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施氏父子两进士辞官回台办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0:56 石狮日报

  日前,记者在石狮市施琅学术研究会采访时,该会施姓研究人员自豪地说施氏家族武有施琅收台湾,文有父子两进士辞官不做,回到台湾办教育,著书育人传佳话。据介绍,这父子两进士说的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施琼芳、施士洁父子。

  据地方志及族谱记载,施琼芳的父辈是清嘉庆年间从大陆晋江县二十都西岑村(今属石狮市永宁镇)迁居开发台湾台南的。出生于台南的施琼芳自幼勤奋好学,并于道光十七
年(1837年)中了举人,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即补江苏知县,铨选六部主事,但他没有到任就以回家奉养老母为由辞官回了台湾。随后,他一边受聘“海东书院”教书育人,并进行教学改革开拓学生视野,一边把自己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心得编辑成《春秋节要》一书。此外,他还以诗歌形式对清廷和英帝国主义以及贩卖、吸食鸦片等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鞭挞;同时在不少诗歌中还表现了他虽身居台湾,却时刻不忘祖籍地的情怀,并带着这份浓郁的思根之情,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长眠于海峡彼岸的台南。

  施士洁是施琼芳的次子,6岁就能吟诗作对的他于光绪元年(1875年)赴省秋试中举,第二年上京城春试中三甲进士,钦点内阁中书,与父亲一样无意仕途的他,很快就辞官回到了台湾子承父业,受聘为“海东书院”任山长(即院长),培养了如丘逢甲等一大批人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施士洁参与招募义军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并创作诗歌号召军民保卫家园。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誓死不做日本国子民的施士洁拖家带口回到祖籍地西岑村,后移居厦门鼓浪屿,参与编撰《福建通志》等,直到1922年病逝且安葬于厦门,在其创作的诗歌中始终都渗透出一股对出生地台湾的思念之情。(李天锡穆一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