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两位老人的奇特姻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14:33 汉网

  

两位老人的奇特姻缘

  两老接受笔者采访

  曾飞

  2005年岁末,笔者在重庆市南岸区中石溪路66号探访了一对历尽人间悲欢离合的老夫妇。邱大明大爷已经90岁,刘泽华婆婆也88岁了。自1997年重逢结婚后,两位老人已经相濡以沫地生活了8年。

  老来找伴 竟是当年枕边人

  让时光回溯到8年前。1997年10月,家住重庆市南岸区中石溪路66号的刘泽华婆婆经人介绍准备再嫁,对方是比她大两岁的邱大爷。这一年,刘婆婆已经80岁。两位老人都已年迈体衰,互相需要人照顾,于是刚刚认识了一个多月就决定成亲。同是低保户的他们没有能力操办婚礼,只买了些碗筷和日用品,再买些喜烟喜糖分给左邻右舍,就算是结婚了。当晚,他们有了第一次倾心长谈。聊着聊着,两人聊到了各自的身世。

  邱大爷首先问道:“我们都结婚了,我还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呢?”“我是四川宣汉县的,塔河坝,炉子山。”刘婆婆应道。

  邱大爷闻言吃了一惊,“宣汉县塔河坝炉子山”这个地名,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小心试探:“我也在那里住过啊,那里的人都姓李,你怎么姓刘啊?”“我以前姓李,后来到了重庆才改姓刘的。”刘婆婆看了看新婚老伴,随即说道。

  一听此言,邱大爷的心跳开始加速了,“那你以前叫啥名字?”“李德芳!”刘婆婆撩了撩头发说。

  “李德芳!”这三个字一入耳,邱大爷心中顿时一阵刺痛,他颤声问:“那你母亲是不是姓余?”这下轮到刘婆婆吃惊了:“你,你怎么知道的?”

  邱大爷望着她,颤声道:“妹儿,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你的丈夫邱大明啊!当年我们可是明媒正娶、拜过堂成过亲的哟!”

  “什么?……”刘婆婆顿时给惊住了,她激动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原来,两位老人竟是63年的元配夫妻。63年不见面,他们对彼此的记忆都还停留在当年。此时,两人都努力睁大了昏花的眼睛,想从对方布满皱纹的脸上,找出依稀可见的旧时痕迹。终于,沉睡了63年的记忆被唤醒,两人抱头痛哭起来……

  世事难料 新婚四月音信绝

  这一段旷世奇缘,还得追溯到1934年。那时的邱大明年仅19岁,在川军刘湘的部队里担任排长。那年6月,部队派驻到了四川宣汉县。部队的司务长余凯常下乡买咸菜,结识了塔河坝炉子山的李余氏。余凯听说李余氏有一个独生女儿叫李德芳,正等着招郎上门,就从中做媒,将邱大明介绍给了李余氏认识。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邱大明长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当他英气勃勃地出现在李余氏面前时,李余氏一眼就看中了他。

  事隔大半个世纪,两位老人还记得当年相亲时的场面。

  由于当时当地人都有把妻子或女友称作“妹儿”,相亲那天,邱大明来到李余氏家,对李余氏说:“我想先看一看妹儿。”李余氏就往门后一指,邱大明看见李德芳扎着一个长长的独辫,辫梢还系着条红头绳,眉目清秀,非常乖巧,于是产生了好感。

  当时的李德芳只有17岁,非常腼腆,所以一看在指她,当即不好意思扭头跑开了。不过,李德芳还是看清楚了邱大明的长相,心里很满意。

  李家在当时还算是比较殷实的农户。李余氏随后出钱置办了3桌酒席,请来保长、甲长及左邻右舍为证,为两人正式成了亲。但是邱大明多数时间都在部队,很少能在家陪李德芳。成亲4个月,两人实际在一起的时间还不足1个月。

  当年10月,邱大明所在的部队连夜开拔。他很舍不得离开新婚妻子,可是又不敢违抗军令,连道别的话都没有来得及对李德芳说就匆匆走了。

  这一走,就是60多年。

  在李德芳这边看来,邱大明是突然不辞而别的,音信全无。那时的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不相信他会抛弃她,在那战事不断的岁月,她一直坚守在农村的家中等他回来。不少人看着她如此痴情,便前来劝她说:“当兵的靠不住,不是战死了就是喜新厌旧,你千万不要傻等他!”但李德芳都听不进去,心里非常坚定:“我就是要等他!”

