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农村敬老院达到供养公寓化 扩建城区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1:51 黑龙江日报 | |||||||||
刘红军 李中军 本报记者 周静 当2006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大庆市杜尔伯特泰康镇中心敬老院,生活在这里的40多名老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明媚。自从2005年11月搬进这座国内先进、全省一流的新居,他们的心里就一天比一天亮堂。
“在这里过活,比有儿女的老人都强,一日三餐,都有厨师做好,吃现成的,还讲究营养。服务员、管理员、卫生员比自己的亲儿女都亲,服务可好了。院里还有大夫,看病不用出门”。在敬老院生活了七年的王喜冬和毕可芝是老两口,年近古稀,身体不好又没人照顾。对新敬老院,他们一直赞不绝口,“政府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2005年年初,大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全市58所农村敬老院改造为24所,达到供养公寓化,改造扩建城区化。改造工程列入当年全市65件大事实事之中。 2005年一年,大庆市及各县(区)投入1750万,将其中的22所改造撤并成8所,截至目前,改造的22所敬老院已全部竣工。今年58所农村敬老院将全部改造完成。 据大庆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敬老院改造是按照合理布局、适度合并、改建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具备五大特点:以前敬老院全部坐落在农村,改造后的敬老院全部实现城镇化;床位数由1764张增加到3890张,供养容量增大。使有集中供养意愿的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由44%%提高到97%%;院长由乡镇任命改为由当地县(区)组织部门任命,工作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管理体制更新;工作人员由227人减少到156人,人员开支由125.3万元减少到71.036万元;改造资金来源由乡镇统筹改由县区政府拨付。 让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五保老人居有其屋、食有其粮、乐有其所,颐享天年,这是一项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民心工程。 过去大庆市的五保老人都向往到福利家园安度晚年,如今座座敬老院,都是幸福家园。当年改造,当年使用五保老人有了温暖的家 时值隆冬,杜尔伯特泰康镇中心敬老院却暖意融融,老人们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打麻将,一派欢乐祥和。 据统计,杜尔伯特一共有符合进入敬老院条件的老人230人,原来的11个乡镇有敬老院10个,但只能容纳153人,由于分布分散加之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各敬老院管理人员短缺,服务功能不够健全、服务项目单一,也给管理带来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这个县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之后,对敬老院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原有的10个敬老院按照各乡镇的人口数和五保老人数进行了整合合并,在泰康镇、克尔台乡、胡吉吐莫镇和他拉哈镇建起了四处中心敬老院。敬老院整合工作得到了大庆市的大力支持,市政府投入资金200万元,县政府投入资金150万元,2005年6月10日,四处中心敬老院同时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到了5628平方米,主体工程投资413.9万元,已于2005年11月5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敬老院整合合并后,新建的敬老院环境幽雅,设备先进、功能完备,配齐了院长、管理员、服务员、院医生和卫生员,五保老人小病不出门就可得到救治。不但能使全县的五保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还节约了开支。新建的四个敬老院比原有的10个敬老院可节约管理人员工资和水、电、暖等费用15.68万元。 住在泰康镇中心敬老院的79岁的于连举,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精神十分矍铄。他高兴地说,现在真和过去没法比了,过去住平房,烧炉子,现在住楼房,集中供热有暖气,天天还能洗上热水澡,住的简直比宾馆都好!还是新社会和共产党好啊!“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全社会都应重视老年群体” 2005年中秋佳节,大庆市市长韩学键到敬老院和福利家园看望慰问老人、孤儿及工作人员,他不时地叮嘱工作人员,要细心照顾好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他说,敬老院和福利家园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却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在逐渐步入老年社会的今天,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老年群体,重视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大投入,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养,使老年人在衣、食、住、行和保健、学习、娱乐上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市长关心老年人,工作人员更是关爱老年人。在某敬老院生活的一位阿姨至今对自己刚到敬老院时的一些小事念念不忘:“我这人爱干净,有洁癖,脾气也不太好,刚来时,常和别人闹别扭,这些管理人员像孩子一样哄我开心,给我讲故事,讲道理。现在我们这里就跟一个大家庭一样,我很庆幸当时没有耍脾气离开!” 隔阂在理解中消失,亲情在关爱中建立。再好的条件,如果没有任劳任怨、体贴细致的工作人员的照顾,老人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链接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属于五保对象:(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没有扶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3)无生活来源的。 对于这些五保对象,农村集体经济应负责提供经费和实物,实施以下保障内容:(1)供给粮油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整体上,应当保证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