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太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缘何高增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5:13 山西日报

  总量居全省第一,增幅高于全省5.3%

  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中西部城市第一

  漫步省城商业区,一扇扇精美的橱窗使人们越来越鲜明地感受到了现代化都市的气息。特别是沃尔玛、燕莎、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商业大鳄纷纷扩展地盘,使太原市场聚集
了更加强大的人气,太原都市圈的辐射力越来越显著。

  去年12月26日,太原市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2005年1至11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9亿元,同比增长20.9%;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4%,增幅高于全省5.3%;同比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西部城市拔得头筹。

  有关统计专家称,这一方面说明省城商业业态发展快速,市场日趋活跃,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太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

  资金新流向消费新主张

  281.9亿元资金向何流动?百姓消费有何趋势?市统计局有关部门进行了以下分析:

  从地域看,2005年前11个月太原市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267.3亿元,同比增长21.1%;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14.6亿元,同比增长17.7%。与去年同期比较,城乡差距由去年的11.9%缩小到今年的3.4%,形成城乡同步快速发展的局面。

  从行业看,2005年前11个月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44.0亿元,同比增长22.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22.8%,保持高位运行,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据对太原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零售量大、增长较快的商品种类有:汽车类,同比增长8.1%;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74.4%;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12.4%;服装鞋帽、针

纺织品类,同比增长34.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同比增长49%;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37.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9.3%。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城乡群众消费理念产生的巨大变化。据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销售分类可以看出,新型商品、新潮商品的增长远快于传统商品消费的增长,如汽车、石油及制品、通讯器材等类商品销售增速明显高于食品、服装及日用品的增长。

  消费动力源何处?六大因素做支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各种类型的批发

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及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总和,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002年至2005年,太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额分别为12.3%、17.8%、22.1%和20.9%(前11个月)。这一持续稳定的态势并非一枝独放,而是与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幅趋势基本吻合。以2005年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太原市GDP增长速度14.8%、财政收入增速4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5%,增幅趋势基本吻合。

  市统计局有关人士分析,支持太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增速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人口因素。据统计,2004年全市总人口361.8万人,比2002年净增人口15.7万人左右,其中市区人口新增9.1万人,由此每年产生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5至7亿元。

  二是城市化因素。近年来,太原房地产新项目、新楼盘不断增多,“南进西移”促使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大批的农村剩余人口不断地涌向城区。从2002年到2004年,全市流动暂住人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暂住人口现达24.9万人。由此增加的年消费需求可达3至6亿元。

  三是教育、房改因素。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消费活力。加上各类资格考试、培训不断升温,由此带来与教育相关的商品销售增加,书报杂志和家用电脑等文化办公用品的销售一直为消费品市场的“亮点”,处于高速增长态势。

  近两年省城建筑装饰材料类商品销售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平均每户装修金额一般都在2万元以上,再加上二手房交易,装修涉及面相当大。

  四是消费因素。目前家庭轿车等10万元以上级的消费品已开始走入城镇居民家庭。老一代家电产品进入了大规模更新换代期,加之新品迭出,使家用电器产品销售始终保持了一定幅度增长。

  五是假日经济引发消费热潮。各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企业,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扩大销售,使假日消费成为近年来市场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是国际旅游、回国就业和外来商务人员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消费。近年来,太原市通过“中国太原面食节”和“中国太原汽车展”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提升了城市形象,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和市场消费。

  本报记者杨彧 李永平(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