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慈父严师潮人本色——蔡楚生子女深情忆父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10:26 大华网-汕头日报

  □本报记者蔡毓生李凯

  纪念一代电影巨匠、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蔡楚生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今天在他的家乡汕头举行。昨晚,记者在汕头迎宾馆采访了来汕参加活动的蔡楚生的四个子女。“一生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愫,并把对家乡的热爱融进作品”。他们深情地回忆了心目中的父亲。

  一生勤奋严谨、自强不息

  勤奋严谨、自强不息是蔡楚生留给子女们最深刻的印象。

  蔡海云是蔡楚生的二女儿,在她的记忆中,几十年里,父亲从没有周末、没有下班时间,总呆在办公室里。“哪怕生病的时候,都起不来了,还惦记着工作,病榻的床头柜里放着一个笔记本,每天的备忘录总是记得满满的。生活非常简单,特别辛苦。”

  蔡楚生的儿子蔡明回忆起父亲的几件往事:所有要发表的文章,父亲从不让秘书代笔,都由他亲自撰写。父亲从1939年开始记日记,到文化大革命,除了丢了8本以外,其他的一直都保留着,几十本。出国访问,今天太忙记不了,哪怕过了5天,他也要把这五天追记回来。

  蔡明说,父亲做事坚韧不拔,目标一旦确定之后,不管多大困难,他都会坚持到底。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在香港坚持工作,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保持乐观的精神,工作一点不含糊,拼命筹集资金写剧本、拍抗日电影,《孤岛天堂》、《前程万里》等影片当时在国内、东南亚都很有影响,都是在那个时期拍的。抗战胜利后,拍《一江春水向东流》,因缺乏资金,中间几次停拍,但他始终坚持没有放弃,终于取得成功。“父亲常对我们讲,‘一定要有责任心,工作交给你了,不干则已,干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好。’‘做事就要做得最好,做人一定要自强不息。’”

  蔡楚生小时候只上过4年私塾,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真正的知识全部靠自学。

  “父亲非常勤奋好学,为了赶上人家,他总要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父亲有两本《辞源》,他带了一辈子,哪怕在最困难、逃难的时候,别的都扔掉了,唯有这两本辞典舍不得扔。”

  艰苦朴素的“平民”大导演

  蔡海云告诉记者,父亲生活十分简朴,好的衣服只有几套,出外应酬才穿。平时在家里穿得都非常随便,衣服的袖口、衣肘磨破了,补一补又继续穿。“他的工资级别是文艺特级,相当于副部级,有300多元,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母亲的工资也是11级的,他们收入不少,但从不随便开销。”蔡楚生自己生活节俭,对人却十分慷慨,逢年过节,或是每年开学前,总给生活比较困难的亲戚朋友寄些钱,有的素不相识的人上门求助,他也伸出援手。

  蔡楚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给儿女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几十年来,我们生活都很节俭,没追求过什么潮流时尚。吃穿不讲究,衣服总是破旧了才添置。以前,人家以为大导演的女儿,应该是烫着头发,穿着高跟鞋才对,见面一看很奇怪:怎么是这样啊!”蔡海云笑着说:“我觉得,父亲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无声的教育。”

  儿女眼中的蔡楚生,十分“平民化”,这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都鲜明地体现出来。他的创作,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作道路,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把视线投向了社会大众。他成就卓著,备受推崇,40多岁时在北京就被人尊称“蔡老”,但他自己却从没有什么大导演的架子,“像个普通老百姓一样”。受父亲的影响,儿女们都待人平和,不喜张扬,因此人缘佳,朋友很多。

  教育子女十分开明

  蔡楚生从小接受的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教育。“我们家当年算不上很困难,我的祖父最初在上海做生意,在我父亲6岁那年,离开上海回汕头。父亲最初是在私塾里读书,一开始循规蹈矩,是个特别老实的孩子。后来,有一次同班一个孩子上课玩闹,而老师当时却正在课桌上睡觉,结果醒过来时,不分青红皂白就拿戒尺把父亲打了一顿,父亲说他回去之后很委屈,躲在菜地里哭了好一阵。结果第二天老师又在学生们读书时睡着了,于是他就想了些点子作弄老师,拿墨笔把老师的眼镜给涂黑了……后来,我父亲的伯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把他带回家自己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蔡楚生十分开明。他很喜欢孩子,对孩子像是对朋友一样,特别尊重他们的意见。孩子们从小到大都看了不少电影,耳濡目染受了不少熏陶,但姐弟几个,却没人真正喜欢拍电影。他虽然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更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3个女儿有的在广东教学仪器厂、中央党校工作,有的在学校当老师;小儿子蔡明对自然科学比对艺术更感兴趣,后来成为北影厂的总工程师,现在国务院侨办工作。几个孩子都没有继承蔡楚生的“衣钵”。“他从不干涉我们的发展,但有一个要求,就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

  潮人本色从未褪却1938年,蔡楚生最后一次回乡,从此以后,他再没回来过。解放后,尽管他几次来穗,但因为工作太忙,家乡之行最终没能实现。家乡只留在他永远的记忆中。“父亲平时常和我们讲家乡、讲少时、讲祖辈对他的严格要求等事情。他一生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愫。”蔡楚生的几个子女告诉记者,“父亲把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融进了他的作品中。”于是,在蔡楚生于三、四十年代拍摄的电影作品中,我们依稀能感受到如丝竹般优美的潮乐,淳朴悠闲的潮汕功夫茶画面,以及潮汕地区随处可见可闻的民俗民谣。

  据蔡明介绍,蔡楚生一生最喜爱的地方戏曲就是潮剧。五、六十年代,汕头潮剧团到北京演出,蔡楚生知道后,马上邀请潮剧团的家乡人到自己家中欢聚长谈。他对搞潮剧的朋友很尊重。他说,潮汕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潮剧是古老的戏剧,潮乐是古老的戏乐,值得尊重。对家乡亲人,蔡楚生也都很“关照”,只要能帮的,他都会毫不含糊地帮一把。他常对蔡明讲,潮汕人在外面拼搏不容易,能够成功就更不容易,靠的就是大家团结互助,和谐共勉。

  这次在父亲的家乡举行纪念活动,蔡楚生的子女们心情无比激动和感激。这位电影巨匠的传奇人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激励汕头人齐心协力繁荣汕头的文化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