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京八旬老人呵护紫金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07:3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新华社南京1月6日电(记者蔡玉高王力)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南京紫金山上义务捡垃圾,一捡就是7年。如今,老人已经没有力气上山捡垃圾了,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已有数千名志愿者自发加入。

  这位老人名叫柴乾岳。1998年,柴乾岳一家因房屋拆迁搬到紫金山北麓。到紫金山北麓爬山的人多,爬山者随手丢弃的塑料袋、易拉罐也很多。老人第一次到紫金山北麓爬山
时,看到这么秀美的地方竟有那么多垃圾,心里很别扭,便用拐杖勾起来,把这些垃圾扔进垃圾筒,回过头来再捡。第二天,老人带着两只垃圾袋,开始捡更多的垃圾,垃圾袋装满后,再扔进垃圾筒。

  当记者问柴乾岳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说:“这些垃圾就是让人看不惯。”就是这句“看不惯”,让老人坚持捡垃圾长达7年多。

  如今,在南京紫金山的六个入口处都竖着巨大的牌子“学习柴乾岳,呵护母亲山”。在柴乾岳的带动下,2002年南京玄武湖街道成立了“呵护母亲山”协会,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类似的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

  据玄武湖街道党群科丁毓萍介绍,“呵护母亲山”协会从刚开始成立时的几个人,现已发展到600多人。协会的成员有社区的老年人、青年人,也有学生、战士,还有外来工……

  20多岁的孔丹是名共青团员,两年前参加了“呵护母亲山”协会。孔丹告诉记者,做环保志愿者让她感到骄傲,每当看到登山者用赞赏的目光看她的时候,她就会特别开心。

  榜样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 蔡玉高 王力

  柴乾岳老人为什么能唤起数千志愿者?是柴老的精神感动人,是他所承载的社会公德的力量,因此提倡社会公德需要榜样的力量。

  “公德”二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道德修养的一项内容,公德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在人们日常行动之中。它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起作用。就拿柴老的事迹来说,老人能7年如一日捡垃圾,就是因为“我就是看不惯”。而“看不惯”则是老人朴素的社会公德之心的表达。

  公德的力量,是法律、纪律力量的必要补充。纪律、法律很难约束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不可能让那么多的志愿者义务捡垃圾。而柴老持之以恒保护环境的行为,却唤醒了很多人心中的公德意识!感触深的,立即学习柴老;有所触动的,登山时也会自觉爱护环境。这样,那些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人就会越来越孤立。

  其实,在绝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是有公德意识的。当他们的言行有违公德时,如果有人加以提醒、批评或规劝,就能唤醒他们的良知,久而久之,遵守社会公德就会成为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了。

  愿我们这个社会出现更多堪称社会公德榜样的人。(新华社南京1月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