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流浪女有了去处,桓台县精神病医院接治流浪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0:18 大众网-鲁中晨报

  

流浪女有了去处,桓台县精神病医院接治流浪女

  1月3日,本报刊登了四川女青年流浪淄博街头,被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收留的事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天府早报》,在同一天刊发了这一报道。1月4日,在两地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流浪女青年的身份得以确定。与此同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在四川省最具影响力的《华西都市报》,也加入到为流浪女寻找亲人的行动中来。

  □一场虚惊 张萍出走又归来

  1月3日,本报刊发了题为《流浪女,夜宿街头有温暖》的稿件,《天府早报》在同一天刊发了这一报道。当天上午,陆续有本地读者和四川读者打来电话咨询流浪女的情况,然而,一天来的反馈,都与这名女子的情况不符。当天,记者继续对这名女子的情况进行调查。

  从女青年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中,记者初步判断,女子名叫张萍,为了寻找母亲,只身一人从四川来到山东安丘市,并在安丘市暂住过一段时间,后来下落不明。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一名了解情况的安丘居民,据他介绍,张萍的母亲已经回四川去找她了,张萍家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

  1月3日19:00许,当记者正要把找到张萍家人的好消息告诉救助站工作人员时,却传来一个让人出乎预料的消息:“今天6:00多,她把我们救助站的门玻璃砸烂,跑了!”

  闻讯,记者立即赶往救助站寻找张萍。

  极富戏剧性的是,就在记者想方设法到处寻找张萍的时候,救助站门口出现了一个徘徊的身影,大伙儿高兴地围拢过去:“可不就是张萍吗!”“张萍啊,你吓死我们了,你到哪去了?”

  张萍却无所谓地说:“我出去玩了一会儿,没什么事我就回来了。”

  安顿好张萍之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救助站本着自愿接受救助的原则,实行开放式管理,所有被救助人员来去自由,像张萍这样的情况,本不在救助的范围之内,但看到张萍确实无处可去,暂时可以收容她一段时间,但如果张萍自己要走,就没有办法了。

  记者听到这种情况,对张萍的处境感到十分担忧,张萍的家人都找到了,她如果再次失踪了怎么办呢?

  4日一早,记者再次赶到救助站,张萍又从救助站跑出来了。

  “张萍,你怎么又出来了?不冷吗?”记者问。

  “里面没人陪我玩,我就出来了,我要到火车站,那里人多。”张萍说。

  记者吓出了一身冷汗:“张萍,那我跟着你吧?”

  “好啊,但你要给我买好吃的。”

  “没问题,你想吃什么啊?”记者哄着她。

  就这样,记者一直陪张萍在寒风中遛弯儿。中午,记者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有医院肯收治张萍了。”

  □多方联系 桓台县精神病医院伸援手

  由于张萍在淄博没有监护人,记者联系相关医院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就在记者一筹莫展时,桓台县卫生局办公室的于军主任为张萍联系到了桓台县精神病医院。医院的郭院长对张萍的处境非常同情:“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出发,我觉得不能让她继续在街上流浪。”

  所有关心张萍命运的人无不感到欣喜。

  4日16:00许,桓台县精神病医院的救护车载着医生赶到救助站。“张萍,咱们出去玩吧!”在记者善意的哄骗下,张萍高兴地上了救护车。“好啊,终于可以出去玩了!”在去桓台的路上,张萍非常兴奋,忍不住哼起了歌。

  17:00许,记者与张萍来到医院。“到家了,先吃点饭吧。”精神科的护士为张萍准备好了饭菜。

  “我不能随便吃人家东西,要钱的。”盯着香喷喷的饭菜,张萍小心翼翼。

  “不花钱,吃点吧,厨师还在里边放了你喜欢吃的辣椒呢。”护士热情劝说。

  “那好吧,谢谢了。”说着话,张萍接过护士递过的白馒头,吃下一口菜,忍不住说:“和我们家乡的饭一样香。”

  “慢点吃,先喝口水。”护士又为张萍倒上热水,张萍不再客气,一口气喝下半碗,脸慢慢恢复了血色。

  一顿饭吃了半个多小时,这其间,张萍似乎思维比较清醒,多次感谢医务人员,还一个劲地说饭菜好吃。

  “吃完了,我洗洗手吧。”张萍吃完最后一口,忽然提出要洗洗手,这让一直关注了她3天的记者非常吃惊。记者和护士忙打来开水,张萍麻利地洗手、搓肥皂。记者注意到,张萍洗脸的时候很用劲,用毛巾擦得非常仔细,等张萍回过头,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夸她漂亮,张萍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露出少有的羞涩。

  “看看我写的字好看不好看?”张萍一刻都闲不住,喜欢写写画画。

  进入病房之前,医院从病人安全的角度考虑,需要把病人口袋里的东西暂时保管。在征得张萍同意的情况下,张萍从口袋里拿出一根丝线,丝线很长,总也扯不完,张萍随口就说:“这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啊。”这句惊人之语突然让记者想到一个细节,第一次见张萍的时候,记者要为她保管一个包:“这个包明天给你。”张萍脱口而出:“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成)蹉跎。”

  张萍的文采让记者吃惊,能看得出,她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

  20:00,张萍终于进入病房,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暂时落了下来。

  “愿你早日康复,回家过年。”望着张萍的背影,记者在心里默默为她祝福。

  □找到家人 父亲拒绝接她回家

  为了查清张萍的确切身份,1月4日上午,本报与在四川省最具影响力的华西都市报取得了联系。华西都市报记者苏定伟通过当地派出所找到了张萍的父亲、55岁的张治成。

  说起女儿,老张在电话那边哭了,他说女儿的生母20多年前离开了他,去了山东安丘市。女儿张萍华西医科大学毕业,英语很好,几年前因感情受挫,精神遭到刺激,花了4万多元钱都没治好。他将女儿关在家里,她居然要在墙上凿洞,还经常跑出去。2005年8月女儿又一次离家出走,到处流浪,最后到了山东她的生母王桂芳那里,但不知为什么后来又离开了。

  听说记者要将张萍送回中江老家,张治成好意地拒绝了,说他实在没有办法接受女儿,家徒四壁,没钱治疗,家里根本关不住女儿,张治成建议记者把张萍送到她生母那儿。

  张萍的治疗情况会怎么样?她的生母会接纳她吗?她今年能不能回家过年?本报将和华西都市报联动,继续对流浪女给予关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