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离别时刻,男孩没有疼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2:14 今晚报

  “临终关怀”概念的出现,似乎给那些因为一次次疼痛而知道“时限”将临的病人带来了另一种希望,这种特殊的希求是普通人几乎想像不到的。与此同时,那些施予“关怀”的人在心里也抱着一种希望,希望能够因为他们的努力,让患者带着微笑离开……本报启动了“百姓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后,在本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宁养院工作了4年多的王兆伦护士长,向记者讲述了在2005年那个难忘的瞬间。

  王兆伦还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接手了一名家住赵沽里只有8岁大的小男孩。在医护人员的记忆里,那个男孩眼睛大大的,长得十分漂亮,可是因为患上了恶性脑瘤,身体一直在消瘦。尽管已经没有康复的可能,但王兆伦每个月都要坚持到他家去送止痛药。每次王兆伦都看出患病的男孩明显地又瘦了一圈,年轻而被伤心折磨得憔悴不堪的父母也越来越茫然。在与孩子相识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看出孩子父母的唯一希望,就是能给孩子拿到止痛药。到后来这种希望竟然变成了焦急的期盼,因为面对孩子日益加重的痛苦,做父母的除了心疼地给他止痛药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去年春天的一天,王兆伦再次来到小男孩的家中送药时,曾经是那么漂亮的男孩静静地躺在那张小床上,浑身瘦得骨骼突出,无力的双手几乎不能挪动。因为颧骨周围的肌肉已经塌陷下去,所以本来大而有神的一对黑眼珠此时显得有些突出。小男孩睁着大眼睛,似乎想多看一看这个他还没能太多接触的精彩世界,然而他能看到的只有空荡荡的天花板。从孩子口中含含糊糊的呓语中,他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弱小的生命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站”,孩子的父母除了伤心落泪,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办法来抓住儿子的生命。

  现在想起来,王兆伦在临走时曾经多看了孩子一眼,当时好像预感到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给这个孩子送药了。事隔两天后,王兆伦给男孩的父母打电话,询问用药的情况。此时,孩子父亲的声音变得十分沉重并告诉王兆伦,在她们送药的第二天,孩子就悄然离开了人世。虽然孩子不在了,但是他们家人非常感谢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因为恶性的脑瘤已经注定了孩子的命运,但是有了王兆伦送来的药才减轻了孩子两年里的巨大痛苦,让孩子在离别的时候没有因病痛而落泪,这也是让男孩父母最欣慰的一件事。

  听到男孩父母的感谢,王兆伦更加坚信自己的工作对那些绝症患者是一种安慰,让他们更勇敢地面对离别时刻。虽然宁养院里的医患关系是短暂的,就像脑瘤男孩的故事一样,大家刚刚建立了感情,可能在突然间就发现病人已经不在了,不过大家却因此更加珍视生命,更加珍视离别时的尊严。直到今天,王兆伦还忘不了那个男孩美丽的大眼睛,她只想在这新的一年祝福那个孩子,在天堂里不会再有痛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