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就想喝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腊八送温暖千人排队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9:07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快报在新街口莱迪广场和止马营街道陶李王巷社区两个地方举办“品古都民俗文化,快报腊八送温暖”活动,活动吸引了上千人排队,品尝热腾腾的腊八粥。大家来自全国各个城市,就连外国朋友也加入进来了。腊八粥的清香,飘溢到广场各个角落,大家在喝粥时,更多的是品味传统,出于一种情结。

  【现场·莱迪广场】

  千人排队品尝腊八粥

  自觉排起长队等候

  昨天上午9点半,腊八粥还没运到,广场上已经排起了一条50多米的“长龙”。“我早晨8点钟就来了,就怕轮不上。”71岁的老奶奶马桂珍笑呵呵地说,她想吃一回正宗的腊八粥。

  10点钟,8大锅腊八粥准时送到了广场上,打开锅盖,立即冒出了阵阵热气,寒意也在一刹那被驱赶得无影无踪。甘熙故居食俗厅原负责人王毅老人,现场给大家盛舀他连夜熬出来的八宝粥。大家各取所需,有的端走甜味的,有的端起咸味的。

  “您这八宝粥是怎么熬出来的啊?”现场,不少市民吃了之后就想学烧腊八粥,因为问的人太多,最后现代快报的保安接着帮大家盛粥,王老就专门负责回答大家的提问,向大家传授起“秘诀”来。

  外国朋友第一次吃

  市民络绎不绝地赶来,有两位外国朋友站在一边,看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二人终于忍不住走了上来,微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可以一起喝腊八粥吗?”“当然可以!”记者回答十分干脆。两位外国朋友很自觉地站在后面排起了队。记者了解到,他们都来自欧洲,以前从来都没喝过腊八粥。此外,他们更对中国腊八节这种传统习俗感兴趣。排在队伍后面,他们不停地问:“为什么要喝腊八粥?”一些热心市民便向他们二人讲起了“腊八粥的故事”。

  大家一人分一口吧

  市民品尝腊八粥的热情非常高,8大锅腊八粥根本就不够分。还剩半锅的时候,有一位小伙子建议记者:“不要每人满满一杯了,就盛一口吧,让大家都尝一尝。”他的建议立即得到响应,大家纷纷赞成。

  之后,虽然只喝到那么一小口粥,但是大家都心满意足了。一位名叫郑励志的市民特意找到记者,说:“快报送腊八粥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提倡了健康消费;过去,施粥是给穷人雪中送炭,现在,快报送粥是让大家生活锦上添花。”

  【故事】

  腊八粥里“清香”阵阵

  喝出温暖在外过节沾喜气

  20岁的陈蕴琦是个大学生,一早醒来收到同学的短信:“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有句老话叫‘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所以今天要喝腊八粥粘住下巴,呵呵。”她这才意识到,原来腊八节到了,于是寻思着一定要找个地方喝碗腊八粥。路过莱迪广场,看到快报赠送腊八粥,赶紧排在了队伍后面。“我都不用满大街地找了,还沾了喜气。”

  喝出公德没人随地扔纸杯

  昨天有一千多人喝到了快报赠送的腊八粥,尽管人头攒动,但现场秩序井然,大家都自发地排队等候。快报工作人员也很小心,尽量不把粥泼洒出来。活动结束后,莱迪广场地面上没有发现一个喝完扔掉的纸杯。广场中心没有一个垃圾桶,市民们喝完粥都自觉跑到广场边的垃圾桶去扔纸杯。

  喝出年味终于感觉过年了

  叶小姐和三个室友一起排队喝粥,他们本来是去参加招聘会的,很遗憾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免有些失落。当喝到了美味的腊八粥,心情顿时舒畅多了。

  “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喝到腊八粥,哈哈!不错,今天好幸运啊,我们很有口福!”小叶赞不绝口,“终于在南京感受到过年的气氛了!”

  小叶说,老家同里不煮腊八粥,一般在腊八节吃汤圆,以前听说过腊八粥,却从未尝过味道。喝出新奇上海老人来讨教

  王争世老人今年60岁,前几天从上海来南京看望姨妈。昨天一早,王老买了一份现代快报,对送腊八粥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就从珠江路的姨妈家赶来了。

  “我在上海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吃过腊八粥,这把年纪也来尝尝鲜!”王老自己喝了一杯咸味的,又请工作人员再盛一杯甜的,带回去给年迈的姨妈吃。

  王老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说:“今天我第一次喝到腊八粥,很感激快报!”他喝完还找到熬制腊八粥的老师傅王毅,向他讨教粥的做法。“太好喝了!我回家也要学着煮。”王老掏出一张纸认真地做了记录,将腊八粥的原料和做法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

