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长铁货运新站今年动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8:01 潇湘晨报

  

长铁货运新站今年动工

  ★长沙新货运站建成后,将有利于长沙铁路货运的发展。资料图片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长沙铁路南北货站搬迁工作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日前,《长沙铁路南北站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通过国内相关专家评审。长沙南北货站按“先建后迁”
的原则迁建至长沙市开福区捞霞地区,新长沙铁路货站将于今年正式动工建设,2008年下半年竣工并投入运营。现有长沙铁路南北货站将于2008年底以前全部搬迁至长沙铁路货运新站。

  搬迁有利于长沙及铁路自身发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原来处在城郊地区的南北货站变成了城市中心站。受长沙市内道路交通管制,现有铁路进出站汽车运输受限,也导致货源大量流失。

  长沙南北两大货运站总共24家专线企业中,除商业储运公司等少数几家尚在盈利外,部分单位已处于停顿亏损状态,许多企业专用线已不再用于本单位生产所需物资或产品运输,而改作中转、商贸等用途。将南北货站迁出城外,不仅有利于城市总体布局、城区防洪规划实施以及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也有利于铁路部门本身谋求更大的发展。南北货站实施搬迁后,将彻底扭转铁路专线企业长期亏损的局面。

  按“先建后迁”的原则整体搬迁

  据长沙铁路南北站迁建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既有长沙南北货站按照“先建后迁”的原则二合一整体搬迁至捞霞地区,捞刀河区段站和霞凝站的规模和站场方案按满足本地区铁路规划运量的需要设计。

  具体实施步骤为,将现有霞凝站扩建为货运站,车场部分适当扩建满足列车到发及调车等作业的要求,西主干专用线在车站北端引出后向西延伸。将现有捞刀河区段站正线取直,既有捞刀河站扩建为区段站,近期为一级二场,到发线和调车线有效长按850米设计,预留一级三场,有效长按1050米规划。按国家铁路I级标准新建捞刀河-霞凝联络线,捞刀河至长沙东规划预留第三线。相关负责人透露,车站改扩建应结合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尽量避免大拆大改,减少拆迁废弃工程,减少施工对运营的干扰。车站和线路的布置将尽可能考虑和城市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区范围内的排水、道路等公用设施。

  拆除既有货运线新建霞凝货运站

  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霞凝车站具体扩建方案为拆除既有货物线,向站房对侧扩建,新增股道按平行于(4)道6.5米设计,取消京广铁路上行线的既有“S”反弯,京广铁路上行线改建0.95公里。

  既有长沙南北货站(含接轨的专用线)搬迁至捞霞地区,新建霞凝货运站,包括综合性货场和集装箱场。长沙属全路37个集装箱地区站之一,近期集装箱货运作业按集装箱货区考虑,远期按集装箱地区站预留。树木岭货场近期保留,逐步迁移。黑石铺货场作为地区货场适当加强。

  霞凝车站为京广线上一般中间站,车站有到发线2条,基本站台1座,货物线1条,货物站台2座,货物仓库1座,目前均处于封闭状态。根据计算,霞凝车站需增加4条到发线,3条调车线,车站车场部分需新增8股道,全部按到发线设计。

  6条主干专用线对接长沙开发区

  根据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和长沙经济开发区规划,霞凝站车站北咽喉设计了长沙电厂、西主干专用线接入工程,车站南咽喉在既有京广双线的基础上增设捞霞联络线和迁出线。

  主干专用线1:从霞凝站北咽喉平行京广线向北引出后下穿规划中的汤家湖路,折而与规划中的竹坡路并行向西下穿长湘公路至湘江东侧,全长2.5公里,专供铭伦、新运石油公司专用线和其他主干专用线出岔;主干专用线2:相继下穿规划中的竹坡路、汤家湖路基本与长湘公路平行向南至规划中的彩霞路止,全长约0.97公里,专供芙蓉北路国家粮食储备库接轨。另考虑调车,还增加1条调车线;主干专用线3:相继下穿规划中的竹坡路、汤家湖路后,基本与新港大道平行向南至湘捞路止,全长约1.45公里,专供湖南省粮食批发市场、雄屹工贸及省供销储运公司等单位专用线接轨。另外,还将设置1条调车线;主干专用线4:下穿规划中的竹坡路后,至新港大道西侧,与之并行至霞凝港,线路全长约2.1公里,主要供霞凝港、中石化湖南分公司、凯雪集团、长沙外运等单位专用线接轨;主干专用线5:向西北跨沙河后止,线路全长1公里,主要供中石化湖南分公司、京阳物流公司等单位专用线接轨;主干专用线6:向西北跨沙河后止,线路全长约0.7公里,主要供鸿胜科技公司、中油安达、京阳物流公司等单位专用线接轨。本报记者 斯茅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