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家父亲病故 13岁女孩独自挑起家庭重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3:28 山西晚报 | |||||||||||
本报1月9日讯(记者程洁)“狠心的母亲跑了,父亲也死了,年仅13岁的姐姐为了照顾弟弟,每天上午第三节课的时候她要跑回家去做饭,要不姐弟俩就会饿肚子,就会误了下午的课。再过几个月,姐姐就该升入六年级了,得到几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姐姐走了,弟弟又该怎么办?”昨日上午,在政协教育福利组分组讨论会上,阎美珍委员带来的几张照片引起
山阴县安荣乡大洋村小学学生王君艳8岁的时候,狠心的母亲离家出走,留下父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娘拉扯着她和弟弟;去年过年的时候,父亲放炮时不甚被炸破了手,引发破伤风离姐弟俩而去。从此,家里的重担就落在当时年仅12岁的王君艳身上了,她还得负责照顾比她小3岁的弟弟。 “那个家实在是太悲惨了,两个孩子太可怜了!”在回忆起第一次去小君艳家的经历时,阎美珍的眼眶顿时湿了。作为山阴县政协副主席,山阴县安荣乡大洋村小学是她帮扶的对象。2005年秋的一天她去学校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时正赶上上午第三节课,她无意中看到五年级的教室里其他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有个座位却是空的,一问才知道这名缺课的同学叫王君艳,是个孤儿,缺课的原因是回家给她上三年级的弟弟做饭去了。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阎美珍来到小君艳家,王家的土墙已经遍体鳞伤,几根竖起的木头乱七八糟地扭在一起,就是个“院门”,几孔破旧的窑洞就是孩子的家。走进屋里,小君艳正站在炕边,用一双小手吃力地擀着面,擀好面后,她在一口铁锅里炝了一点油,加上水,水烧开后她开始麻利地向锅里扔“揪片”,再加上几滴酱油,锅里的饭才有了点颜色,连一片蔬菜都没有。炕是姐弟俩晚上睡觉的地方,也是准备饭菜的地方。 阎美珍注意到,这个家里只有两棵白菜,还是前几天孩子的姑姑送过来的,俩孩子舍不得吃。姐弟俩的日常生活就靠村里救济,上学的费用全免。可是,小君艳很快就要升入六年级了,离她最近的一所能上六年级的学校,也得好几里地,这让小君艳犯了难:我去上学了,弟弟怎么办?实在不行的话,我要带着弟弟去上学。 阎美珍委员告诉记者,在山阴县,像小君艳一样的孤儿有100多个,孤儿们上学只能靠政府、靠社会救助,但这种救助也仅仅能解决孩子上学问题。一旦小君艳去别的学校上学了,她的弟弟该怎么办?两个孩子住的地方不远处就是大山,山上人很杂,孩子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目前亟须解决的。 在得知小君艳的遭遇后,邓并委员对小君艳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大加赞赏,并呼吁:政府应该建立一种社会救助的长效保障机制,给孤儿们更多的关爱! 姐弟俩将获救助 每人每年可获得1200元救助金 从省政协会上听阎美珍委员讲述这姐弟俩的境遇后,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王君艳的家,王家窑洞里除了一张长条桌和一张写字台外,空空如也,再无其他家具。大冷的天连个火炉都没有。 屋里水缸里水满满的,王君艳说,这是她跟弟弟从离家半里外的一口大井抬回来的,一缸水得抬6次。中午,姐弟俩留记者吃饭,弟弟王强一个劲儿说,姐姐做的菜可好吃了。一碗烩山药圪节儿,就是姐弟俩每天不变的菜。父亲去世后,尽管村里还有两个伯伯和一个姑姑,但他们谁也没有能力收留姐弟俩。做饭、洗衣服这些家务活,一下子都落在了王君艳的身上。因为没钱,家里从来不买食油,也不买其他菜,山药也是孩子大姑送的。 村里对姐弟俩一直很关照,不但不收他们家的电费,而且只要上面有救济,就要给他们一个“偏份儿”。村里村小学还免除了姐弟俩的学杂费。 山阴县民政局王局长说,局里已知晓王君艳姐弟的困难,去年一年姐弟俩的大姑夫共给他们领走临时性救助金1500余元。现在,局里已把王家姐弟俩列入全县要长期救助的241名孤儿范围内。王局长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局里近日出台的《关于孤儿救助的实施意见》,依据这个意见,王君艳姐弟将可得到每人每年1200元的救助金。如果这笔钱真能发放到姐弟俩手中,或许能让孤苦的姐弟过得更好一点。 本报记者梁保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