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安警方破获女商人失踪案 被生意伙伴残忍碎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6:16 华商网-华商报

  ■弟弟报案“做生意的姐姐失踪”!

  ■报案第二天又撤案!

  ■是失踪?还是另有隐情?

  ■警方慧眼识破绽……

  悬疑1 家属报案又撤案不寻常

  要求立案的是失踪者张晓玲(化名)的弟弟张晓宏(化名)。时间是2004年7月11日。

  张晓宏近20天联系不上姐姐了。他最后一次和姐姐通电话是6月24日,姐姐说要去乌鲁木齐谈一笔关于国家输气工程项目的大生意。此后,姐姐的两部手机一直关机,其间曾打通过一次,但接电话的是个陌生女人。张晓宏怎么想怎么都觉得事态严重。

  张晓玲,女,39岁,陕西山阳县人,师范毕业后曾在甘肃一家公司子弟小学任教,后辞职搞个体经营,生意做得不小,在西安市南郊某高尚小区拥有住房。

  7月12日,张晓宏在报案后的第二天,再次找到警方,要求撤案。因为他收到了姐姐从乌鲁木齐寄来的特快专递和3000元钱,信中说一切都好。然而,张晓宏的反复却引起了警方对该事件的重视。警方分析认为,这不是一般的人员失踪案,而极可能隐含有重大疑情,并着手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果然,7月15日,张晓宏再次来到派出所,说怎么想怎么觉得里面有问题,姐姐信件的书写习惯似乎很奇怪,里面提到让她的孩子“要和爸爸搞好关系,毕竟血浓于水”之类的话。好好的写这些做什么,会不会是有所暗示?

  【问题】警方是基于什么认为该事件背后隐含着重大疑情?A.张晓宏报案又撤案的反复举动B.张晓玲寄自乌鲁木齐的信件C.张晓宏所指的国家工程项目本身存在疑点

  【答案提示】在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社会,人们之间传递信息基本上不用书信了,尤其是像张晓玲,拥有两部手机,有什么理由让她关掉两部手机和家人通过信件联系呢?

  悬疑2 失踪者欠生意伙伴40万元?

  张晓宏提供,姐姐张晓玲失踪前,曾告诉他这笔大生意是和“余总”一起做的。

  警方证实,近段时间,张晓玲确实和“余总”过往甚密,所谓的那笔国家项目生意,就是“余总”从中牵的线。之前,张晓玲曾对一生意伙伴说,乌鲁木齐那边负责项目的大老板“韩总”是陕西蒲城人,刚好回老家探母,6月24日,她要和“余总”一起去蒲城看望“韩总”,再同飞乌鲁木齐考察。

  从张晓玲亲属和朋友提供的情况看,“余总”是最应该被怀疑的,因为他是张晓玲失踪前,联系最密切的人。

  警方调查,“余总”,真名于端沐,化名余端沐,男,48岁,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陕西岐山县人,当时任西安一所开发科教仪器产品的公司经理。他与张晓玲通过广告结识,张晓玲曾想代理其公司的产品。

  7月21日,警方第一次联系到于端沐。于在西安,非常爽快地答应配合警方调查。据他介绍,7月3日和4日两天,他还和张晓玲一起去了趟兰州,同去的还有张晓玲的助手路萍。因为张晓玲欠他40万元钱,所以她便把自己的建行卡给了他,还让路萍陪着他,取了40万元现金。之后他和张晓玲就分开了。

  至于所谓的乌鲁木齐国家工程项目的生意,于端沐说从未听说。

  警方立即派人前往兰州调查。张晓玲的

银行卡确实于7月3日、4日两天,在兰州分15笔提取了39.7万元现金。银行监控录像显示,取款有时是于端沐本人,有时是一个女士。但张晓玲周围的人没人听说张有个叫路萍的女助手。

  没几天,于端沐主动找到警察,拿着一封张晓玲从乌鲁木齐寄给他的信件。于端沐说,看来张晓玲是去了乌鲁木齐没错,他对张晓玲的现状也表达了担忧。兰州提款之后张晓玲又去了哪里?路萍、“韩总”又是谁?【问题】警方调查至此,应该从谁身上寻找突破口?A.于端沐B.路萍C.韩总

  【答案提示】张晓玲的亲笔信件出现是一个不合常规的事情,为何屡屡出现,又出现在了于端沐手中?于端沐虽说很配合警方调查,但其所提到的路萍一人无处查找。“韩总”到目前为止,也无法获知其相关信息,从张晓玲伙伴提供的情况看,“韩总”应该和于端沐是相识的。对警方而言,只能从“已知”去突破。况且张晓玲还款为什么要去兰州?为什么直接提现而不是转账?

