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关注“问题秤”:对“问题秤”请别漠然视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32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昨日,记者在西宁兴海路市场和水井巷市场随机采访了10名购物者。其中8名购物者都表示缺斤短两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要不是差得太多就不错了,剩下两名购物者则表示买东西根本就没有注意过重量,更没有复秤的习惯。

  市民王大妈对“问题秤”已经习以为常。她说,秤不准是常有的事,以前还挺认真,可老是碰到这样的事,慢慢地也就不在意了。王大妈称,一次她在市场上买了几个南瓜,
觉得分量不够,就到公平秤上复秤,果然缺2两多。回去找,卖菜的小伙子边说:“好了,再给你添一个”,边抓起一个南瓜放在了她的袋子里……现在,缺斤短两已是常事,计较些,菜贩一般会再给添点,不较真,只好自己吃亏了。

  每天都得买菜,对于司空见惯的缺斤短两问题,大家是又生气又无可奈何。为了少吃亏,市民白大爷可是没少下功夫。他向记者传授自己的“绝招”,买菜的时候要看秤的指针对不对,看哪个摊位买菜的人多,尽量固定一两个摊位,让对方“关照”一些等等。虽说这样,白大爷拎回家的菜也有分量不足的时候。

  市民杨小姐则表示买东西时从来没注意过秤的问题。杨小姐说,平时到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即使菜贩给她看秤,她也只是扫一眼而已,总觉得为了一两半两争上半天,浪费时间。

  对于“问题秤”,您习以为常也好,无所谓也罢,但缺斤短两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因此,一旦发现“问题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我们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而不是漠然视之,姑息纵容。另外,对“问题秤”,这几天,很多读者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谈了自己的遭遇和看法。对“问题秤”,您有什么意见或好的建议,可以打电话或发短信、邮件给我们。

  联系电话:8454653、8457569、3530030、3975769

  邮箱:dan322@sina.com (作者 马丹丹)

   心不准,秤就不准 去年海湖路批发市场600台“问题秤”被收缴

  昨日,记者在西宁市工商局城西分局了解到,去年,城西工商部门在省城海湖路批发市场一共收缴600台“问题秤”。

  昨日,据西宁市工商局城西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城西工商部门一直对辖区各个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收缴“问题秤”。对使用“问题秤”坑人的无德商贩,工商部门一经发现,就给予批评教育、罚款等处理。工商部门将尽最大努力,减少“问题枰”在市场上出现。莫家街工商所一名负责人则认为:“不是秤有问题,而是人有问题。”在采访中,一些工商执法人员均表示,本报推出的《关注“问题秤”》系列报道已引起工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春节前夕,上述部门将会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净化消费环境。 (张普)

  交通巷市场公平秤受欢迎

  西宁市交通巷市场设置的便民公平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

  1月5日上午,记者在省城交通巷市场看到,这里热闹非凡,消费者络绎不绝。记者来到蔬菜区准备购买一些新鲜蔬菜回家,看到记者后一商贩很热情地打招呼:“想买点什么菜?这些菜都是今天早上刚到的,绝对新鲜。”记者说,“给我称点黄瓜吧”。他递过来一个塑料袋示意记者自己挑选。随后,他将挑好的菜放在秤上一称说:“两斤二两,刚好5.5元钱。”“秤够吗?”“绝对不会少你的,不信你可以拿到南门口的公平秤上复秤。”随后,记者在南门口看到了公平秤,经复秤,两斤二两的黄瓜刚好够数。据消费者李先生说,交通巷市场内的公平秤一直都有,自从市场内放置公平秤后, 缺斤短两的行为有所遏制,很受市民的欢迎。(张娜)

  “问题秤”市民留言板

  本报开通关注“问题秤”热线后,接到了不少市民的投诉,看来市民对缺斤短两现象真是非常痛恨。

  市民张女士反映:她家住在西钢家属院,附近有两个大的菜市场,每次买来的菜分量都不够,总没有人管。

  一市民发短信反映:小桥汽车站北出口一带的水果摊点缺斤短两现象严重,太坑人了!

  市民王先生反映:小桥农贸产品市场,卖鱼的秤有猫腻,一般有两台秤,一台准、一台不准。

  市民白先生反映:在海湖路批发市场买东西一般买的都比较多,但许多秤都是“七两秤”。

  市民王先生反映:气象巷北口的秤不准,卖水果的缺斤短两现象尤其严重。市场管理办公室周六周日都休息,希望休息日有人值班,公平秤放在显眼的位置。(雅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