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老教师支边42年 瘫痪在床妹妹悉心照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4:19 新民晚报 | |||||||||||||||
近日,“感动吉林”十大人物揭晓,名单中,上海支边老教师冯志远的名字格外显眼。更“神奇”的是,他此前刚获得“感动宁夏”十大人物称号。一位从上海出去的老师,为
得知76岁的冯老师目前住在吉林长春妹妹冯宝珍家,本报特派记者昨天赶赴长春。 右手曾经执教鞭47年 他的右手干枯、布满皱纹,但有力、温暖。就是这只手,曾经执了47年的教鞭。 1953年,冯志远在上海市南中学任教。1958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只身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石空镇关帝中学支教,教语文、俄语、地理、历史。这一去就是42年。2000年,妹妹冯宝珍从关帝中学接回浑身是病的冯老师。 刚回到长春的时候,还能行走的冯老师嘱咐妹妹:你给我找几个学生来,我来帮他们补课,不收费。去年11月,脑血栓再次发作,曾做过股骨头换骨手术的他彻底瘫痪在床,左半边身子失去知觉。 眼睛失明后坚持授课 他的眼睛浑浊、无神,但间或转动得很活跃,特别是回忆教书时光的时候。就是这双眼睛,曾将慈爱的目光洒向关帝中学千百个学生。 但他的眼睛早就与光明绝缘了。 1984年,冯老师在讲台上失明。当周遭成为一片黑暗时,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又坚持给学生们上了5年的课。 5年里的每一天,孩子们总是大声将课文朗读给冯老师听,然后倾听冯老师的讲解。 上历史课时,冯老师干脆采用说书的形式,从远古时代到新中国解放,孩子们听得入了迷。 每天上课铃声响起时,学生张涛就会牵起老师的手扶着他走向讲台,全班同学目送他摸索着走上讲台,然后起立齐声高喊:“老师好!” 这个固执而又深情的老头,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心爱的讲台。 耳朵“听见”学生就笑 他的耳朵很好使。特别是在他失明之后。 幸好,他还能用耳朵去感知世界。 1999年,不少当年关帝中学的学生回校探望冯老师。还没进他的宿舍门,他就摸索着迎上来。他辨得出每个学生的声音,微笑着摸摸这个,摸摸那个,然后惊呼:“都长这么大了!”他都忘了,这些他“眼中”的孩子们都五十多岁了。 去年7月1日,由于股骨头骨折,他住进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不少学生赶来探望。刚换了股骨头的他正忍受着手术后的剧痛,但一听见学生在病房门口的声音,他的脸上就浮现出微笑。拿妹妹冯宝珍的话来说,“怎么疼都笑。” 日夜相伴6年,兄妹情深“感动吉林”——冯宝珍照顾兄长的4件“宝” 冯宝珍73岁,瘦小个子,眉眼生动。自从2000年把哥哥冯志远接回自己家里来住,拿她自己的话来说,“变聪明了许多”。老人家在不断摸索中,找到照料冯老师的4件“宝”。也正因为这份兄妹情深,他俩被评为“感动吉林”的十大人物之一。 手杖特地找人制作 一根不锈钢可拆卸的手杖“躺”在冯宝珍自缝的袋子里。 自从做过股骨头手术后,加上眼盲,冯老师的腿脚变得不灵便。冯宝珍就跑到长春一汽集团一个车间里,求师傅给哥哥做一根手杖。在她的“策划”下,一根可拆卸成三截的手杖制作完成。看到哥哥扶着手杖,走路顺畅许多,她开心得像个孩子。 泡沫塑料陪夜时当床 一块普通的泡沫塑料,一个七旬老妇在上面躺过14天。 去年11月,冯老师脑血栓再次发作住院。14天里,冯宝珍寸步不离地守在哥哥身边。到了夜里,她实在熬不住,就在病床旁铺块半米宽、一米长的泡沫塑料,上面再铺上褥子,一床薄被,没有枕头,就和衣而卧。“在上面睡觉也挺舒服。”冯宝珍笑着说。 尿布缝了拆拆了缝 一叠整齐松软的自制尿布被放在冯老师的床头。 瘫痪后的冯老师经常大小便失禁。冯宝珍翻遍家里暂时不用的被单,给他做了许多尿布。有一块尿布比较特殊。它的芯子是一块枕头席,外面用白色的被单密密地缝了一圈。冯宝珍一脸得意:“这是我的小发明。”她说这样的尿布垫在床上,哥哥不会觉得闷热。如果尿脏了怎么办?“拆了洗,然后再缝一块尿布上去。”老太太就在一次次的拆缝中“享受”着照顾兄长的乐趣。 5张方凳充作防护栏 5张暗红色的方凳静静地“站”在冯老师的床旁待谩穑 在冯老师来长春之前,冯宝珍就将家里唯一一间朝南的房间腾出来给他住,老伴就睡客厅。冯老师瘫痪后,右边一半身子还有知觉,夜里睡觉老是爱朝右挪动,有时夜里就会挪到床边。有一次,冯宝珍夜里看到这个情景,吓出一身汗:要是哥哥摔下床怎么办? 她赶紧买来5张方凳,充作防护栏。每天晚上睡觉前,她总仔细地将方凳“排排坐”,贴着冯老师的床沿放好。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代表将赴长春慰问冯老师——上海人佩服他,也一定要支援他! “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当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铁迪通过导演史蜀君得知冯志远支教宁夏42年的事迹后,感慨地说:“这是上海出去的老师,上海人佩服他,也一定要支援他。” 日前,市慈善基金会作出决定,希望将冯老师接回上海,住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金山众仁护理院。 消息传到长春,冯老师激动得双手颤抖,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自己双目失明,现在脑颅又有积水,瘫痪在床无法动弹,如何去上海养病?于是他婉言谢绝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帮助冯老师,市慈善基金会代表将在1月17日动身前往长春,给他送去慰问信和慰问金。他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冯老师的病情,打算一旦他的病情有好转,就接他回沪,给他做全面体检和治疗。 史蜀君眼里的冯老师——他用一生实践理想 说起50年前与冯志远的一段师生情,导演史蜀君难以平静。 1956年,17岁的史蜀君就读于上海市八女中。读高二的她很喜欢演戏,经常参加学校的戏剧活动。当时,在上海市南中学教书的冯老师在史蜀君眼里,是个很有才华的热血青年。史蜀君至今记得,在两所学校共同演出的戏剧排练现场,冯老师最爱朗诵普希金的抒情诗《致察尔达耶夫》。 那时的冯老师就患有眼病,所以朗诵诗歌时更用心用情,磁性的声音回荡在排练现场,让史蜀君印象深刻。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喜欢上了普希金。“冯老师让我懂得,生活可以充满诗意。后来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都用到过一些诗意的东西,就是受他的启发。”史蜀君最后说:“他在用他的一生实践自己的理想。” 尾声——哥哥要为妹妹写诗 冯志远是个浪漫、有才情的人。在他饱尝病痛、被妹妹悉心照料的时候,他脱口而出一句话:我要给你写首诗,感谢你的照料。记者问他想好怎么写了么,他认真地回答:还在修改。 冯老师最近刚荣获“感动宁夏”十大人物称号。在“感动吉林”之前,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老教师和宁夏结下哪些割舍不断的情结?本报将追踪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