正坐在床的一角写作业,弯着腰,本子就垫在腿上。“写作业呢,每天中午回来都得学一会儿,马上就得走了。家离学校远,来回得将近1个小时,中午回来待个10来分钟就得走。”爷爷有些无奈地说,“这两天补墙,顾不上给他做饭,回来将就着吃点就走了。”

  “吃块馍吧!”爷爷喊了一嗓子孙子,小文超听话地进来。

  我们赶紧将包里一袋饼干递了过去,“吃这个吧。”

  “不用,有馍呢。”文超爷爷微颤着从墙角一个藤筐里摸出一个馍。

  我们把饼干塞到文超手里。他用问询的目光看着爷爷。爷爷宠爱地说,“那就拿着吧。”

  “谢谢姨!”孩子说着跳到炕上,开始拆包装。

  “这个怎么拆开啊?”文超拿着饼干不知从何下手。

  爷爷接过饼干包装袋拆开,递给文超,“这孩子命苦,平时没钱给他买零食吃。”

  文超接过饼干,拿出一片,递到爷爷面前,“爷爷,你先吃一块吧!”

  “我不吃, 你快吃吧!”

  “那你吃啥?”文超问。

  “你甭管我,你吃完还得上学,我一会下点面条喝。”

  文超边吃着饼干边听我们聊天。

  爷爷叹口气,“这孩子年纪小,却很懂事,除了买本子从来不吵着要钱买别的东西。”

  “爷爷,表不走了,几点了?”文超还挂念着要去上学。

  “我看看。”文超爷爷看了看对面桌上的老式座钟,时针指在8:00上已经不动了。

  “姑娘,几点了?”

  “12:40。”我们从手机上看了看时间。

  “呀,到点了。爷爷,我上学去了。”说着,文超拿起课本,将没吃完的半包饼干放在爷爷床头,跑出屋门。

  文超身世

  望着文超远去的背影,爷爷说起了小文超的身世。“这孩子太命苦了!3岁那年,他爸死了,他跟着他妈嫁到了外村,没过几天好日子,他妈又死了。不久,人家那边让去领回孩子……”文超爷爷的眼睛湿润了……

  “到现在,这孩子跟我七八年了,我们将就着也过来了。虽说和别人家的日子不能比,但也没觉得缺什么,能吃上饭。我今年76岁了,就盼望着这孩子命好点,让我这老头子能把他拉扯到初中毕业。”

  “平日里也不怎么花钱,小孩上学的钱政府都给减免了。就是吃点也花不了几个钱。每年春天,我就在门前地里种些青菜,到村里集上去卖了换点钱。这不,门前还有几棵杏树和苹果树,也能结几个果子卖钱。政府每个月都给文超13元钱的补助费,吃饭差不多够了,我就攒点钱给他买个笔和本子。只要我这老骨头一天能用,我就不让孩子受难为。这孩子命苦,遭的罪已经够多了。这么好的孩子,唉!”

  说着,爷爷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盒“哈德门”,我们仔细一看,烟盒里放的烟露着烟丝,也没有过滤嘴。他哆哆嗦嗦抽出一根,放到嘴边。

  “咦,这是什么烟啊?”

  “这烟是我自己卷的,烟盒是孙子捡来的。这烟多贵啊,我哪能抽得起?”爷爷笑着说,“实在闷了就抽一根,年纪大了,提神吧。”

  爷爷的午饭

  “大爷您该吃午饭了吧。”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头儿。

  “噢。”文超爷爷把吸了两口的烟从嘴里拿出来,用拇指和食指一捻放回烟盒,应声道,“家里也没啥好吃的,我给你们下面条吃吧。”

  我们忙说已经吃过饭了,“真的吃过了?”爷爷问了好几遍,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从门后掏出一只小铝锅,从装散酒的塑料桶里倒上半锅水,掩上锅盖,哆哆嗦嗦地端到外屋,从床底下抽出一只灶,点火,把锅放在灶上,蹲在那里,佝偻着背,看着小火苗慢慢地“舔”着锅底。而后,他用手撑着膝盖,站了起来,拿出一个小马扎,在上面放了一块木板,又找出一个碗,用水冲了一下,放在木板上准备吃饭。

  十几分钟后,锅里开始冒出热气。文超爷爷起身,从一个纸箱里拿出半包面条,抽出一小把放进去。他歪着头看了看锅里,又抽出些放到锅里,最后放了一小勺盐。五六分钟后,文超爷爷掀开锅盖,里面的面条开始翻滚。

  “熟了!”文超爷爷念叨一声,把锅端到里屋,用筷子挑起面条放进碗里,颤巍巍地坐到小马扎上吃了起来。他吸起一口面条,上下嘴唇一并,喉结上下滚动着,喉咙发出“咕噜”的声响。望着文超爷爷那种吃面条时的神态,我们突然发现,原来面条是那么的好吃。

  末了,文超爷爷将锅里的半碗面汤又倒进了碗里,还用筷子将锅底的几根面条放到碗里喝了。吃完面条,爷爷很满足地舔舔嘴,起身把碗拿出去冲了一下,放进厨柜里,把马扎和木板也放回原来的位置,午饭就这样过去了。

  祖孙相依情更浓

  吃完饭,文超爷爷精神好了许多,佝偻着的背也显得挺拔了些。

  “冬天不用下地干活,吃饭、看电视、听戏,和孙子去村头找老人拉呱,日子比较舒服。每回看到孙子成绩单上的分数,我心里都甜丝丝的。”文超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别人都觉得因为有我,文超才活了下来。其实,有了这个孙子支撑着,我才活得这么好。去年秋天我大病一场,迷迷糊糊,就听着孩子在床边不停地喊我,我硬挺着没过去。我别的不怕,就怕在文超还没长大就先死了啊。”

  临别,文超爷爷安慰我们,“不用为我们担心,我能撑下去,文超也一样!”

  回回头,挥挥手,爷爷依旧站在小屋前,眯缝着眼,坚强而又慈祥地微笑着……

  1路直达车飞奔着将我们的视线由南北村带回到城市,夕阳的余晖下,人们带着一天的疲惫匆匆朝家里赶去;刚刚放学的孩子们欢欣雀跃地走出校门,等着爸爸妈妈来接,叽叽喳喳地向他们讲学校发生的事;叫卖各种商品的摊贩忙着张罗着自己的生意……

  在博山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瘦小的身影和一个佝偻的身影,正相互依偎着,吃饭、看电视、听戏、到村头找老人拉呱……(a8)本报记者 郝玲 实习生 王莉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