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八区领导谈“十一五”及开局之年新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0:33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左楠 吴天飞

  编者按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的工作将对哈尔滨市“十一五”时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年,哈尔滨市各区、县(市)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哈尔滨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新年之初,哈尔滨市8区11县(市)的领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细述各区、县(市)新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本报分两期刊发区、县(市)领导专访,今天刊出8区领导访谈录。

  建设领跑龙江“首善之区”———访南岗区代区长张惠涛

  努力把南岗区建设成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城乡面貌优美、社会环境和谐,惠及百万人口的全市乃至全省的“首善之区”,让南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在全省领跑。描绘未来,南岗区代区长张惠涛信心十足。

  张惠涛对记者说,2006年南岗区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层次和水平。在东起红旗大街、西至学府路的马家沟内河沿线,建设集餐饮、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沿河产业带,大力推进文庙及周边区域保护性开发、马家沟儿童公园沿岸“东方不夜城”和俄罗斯风情园建设。加快哈西新区建设,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极。扩大南部新工业园区发展规模,推进铜锣湾商住区、市民新居建设等项目。分阶段推进原俄罗斯等10个外国领事馆等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争取打通征仪路、华山路,推进75片居民棚户区改造。改造土路和背街巷道11条段,铺装人行道17条段,辟建中山路多点休闲岛,新建市民休闲健身广场3个。

  他说,未来5年,南岗区将着眼地域特色和资源潜能,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新型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哈西新区建设,加大国企改革和产业置换力度,推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三大中心撑起发展之路———访道里区区委书记石嘉兴

  展望未来,道里区的发展前景让人振奋而神往———道里区区委书记石嘉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造辐射全省的商贸中心,面向全省、服务全市的金融中心以及以中外闻名的冰雪文化、滨水文化和欧陆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中心三大中心。

  石嘉兴说,“十一五”期间,道里区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全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全市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区本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

  石嘉兴介绍,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道里区将力争实现园区建设新突破,推进新榆工业园区13个项目建设,完成对俄产业园30万平方米土地变性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空港经济区电力设施建设。在实现国企改革新突破上下功夫,推进原种繁殖场、市蔬菜公司、机电设备公司等大型国企改制,力争完成32至35户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以人为本、为民造福是道里区遵循的重要宗旨。2006年,市区共建全力推进兆麟街区整体改造工程,拓宽改造经纬街,实施松柏生态园三期改造。建立农民工进城服务站和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实现就业培训3000人,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1.9万人,新建社区服务中心4处,新建残疾人家庭康复点450处。养老保险扩面新增两万人,实施松花江沿岸村屯改水工程。

  让百年老区绽放新光彩———访道外区区长朱文玮

  让百年历史的道外,在“十一五”时期绽放新的光彩。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外区区长朱文玮说,“十一五”期间,道外区将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实施哈东开发战略为牵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开放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促进经济社会事业转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朱文玮说,预期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5.5%。区级财政收入达到5.4亿元,年均增长10%。围绕这一目标,道外区初步确定,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3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0%。

  朱文玮介绍,道外区将全力推进哈东开发,深入做好规划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国际工贸区、体育中心、天恒山、天鹅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沿江金融保险总部经济带、“城中村”、三马地区和哈尔滨老城改造等八项重点工程,打造高品位的城区形象;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争取团结镇列入国家综合发展改革试点镇。

  道外区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进危房棚户区改造。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三级平台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城乡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自加压力打造新动力———访动力区代区长黄玉生

  在未来5年,我们将立足实际,自加压力,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全力打造新动力。接受记者采访时,动力区代区长黄玉生展望未来,满怀憧憬。

  黄玉生说,动力区将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重大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强区,努力形成产业集聚。坚持城乡统筹,加速推进“三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实施重点突破,加速实现打造新动力的目标,努力构筑城区发展的新优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到201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56.7亿元,比2005年增长28.5亿元,增幅为101.1%,年均增长15%。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8?誜62.4?誜35.8,调整到1?誜59?誜40,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8.1亿元,比2005年增长2.05亿元,增幅为3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23亿元,增幅为60%。

  黄玉生说,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动力区提出用5年时间打造新动力的关键年,动力区将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把握关键环节,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三部规划”推动经济发展———访香坊区区长孔庆勋

  按照全市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大都市圈战略,香坊区将大力实施“繁荣西部、开发中部、发展东部”的“三部规划”战略,使全区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香坊区区长孔庆勋这样向记者描画未来。

  孔庆勋介绍,2006年,香坊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区级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为此,他们将深入实施“三部规划”,在中部全面完成香坊工业新区概念规划、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对现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全面推进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35家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产值5000万元,进一步扩大水稻、绿色蔬菜、食用菌、黄(奶)牛、种猪、特色养殖六大基地。在西部加快枫桥国际商城、高丽风情商场建设步伐,扩大安埠商圈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他们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改善人居环境,为百姓办好10件实事,建设和谐香坊。

  他说,“十一五”期间,香坊将以建设香坊工业新区和出口加工区为重点,继续实施“三部规划”,逐步形成西部商业繁荣、物流畅通,中部工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东部农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布局。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描绘工业新城区发展蓝图———访平房区代区长刘忻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机械制造业和外向型现代运输装备制造业,逐步将平房区建设成为全省著名、全国闻名、全球知名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平房区代区长刘忻这样向记者描绘平房区“十一五”发展蓝图。

  据介绍,2006年平房区将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夯实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扩大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构建和谐平房。倾力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观景阳台。强化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建设,重点打造整车生产、底盘系统配套、内外饰件配套、车身系统配套和电气系统配套、发动机产品配套等6大基地。进一步推动中俄信息产业园建设,构建信息产品研发中心,建设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通讯设备、家电出口基地,努力打造国家级信息产业园。

  刘忻说,“十一五”将是平房区谋求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十一五”规划中,平房区为全区发展定位:依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航空、汽车、发动机、铝材加工、汽车零部件及信息技术产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各类专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同类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走“园区化”发展道路;以现代化大工业为主导,形成规模优势,建成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走“基地化”发展道路。

  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区———访松北区区长曲维嵩

  在今后的发展中,松北区将以基础设施先行,产业园区支撑,全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完成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建设。松北区区长曲维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松北的未来信心十足。

  曲维嵩告诉记者,2006年,松北区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区建设步伐,全年将启动建设工程17大项,预计建设总投资达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该区还将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板块化发展;利用现有黏玉米、果蔬、花卉、獭兔、奶牛、肉牛等特色种植、养殖优势,抓好镇村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发展设施农业,修复和改造水利设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此外,该区还将继续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起步区建设,夯实工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劳动、民政、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治安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展望“十一五”规划,曲维嵩说,松北区将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区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递增44%;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年递增分别为3%、39%、67%;全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6%。

  打造精致大气和谐新区———访呼兰区区长刘世勋

  我们将把呼兰区全力打造成高科技、新体制的新兴工业基地,绿色、名牌食品精加工基地,活跃、繁荣的大宗商品流转基地,宽领域、广覆盖的出口创汇基地和精致、大气、和谐的哈市新区。提到呼兰区的未来,区长刘世勋言语间充满希望与自豪。

  刘世勋向记者介绍,2006年,全区将实现生产总值112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6.22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8%和6.3%。

  这一年,呼兰区将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城郊型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延展对外开放领域,实施聚焦开放和项目牵动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谈到“十一五”规划时,刘世勋说,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到9亿元,年均增长8.4%;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3.7?誜52.6?誜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繁荣、人民富庶的发展建设目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