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淡淡乡愁涌上心头 今天的漂泊是为了明天的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0:48 大众网-鲁中晨报

  

淡淡乡愁涌上心头今天的漂泊是为了明天的希望

  编者按:年,是一种乡愁。漂泊在外,年是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结。当别人和家人簇拥在餐桌旁,举起欢聚的酒杯,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在做些什么?他们在坚守,为了工作,为了家人,也为了梦想。我们关注他们,为他们送上新年的祝福。不论身在家乡还是身在异乡,我们都祝愿他们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腌腊八蒜、蒸馒头、割肉……年夜饭的脚步近了,人们匆忙起来。火车站、汽车站,随处可以看到被厚重行囊“淹没”的人们。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是幸福的。还有些外来打工者要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伴随异乡的钟声度过2006年的春节。

  几瓶烈酒过大年

  几瓶二锅头,一包花生米,一盘速冻水饺,一碟老陈醋,就是张直前春节的全部。

  年过半百的老张在淄博市桓台县周家镇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他是山西吕梁孝义人,妻子没有工作,父母已经80多岁,两个儿子还在上学,全家人的生活都落在老张一个人的肩上。“我两个儿都很有出息,只要他们能读更多的书,我就愿意在建筑工地干更多的活。”虽然无法看着儿子渐渐长高,老张没有一点怨言。

  1月9日20:30,记者来到老张打工的工地。他住在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里,一排4间砖房,院子里晾着的衣服已经冻得硬梆梆的。老张住的屋子在院北侧,屋子中间摆放着一个蜂窝煤炉子,旁边有5张板凳,老张正在喝酒(如图),大炕上零乱地散着几床被子。

  “爹娘要养,儿子要供,老婆也想穿件新衣裳。”老张灌了一口白酒,“多挣俩钱,给家里捎去,只要他们能多吃上几两肉,我心里也安生。”有哪个在外打工的人不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但肩上的担子,让他们只能把思念跟火辣辣的酒一起吞进肚里。

  谈到除夕夜的过法,张直前拍了拍工友的肩膀:“跟这几个老伙计一起,煮几斤速冻水饺,喝上几两二锅头,这年也热热乎乎的。”而2006年春节,已经是老张离家的第四个春节了。

  (记者 姜涛)

  为了以后过好年

  “上有年迈的父母盼着,下有可爱的儿子等着,过年,我做梦都想回家,但是思前想后,今年还是不回了,攒上点钱,准备明年过个团圆年。”说起这些,38岁的李丽眼睛有些湿润,话语中夹杂着对新年的企盼和无奈。

  来自泰安的李丽在淄博干保姆已经半年多了。“我原来在企业上班,去年下岗了,丈夫也只是一个私营公司的小职员,儿子上中学,我下岗后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这不就来到了淄博。”李丽说,将近年关了,她发现很多家政公司闹起了保姆荒,很多做保姆的人都回家过年了,因此佣金要比平时多。“我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挣点钱,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说着说着,李丽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将自己的意愿反馈到家政公司后,很快就有一户人家把她雇了去。

  “我知道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我作为母亲,不能给儿子买一件新衣服;作为妻子,不能给丈夫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我会很愧疚的。”李丽说,她已经把自己不回家过年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很尊重她的意愿。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准备这边不太忙的时候,抽个一两天回去一趟。我会好好在这边工作,攒点钱,明年好好地在家过个团圆年。对了,儿子说大年三十晚上会给我打电话的。”李丽笑了…… (记者 冯莉莉)

  为梦想选择漂泊

  春节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浓浓的年味渗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回家过年吗?”这句问候像“你好”一样成了人们见面时最常用的话语。可是就在人们打点行装即将踏上归途的时候,却有很多留守在这个城市中的游子,依然在为自己这样那样的梦想努力着,回家过年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奢望。这其中,既有无奈的叹息,又有自愿的抉择。

  23岁的罗领选择留守异乡,“我已经在外面过了6个春节了!”

  小罗从家乡黑龙江七台河市来到淄博已经2年多了,现在在张店一家科技公司打工。打工的生活虽然辛苦,可是却认识了不少朋友,每年这些不回家过年的小伙子们就会借着春节的假期聚在一起,一起喝酒、一起吃年夜饭,自得其乐。

  谈起自己的朋友,小罗显得很兴奋,可是当记者问他,在这里过年,想不想家时,小罗的神情马上黯淡下来。“怎么会不想,我在外打工已经6年了,每年都不能回家陪父母过年,幸好还有个弟弟在家里,他们才不会太孤单。”他告诉记者,每当大年三十钟声敲响时,无论跟朋友在一起有多快乐,他都不会忘记打个电话给父母拜年,也报个平安。

  “我现在只想多攒钱,能在张店买一套房子,只要能住下我们一家四口,我就可以接父母过来,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过一个团圆年了。”小罗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让他甘愿漂泊在外。

  “好久没有吃到妈妈做的饭菜了……” (记者 丁琬芬)

  品不出年的味道

  34岁的陈祖辉和妻子罗翠英来淄博打工已经10多年了,他在学校里卖小吃,妻子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零食,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让他们的压力更重了。10年了,他们很少回家,原因很简单——花钱太多。“正月里要串门走亲戚,光是买礼物和给孩子的压岁钱没有上千元不行,再加上来回的路费,起码需要2000元。”

  不回家,费用是省了不少,但搁不下的是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陈祖辉老家在江苏徐州丰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对于他来说,那里的年才是真正的年。“在城里过年没意思,就我们5个人守着屋子,年廿九除了多做个菜,跟平常没啥区别。”这种过年的方法,自然是不能跟家乡比的,5年前回家过的那次春节,让陈祖辉难忘。

  “家里的鞭炮特别响,这家刚停下,那家又接上,从除夕直响到初一。屋里的炉火烧得很旺,我跟哥哥俩人烫上一壶酒,说说一年到头的辛苦。天快亮了,再去挨家挨户拜年……”陈祖辉说,今年他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留在淄博过年,“过年的时候还可以干点别的小买卖,多赚些钱。”其实,对于这样的日子,陈祖辉很满足,因为他在淄博还有妻子、孩子,而那些独自漂泊在的人,只能在别人团聚的时候独饮乡愁。

  如今,陈祖辉也能说几句张店话,但无论口音怎么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家乡的思念,对过年团聚的渴望。(记者 毛琳琳)

  点评:在别人依偎在父母身边,在新年钟声中拜年的时候,这些外来的游子也想痛痛快快喊一声:“爹、娘,过年好!”选择留下,是为了让生存更轻松。虽然城市的灯红酒绿与他们无缘,但城市中的钢筋水泥中,却有他们的滴滴汗水。2006年,让我们祝福这些外来打工者能顺利要到工钱,祝福他们能在城市中找到更合适的位置,祝福他们——春节快乐!(a1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