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荡起双桨的山村女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6:5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河村地处泸宜交界处。1月5日一大早,记者沿山路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山村前,被一条10米多宽的山涧河道挡住进村的路。

  岸边站着五六个系红领巾、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对岸高山上,一座四合院房顶上飘扬着一面红旗。从四合院走出一位50多岁的妇女,她来到河岸,解开小木船一桨桨划过来,几个学生上船后,妇女又一桨桨划到对岸。“那是谁呀?”记者禁不住向村民打听。“她是
朱乾贵老师,可真是个好老师啊!既是教书的先生,又是孩子们的保姆。”

  太河村穷。1951年出生的朱乾贵,直到11岁才进入村小学,但只上了4年就辍学了。1970年秋季开学时,太河村小实在找不到老师,于是仅上过4年学的她,成了一名代课教师。

  知识太少,朱乾贵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教程,并考上中师,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教师。30多年来,学校先后搬迁4次,有50多名老师来了,又走了,只有朱乾贵以校为家,坚守在这里。

  买不起教具,朱老师发动孩子们自己做。砍一根竹子削成竹片就成了直尺,把两根竹棍捆在一起,另一端绑上粉笔,就成了圆规,屋后的野花、树叶,田里的蝌蚪,地里的蚯蚓等,是现成的标本材料。学校是青瓦、泥墙,漏雨了,她就爬上屋顶捡瓦维修;门窗和桌凳坏了,自己找钉子钉上;学校门前的路烂了,扛一把锄头修补……

  每接到一个新班,朱老师不到一月就家访完全班学生的家庭。

  凡是没来上学的学生,她都要登门去找。一次不行,二次,还不行,再三次、四次,直到请来上学为止。“不管啥原因,孩子必须上学!没钱,老师给你垫上。”1994年秋季开学,为劝学生朱贵之上学,她先后6次登门。早年,她的工资只有几块、十几块,孩子交不起学杂费,朱乾贵从任教的第一天起就用自己微薄

  的工资为他们垫学杂费。“村里孩子离学校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为不让孩子们挨饿,朱老师利用星期天或在放学后上山捡柴,为学生做饭。每天不但要划船接送孩子,下雨天还要把一些年龄小的学生接到校又送回家。”村民刘永红说到这里,禁不住眼圈红润了起来。

  “30多年教龄,朱老师除住院请病假外,没请过一次假。从没离开过这个山村、这间村小学一步。”谈起朱老师,校领导仲蒙辉满眼热泪,“朱老师患肩周炎,右手疼痛难忍,可她照常上课,用左手托住右手写字,高一点的地方,就站在板凳上写,实在不行,硬是改用左手来写。”

  太河村70%的人都是朱乾贵老师的学生,其中50多人成了当地“富翁”,15人成了老师,几百人在外地工作。

  “为什么这样执著?”

  “为了让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去,回到大山来!”满脸皱纹的朱乾贵老师这样回答记者。

  ■龙廷华本报记者刘廷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