  这一等就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李德芳已经30多岁了,她决定到重庆谋生。邱大明是重庆荣昌县人,她坚信他还活着,说不定还能在重庆遇见他。但奇迹没有出现,她四处打听,一无所获。为了生存,她帮人做过衣服、带过孩子。后来,她和一个来自涪陵的穷厨师况明结了婚,在街头搭了个简易棚子卖稀饭维持生活。

  李德芳和况明共同生活了30多年,但是一直没有要孩子,只抱养了一儿一女。

  家里添了两张嘴,卖稀饭的钱就不够了。当时两路口派出所的户籍警刘友辉同情李德芳的遭遇,出面帮她办理了一个营业执照,卖小百货。那年,李德芳改名为“刘泽华”。

  以后的岁月,卖百货、养儿女,忙碌而平淡无奇,就如门前的长江水,无声无息地默默流淌而过。后来,养子养女分别结婚生子,刘婆婆已经很少去想邱大明了。所有关于邱大明的回忆在她心底慢慢沉淀,沉淀成一个难解的心结。

  1992年,况明因病去世。刘婆婆与染上毒瘾的养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1996年,在和养女又一次发生激烈冲突之后,刘婆婆带着伤痕和泪水离开了家,在重庆城内四处漂泊。

  再续前缘 对面相望不识君

  仿佛冥冥之中有天意,她借宿在江北城三洞桥的老乡家时,结识了热心女邻居李腊芝。随后,李腊芝认刘婆婆做了干妈。

  1997年8月,刘婆婆恳请李腊芝帮她找一个老伴。她的要求不高,对方能提供一处栖身之处足矣。几天之后,李腊芝将自己的干爹介绍给了刘婆婆。李腊芝的干爹叫邱大明。

  在李腊芝家相亲时,她有些羞涩,“都80岁的老太婆了还去嫁人,羞人哟!”她不敢抬头细看对方,只注意到“那老汉戴着一顶很旧但很干净的草帽”。

  初次见面之后,双方一个多月都没有来往。刘婆婆有些坐不住了,难道那老汉不情愿?是嫌我拖累他吗?她决定放下羞涩,到那老汉的家里去看看。这一去,最终挽回了一段人间奇缘。

  她看到了邱老汉的全部家当:一张简易的床,一张自己用木板钉的小桌。原来,邱大爷没有表态是因为自卑:“我没有什么钱,是个吃低保的,怕养不起你。”看刘婆婆主动找上门来,邱大爷很惊喜,他留她吃了一顿便饭:一盘青椒皮蛋,半盘头天剩下的回锅肉。他们都不知道,这顿午餐,是两人失散63年后吃的第一顿团圆饭。

  此后直到新婚之夜,他们一直都不知道对面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伴正是自己当年的“元配”——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历尽沧桑 江水隔断有缘人

  断了63年的情缘离奇再续。邱大爷握着刘婆婆那双已经不再柔滑的小手,哭着讲述了自己这63年来的遭遇。

  当年部队开走后,邱大明被整编到了杨森的部队,后来开赴江西、湖北一带抗日。邱大明因杀敌有功,被升为上尉排长。

  1941年,退伍的邱大明来到成都,考上了水上公安。在成都待了4年后,他被分配到泸县做警长,后来又升任派出所所长,负责守卫泸县码头。“城市的生活太繁华了,我那时正年轻,哪里经得起诱惑!”做了所长后不久,他就娶了泸县中学的一位姓蒲的女学生为妻。

  结婚前,邱大明也曾经想起过远在宣汉县的结发妻子李德芳,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但他想,现在世道这么乱,也许她早就改嫁了,甚至可能已经不再人世了。结婚后,蒲某先后给邱大明添了一儿一女。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邱大明和蒲某分开了,女儿也因为出天花夭折了,邱大明只好和儿子住在一起。几年后,儿子离婚了,幸好儿媳孝顺,仍旧认他这个“爸爸”,还把自己单位分的一间小房子让给他暂住。

  邱大明自此一个人生活,孤独中他开始怀念起李德芳来。初次相亲时,李德芳扎着长辫子、系着红头绳向他羞涩一笑就扭头跑开的情形,常常在他脑海里浮现。他开始忏悔自己当年的行为:“也许我这几十年过得这么曲折,就是辜负了她而遭的报应吧!”

  而他哪里知道,此时的李德芳已经改名刘泽华,和他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就住在和他相对的长江南岸的半山坡上。

  执子之手 从此相伴不分离

  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但却割不断两位老人半个多世纪的情缘。两人曲折的经历一经传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社区。

  刘婆婆的儿媳起初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离奇的姻缘,她瞒着婆婆悄悄前往婆婆的老家四川省宣汉县打听,结果村里还有幸存的老人,还记得当年李德芳与邱大明结婚不到半年,邱大明就不知去向的故事。

  刘婆婆儿媳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把婆婆的旧房子重新打理出来,接婆婆回家住。但是两位老人的生活仍然过得十分艰难。邱大爷的儿子患了癌症,刘婆婆的养子每月的退休工资也不多,每月只能给他们100元赡养费,加上两人每月每人195元的低保金,非常拮据。

  刘婆婆小时候缠过脚,行走不便,进出都要邱大爷搀扶。邱大爷说,他这一辈子欠老伴太多太多,“姻缘天定,这话真的没有错。我们还能够在晚年重逢,我还能再照顾她这几年,也算是老天爷对我们最大的眷顾!”

  在笔者前去探访两位老人的前一天,邱大爷被查出患了肺炎,两天就花费了800多元钱,相当于两个人两个月的全部收入。但他们平静地告诉笔者,日子再苦,他们都再也不会离开对方了:“少年夫妻老来伴,我们死也要死在一块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