  【记者手记】

  昨天的活动比我们想象中更受欢迎,对于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总有着割不断的情结。只是,我们需要一种形式、一些活动来唤起大家对传统佳节的热情。

  腊八粥为大家送去了节日的祝福,看到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我们心中也感到了融融暖意。活动现场大家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的公德心更让我们感动不已。小小一杯腊八粥,喝出了市民心里的温暖,喝出了香浓醇厚的年味,也喝出了古都浓郁的民俗文化。

  【幕后】

  看“金陵第一锅”熬制腊八粥

  古稀老人连夜熬出腊八粥

  知道吗?为了让大家喝上正宗的腊八粥,古稀老人王毅昨夜一宿未眠。凌晨一点钟,当大家沉浸在梦乡中的时候,他正守候在炭炉边给大家熬粥。王毅今年74岁高龄,祖上三代就开始做饮食了。听说快报想为大家做一些公益活动,老人家答应亲自为大家熬几锅正宗的腊八粥。

  材料前一天就采购齐了。黄豆、花生、玉米、红枣、红豆、桂圆、莲子、薏仁米等,前一天晚上就下水了,整整浸泡了8个小时。下锅之前,他把部分体积较大的原料都切成了“三丁”状。熬制也有讲究,他先将黄豆、花生、玉米、红豆等比较坚硬的材料放下锅,煮到7成熟的时候,才把红枣、桂圆、莲子、薏仁米等作料加了进去。熬的时候,他一刻钟不到,就会搅一次锅,以免锅底的材料糊掉了。

  不知您在喝腊八粥的时候,可曾品味出一片真情!

  金陵第一锅让大家开了眼界

  昨天,现场有两口盛着甜、咸两种不同口味腊八粥的紫铜锅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少人都好奇地说:“乖乖,这两口锅看起来有历史啊!”

  事实上,这两口锅是2003年打制出来的。历史并不久,不过它们有一个美誉“金陵第一锅”。其实,王老本有一口紫铜锅,是几十年前买的,但是太小,直径只有0.3米。

  每年,前往甘熙故居吃腊八粥的市民都很多,那口锅显得“不堪重负”。但是,跑了很多地方,王老也没看到过比这更大的紫铜锅。无奈,2003年他请在南京锅炉厂上班的老朋友李师傅帮他专门打造了两口熬腊八粥的紫铜锅。

  快报腊八节活动办得好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昨天特意打来了电话,表示很欣赏快报发起的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追溯和讨论,直说办得好!他强调:“从腊月初八到来年的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来庆祝春节。”

  “举国欢庆春节是民族凝聚力集中的一种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可是现代人对待民俗文化比以前冷淡了。”陈竟主任说,“中国人的年味应该越来越浓,民俗文化活动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能引导和带动大家一起来过一个热闹喜庆的春节。”

  【现场·社区】

  30分钟分完一锅粥

  离社区活动开始的时间还有20多分钟,陶李王巷社区广场上已经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居民。“记者同志,今天现场真的有腊八粥喝吗?放在什么地方呀?”不时有居民向记者打听着腊八粥的“下落”。30分钟不到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就被喝了个底朝天。

  饭盒、茶缸一起上阵

  “师傅,那么一大锅呢,能不能给我们多盛一些?”手里拿着塑料饭盒的居民小声地和正在盛粥的工作人员商量着。看来居民们对现场准备的一次性杯子的容积感到不太满意,纷纷赶回家拿来了自家的饭盒、茶缸。

  喝着香甜沁心的腊八粥,胡婆婆说她好久没有喝过腊八粥了,现在的人文化传统意识不高,“我们老年人也就不高兴过了。像今天这样,一大帮人一道过腊八节更是没有见过,我今天真是开心呀。”

  替婆婆来打腊八粥

  “thankyou,thankyou。”拿了4个纸杯的张阿姨说,她是来帮老婆婆打的。

  “前几天我女儿看到报纸,说是快报要在我们小区送腊八粥,我当时就告诉她这不可能。”张阿姨家有个90岁的老婆婆,老人有每年腊八节吃粥的习惯,“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帮老人做。”昨天一早,张阿姨刚准备出门去做腊八粥的材料,就听见邻居在议论广场上快报送腊八粥的活动,她半信半疑地赶了过来。“没想到还真的有呀,队伍排得这么长。”

  张阿姨急忙拿了2个纸杯,“师傅要帮我多打一点呀,我是给家里面老人吃的。”听说张阿姨家90岁的老婆婆已经卧床、行动不怎么方便,但是很喜欢吃腊八粥,工作人员帮她打了4杯。

  在现场像张阿姨这样的居民还有不少,他们都是帮家里行动不便,或是上学赶不回来的孙子、孙女打的,在这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中,除了有快报的一份心意外,他们对长辈、晚辈的疼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