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学习传统文化为何光说不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9:22 解放日报

  成语“三顾茅庐”背后是个怎样的历史故事?在本市近期开展的一项有关传统文化的校园问卷调查中,16%的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

  “中学里背过《出师表》,所以还有些模糊的印象。”一名大二女生有点吃不准:“是不是关于诸葛亮和刘备?”

  一名常玩电脑游戏的男生对这个成语故事倒是了如指掌:“三国志的游戏里,这是个经典事件。如果扮演刘备,一定要在公元207年左右进入襄阳城,才能找到卧龙诸葛亮。”但是,对于问卷上的另外两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和投笔从戎,他表示不了解。

  历史知识、传统艺术、传统礼仪道德……当代大学生距离这些传统文化有多远?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在华师大、华东政法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2%的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近半大学生只看过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一两部;5%的学生表示没涉猎过古典文学,也不打算看。唯一情况较好的是对传统礼仪道德的认知度。超过7成的学生选择“自小耳濡目染”和“课外书上看过”。但也有7%的受访者认为,这是过时的东西。

  一方面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传统文化表现出高度的认可。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1%,位居各个选项之首。同时,一半的学生表示,“肯定会学习”传统文化,另外30%的学生提出,只要时间、课程等条件许可,就会去主动学习。

  是什么令对传统文化充满求知欲的大学生,最后反而疏远了他们最初的愿望?华东师大副校长王小明认为,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往往取决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要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必须首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

  在调查中,高达98.1%的学生表示,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育。不少学生提出,在中学时代,必修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承担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但是,一部分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也归入应试教育,往往令学生们对此丧失兴趣。

  另一个让大学生远离传统文化的原因是,目前社会上尚未形成重视传统文化的风气。40%的大学生认为,即使了解了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帮助。一名大四学生坦言:与其有时间看《红楼梦》,不如去读第二外语。毕业后无非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国,除非是和中文专业相关,否则,无论哪种选择都和传统文化不沾边。

  调研认为,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兴趣的。但社会外部环境没有推动他们把这种兴趣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内化为行动。对于仅有5.6%的学生选择传统文化“对我帮助很大”,调研者表示令人担忧。

  孟知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