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沈庆喜:铁锹挖出富矿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8:09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 数十年前,江宁区彭福村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山水头,潮水尾”,村民被水淹是件很平常的事情,这样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除去了开支后,也就所剩无几了。十几年前,村民的年收入只有二百多元,饭桌上很难见到荤菜。如今,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8500多元,电话、电视机早已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瓦刀带出33支建筑队伍

  “手中没有钱,百姓怎能过上好日子?”彭福村的党支部书记沈庆喜回忆当时的情景缓缓地说。经过慎重的考虑,沈庆喜和村里20多个村民,带着一把瓦刀、一把铁锹,来到了南京。刚到的那段时间,由于人生地不熟,几乎没有单位愿意把工程给他们做。一段时间后,终于能接上一些工程了,三元巷一带的粪池几乎都是他们清理的,苦干了300多天后,终于挖到了第一桶金11万元。拿着这一桶金,沈庆喜购置了机械设备,开始了滚动发展,工程队伍逐渐壮大了。从长干桥到洪武路,中山陵到城西干道,又从江北高新区到江宁开发区,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如今,彭福村的建筑队伍已经发展到了33支,年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就有6家,500万元以上的也有10家,建筑业成了村里的支柱行业,沈庆喜的名字也成了彭福村的品牌。

  跑腿28次获订单

  熟悉沈庆喜的,都知道他有句口头禅“一个村没有工业,就像人少了一条腿走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为此,沈庆喜带着村民兴办了一批企业,但当时由于缺资金、少技术,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但只要肯干,还是能够解决的。”

  服装厂创办后不久,听说一家企业有加工业务,沈庆喜就带着业务员跑到了那家企业。第一次接触,对方不同意。第二次,还是不同意。第三次……直到第28次的时候,对方终于被他们的真诚感动了,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沈庆喜笑了笑,只用了一句话概括“小偷都已经下班了,咱们还在工作。”

  制定15年发展规划

  在彭福村里还有一份让他们感到自豪的规划——《1995—2010年彭福村农村现代化综合规划》。沈庆喜告诉记者,他们之前也制定过村里的发展规划,但只是一些土方法,不实用。因此在1995年的时候,就请省农科院现代化研究所帮彭福村制定了这一规划。近年来,彭福人按照规划,对全村1740亩的土地平整成方,还架起了13条农桥,建起了8个农灌站。

  (季燃冰嵇世慧魏川雄)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