  悬疑3 生意伙伴刚买了房又存款

  排查于端沐的社会关系,警方了解到,1977年从一所国家重点院校毕业的于端沐被分配到宝鸡农科站工作,1987年于因雇凶杀死该站领导的妻子被判无期徒刑,后减刑于2001年释放。

  于端沐服刑期间的狱友成了警方排查的重点。韩东胜是在这个时候被纳入警方视线的。38岁的他与于端沐关系较好,并于同年出狱,在于端沐公司的下属厂任厂长。

  韩东胜莫非就是“韩总”?况且他的籍贯正是蒲城。

  韩东胜和于端沐一样,对警方的调查非常配合,但他说并不认识张晓玲。但在调查近阶段的行踪时,警方发现了他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韩东胜说6月24日之后,也就是张晓玲失踪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一直都待在厂里,可厂里的同事却说他并没有上班。

  于端沐也一样有让人感到可疑的地方。有信息显示6月24日他出现在蒲城,他没有辩解,但解释说他是在蒲城找卖淫女,并与之在瓜棚中鬼混了一夜。这种说法显然无从查证。

  于端沐还解释说,因为母亲有病,这段时间他更多在岐山县陪母亲看病,所以不知道有关张晓玲的更多情况。警方去岐山县了解,于母生病是事实,但同时也有了新的发现:于端沐近期在当地购置了一套住房。他的这个行为让他的亲戚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根本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另据了解,于端沐前几天将一笔巨款存进了岐山当地一家银行。

  【问题】案件调查至此,您认为对警方而言,最有利的证据是什么?

  A.韩东胜的姓氏、籍贯与所谓的“韩总”吻合。B.6月24日于端沐曾现身蒲城,对其交代的行踪无人能证实。C.韩东胜对自己行踪的交代与旁证有出入。D.于端沐经济状况突然转变令人费解。

  【答案提示】侦查案件往往要从细枝末节寻找突破口,所有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一切悖论都是证据,都是分析案情的“点”,最终形成警方断案的证据链条。所以,以上问题如若当事人不能合理解释,都要引起警方足够重视。

  真相 失踪者被残忍碎尸

  根据掌握的情况,警方控制了两人,分头审讯。

  渐渐地,二人显露出此前没有的慌张,并且在一些说法上的出入和漏洞越来越大。终于,真相大白。

  原来于端沐对张晓玲的住宅觊觎已久,便与韩东胜精心策划了一起谋杀案。于端沐以大工程和“韩总”引诱欺骗张晓玲。张信以为真,6月24日被骗到了蒲城。

  在此前一天,韩东胜专门回蒲城老家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西安,为他们作案提供了场地。

  张晓玲一到蒲城韩东胜的家,就被于、韩控制了。他们逼迫张晓玲说出银行卡密码,写了房屋抵押协议,还写了几封信,有给自己孩子的、弟弟的,也有寄给于端沐的,均把落款日期推后了。随后,张晓玲被杀害、碎尸、煮尸、焚尸。

  之后,按照事先预谋,韩东胜去乌鲁木齐专门寄信,伪造张晓玲在新疆的假象。而于端沐则去兰州,在火车上认识一大学女生,其间让她帮忙接听了张晓玲的手机,称“张总不在”。这个女学生就是于端沐制造的“助手路萍”。于给其报酬让她帮忙提款。因数额巨大,提了几笔款后女学生感到害怕,不干了,剩下的款于端沐自己提取。

  于端沐自以为聪明,所有警方能查证的全都交代了,比如提款的过程。

  当年9月4日,于端沐、韩东胜因涉嫌抢劫杀人罪被批准依法逮捕。2005年10月,经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因犯抢劫杀人罪,被告人于端沐、韩东胜均被判处死刑。

  【神探说话】本案的办案警察有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家卫和探长穆志杰。他们说,这是一起较高智商的犯罪,凶手精心设局,反侦查意识很强,心理素质好,从容应对警方。但只要作案,就会留下痕迹,于、韩二人计划得再周详,也能被“道高”的警方识破。本报记者王冰程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