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在公路管理领域开花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4:29 深圳特区报

  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在公路管理领域开花结果

  广东公路联网收费增便利添和谐

  本报记者陈颖通讯员余贵东

  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规划的着力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广东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就是在坚持自主创新这一战略思想的前提下,在埋头苦干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创建“平安广东”、“和谐广东”孕育而生的产物,成为贯彻这一战略思想的一个典型范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尖端科技,重点解决了公路收费站过多过密、公路通行不畅等问题,提升了公路管理水平,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和公路使用效率,最终使自主创新在公路管理领域开花结果。

  技术创新

  解决了交通瓶颈

  广东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动力,把目前国外最先进的电子收费技术与广东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自主研制出了兼容人工半自动收费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的组合式收费技术,采用两片式电子标签配合双界面CPU卡的组合式收费方式。该技术实现了所有联网路段即可采用“粤通卡”非现金缴费方式,又可采用普通非接触IC卡(通行卡)的现金缴费方式。同时,在车流量大的收费站设立了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持“粤通卡”的车辆可以不停车通过,有效地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使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种收费技术与传统收费技术相比,克服了单片式电子标签不能与人工收费车道系统结合的缺点,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使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初期建设投资大为减少。相比于全国其他省市的联网收费系统,广东省在实现多路段联网收费、撤并主线收费站的同时,还同步实现了粤通卡全省一卡通行,并在主线收费站、重要城市出入口以及交通流量比较大、堵车严重的匝道收费站设置了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大幅度提高了收费站的通行能力。

  目前,广东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关注,上海、北京等20个省、市到广东进行了实地考察。交通部国家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对广东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证,认为其中的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符合中国的国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机制创新

  节约了资源成本

  针对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长、投资主体复杂、业主思想不统一、协调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广东省采用“政府主导,地区协作,企业参与”的模式,遵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发卡、统一结算”的原则,成立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联网收费专营公司负责广东省联网收费的具体实施工作。

  据悉,这种新的模式推进了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的进程,克服了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地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

  服务创新

  完善了客户体系

  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把服务作为目标,不断规范粤通卡和ETC收费的使用环境,完善客服体系,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体系日趋完善。今年已基本实现了客服中心遍及所有地级市的目标,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粤通卡用户较多、群众办卡积极的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收费站旁增设多个粤通卡快速安装点和流动安装点。目前,深圳已建成并开通了第二客服中心,广州第二客服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

  同时,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还积极开展与油品公司和银行的合作。2005年8月份,广东省101个中油BP油站开通了粤通卡业务,目前,与中油BP油站的合作正在进一步深化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也纷纷开通了粤通卡业务,为用户提供粤通卡相关服务。此外,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还设立了大客户服务团队,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大客户服务专员、粤通卡快速安装点、高速公路路侧流动办卡点、油站代理点、银行代理点以及96533粤通卡服务热线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客户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

  广东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在技术、机制、服务等方面开辟了新路子,结合自身的实际将自主创新的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改革创新的产物。

  联网收费方便了南来北往人

  据了解,广东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于2004年12月18日正式开通。目前,除个别路段外,广东境内54条高速公路有51条分6个区域(粤西、粤东、粤北、珠三角、广州、深圳)实现了联网收费,撤并主线收费站12个,减少设置主线收费站22个,建成并开通了114条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所有联网路段均可采用粤通卡非现金缴费,主线收费站和城市出入口等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均已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目前,粤通卡发行量达到10万张,粤通卡日发卡量保持在400套左右,粤通卡单月缴费额突破1亿元,全年粤通卡收费额达到10亿元,粤通卡已逐渐成为广东一大品牌被社会关注。

  有关负责人指出,广东公路联网收费的成功在于坚持自主创新之路,不仅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利用率,节约了社会资源,还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观全程,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竞争优势的持续保持体现在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联网收费系统和公路事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从而促进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按规划,粤通卡除继续在公路行业做大做强以外,还将积极向公路以外的其他领域拓展。从2006年开始,粤通卡将逐步扩展到城市一卡通、环珠江三角洲轨道交通、加油、小额支付等领域,成为“交通一卡通”,并将建设全省互联互通的电子支付平台。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粤通卡的品牌优势、全省结算平台优势和全省客服优势,为老百姓提供准确快捷的电子支付服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