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次性筷子何时不再上餐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5:02 三秦都市报

  每个人都有在外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经历,而许多人在外就餐时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较卫生、安全。但研究证明,这种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远远大于消过毒的非一次性餐具。

  在本报对市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议题的调查中,“一次性筷子”依然是市民尤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连日来,记者对西安市目前存在的一次性筷子难禁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政府禁令难禁一次性筷子

  关注指数:★★★

  2001年4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与省工商局联合发出《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决定》的通告,规定从当年6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筷子,并强调对违规行为严厉处罚。

  5年来,这一禁令并未达到最初的目的。禁用的红头文件发了,政府稽查队查了,但时隔不久,在大街小巷走走,那些中式快餐店、小饭馆及夜市里,一次性筷子随处可见,一次性筷子使用回潮难止。而问起许多人,都对这种“反弹”视为正常,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一次性筷子卫生令人忧

  关注指数:★★★★★

  在对西安的餐饮市场进行调查之后记者发现,目前,在中小型餐厅饭店中仍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而大型餐饮企业则基本使用消毒木筷。那么,一次性筷子真的卫生吗?在接下来的采访中的所见所闻,不禁让人愕然!

  1月13日,在西安市胡家庙的一家大型副食批发市场记者看到,许多商户门口都摆放有各类一次性筷子,记者翻开看了看一些被敞开包装袋的筷子,上面满是尘土。“老板,一次性筷子咋(批)发?”在一家摊位前记者佯装采购的顾客问。“就看你要哪一种,咱这货全着呢!诚心要的话到屋里看货。”见到有生意,坐在房门口的火炉旁烤火的一位中年男子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在老板的热情引领下,记者走进门店后一间用石棉瓦搭建的简易库房内,一大包一大包的一次性筷子被随意地堆放在杂物当中。“质量绝对没问题,不受潮变形,绝对的优质!”老板不失时机地推销着。

  商家受利益驱动

  关注指数:★★★★

  一些餐馆中的老板往往图方便,而在餐馆中摆放一次性木筷供人们使用,同时作为商人,他们认为使用一次性筷子也很经济。西安市长安路上一位经营炒面馆的朱老板告诉记者,到市场上批发一箱筷子,算下来每双才0.03元,因为筷子的费用都在成本里核算,属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所以价格就是第一位,为了多赚钱,当然就去选择那些虽然粗制滥造但很廉价的筷子了。另一家川菜馆老板说,选择一次性筷子可以一举两得,第一节约成本,第二筷子使用后还可以生火,不用另外买木材。

  对于广大市民而言,出外就餐时,看别人用一次性筷子,自己也选择使用一次性筷子,他们觉得方便卫生,可放心使用。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认清一次性木筷“危险”的本质。

  我省相关政府部门因势利导,制定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决定,应该说是明智之举。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一次性筷子依然禁而不绝。“相关部门管理缺乏力度,最终让‘明智之举’变成失信于民的行为”,一位大学教授直言不讳地说,没有持之以恒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就没有明确的效力,必然以失败告终。

  改变消费观念

  关注指数:★★★★

  对于如何有效地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问题,许多人都在思索和探寻一条更好的解决办法。省人大代表王正民认为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好事。只有从根本上引导和感化人们,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浪费一点无所谓”的不良习惯,树立起资源危机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禁用一次性筷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市民环保意识的一次飞跃。

  在陕全国政协委员庞巨丰则认为,一次性筷子之所以禁而不绝,其原因在于使用一次性筷子既满足了消费者求卫生的心态,又满足了商家求便宜的心态。一次性筷子能不能禁完禁死,关键是管理部门能不能坚持住!只有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让商家无空可钻,才能逐步实现“禁用一次性筷子”的初衷。

  一次性物品要征税

  关注指数:★★

  以后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纸尿裤等,可能要缴消费税。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中国财税论坛2005”会议上介绍“十一五”税改方向时向公众透露了这一消息。

  有关人士表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国内使用量很大的一次性筷子对资源的消耗量很大,开征消费税从一定程度上将可限制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谈到对使用量很大的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人民大学财金学院的朱青教授和安体富教授都表示:“可以开征。如果开征,应该是在筷子的出厂环节征收,就是把消费税添加在价格中,最终还是会提高消费者购买筷子的价格。”朱青同时表示,对一次性筷子开征消费税可能会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比如如何界定一次性筷子等”。

  不管怎样,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措施限制使用一次性筷子,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本报记者赵争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