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区医院 寂静中等待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6:2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石小宏

  2005年3月21日,省卫生厅制定并出台了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规定有5万常住人口的地方要设社区卫生中心,让所有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中心,同时中心要开展居民健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开展家庭护理、家庭病床以及临终关怀服务……这是一个美好的蓝图。

  不到一年时间,成都市便在中心城区内建立起了几十个社区卫生中心,加上先期建立的,70个社区中心已100%覆盖了城区人口。然而,让社区卫生中心的规划者和管理者没有想到的是,市民们却并没有因为中心的广泛建立而跨进社区就诊。症结何在?如何才能真正使社区中心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成都市桂王桥东街居住的张先生说起社区卫生中心一头雾水。他不知道社区卫生中心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居家的附近就有一个社区中心。在了解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功能后,他表示今后会经常到中心就诊。

  症结之一:很多群众不了解

  知晓率不高是社区卫生中心遭冷落的原因之一。成都市卫生局社妇处曾英告诉记者,很多群众不知道社区卫生中心是干什么的,主要是大多数社区卫生中心对自身的宣传不到位,没能将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更好地告知社区内居民。毕业于华西医大的玉林社区卫生中心主任高喜莲,在开同学会时,常常要无数次向同学解答她现在的工作性质。草市街社区卫生中心副主任何坤义则哭笑不得,中心成立已一年了,他至今还经常接到不少要求办卫生许可证的电话,他们被当成了办证机构。

  症结之二: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投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草市街卫生中心就是处于负债运作状态,长时间的入不敷出,势必会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在成都市卫生局记者看到一份资料,社区卫生中心的资金缺口共有170多万元。业内人士担心,长此下去社区卫生中心极可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社区卫生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并不只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它是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的公共事业。比如,在患者的看病报销环节,社保部门能不能对到社区看病的居民降低自付部分比例……据了解,社区医疗办得较好的上海,就采取了一些扶助政策。

  对策:首诊制是关键

  社区医疗正在过“冬”,卫生部门管理者也在积极寻找着过“冬”的办法。

  在社区医疗设计者的规划中,双向转诊是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一座桥,让社区的重症患者到大医院去,让大医院的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到社区来,达到医疗资源共享,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现实与规划相距太远,只见社区的重症患者转向了大医院,却鲜见到大医院把普通病患者转向社区医疗来。在市场经济面前,谁还会把病人向外推呢?

  实行首诊制是社区医疗发展的关键。省卫生厅社妇处李玉强告诉记者,首诊制就是除急诊外,病人到医院看病,首先到社区卫生中心进行诊断,社区卫生中心根据病情再将病人向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医院转诊,这样既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也能让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社区卫生中心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自身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更加广泛地开展上门诊治、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使社区卫生中心深入人心,让市民对社区医疗放心。进而改变现在这种政府积极、市民冷淡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现在,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各方也正在想尽办法缓解中间的各种难题,随着社会对社区医疗的日益重视,社区医疗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变成现实。李玉强充满信心地说:“既然是冬季,相信春天就不会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