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遏制学术造假剽窃歪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2:14 今晚报

  震动学术界的本市某高校副教授沈履伟剽窃引发的诉讼,日前尘埃落定,天津市语言学会二审胜诉,正义得到了维护。就此案,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

  记者:在沈履伟案件中,天津市语言学会做了大量工作,现在该案终于尘埃落定,您作为语言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对此有何感想?

  谭汝为:首先,本案是维护真理与正义的斗争。语言学会会长和五位副会长与沈履伟及另一主要涉案人都素不相识,不存在任何恩怨因素。学会之所以“路见不平一声吼”,完全出于“书生意气”,就是横亘在胸臆之中的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目的在于维护学术健康发展,遏制造假剽窃歪风。

  其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参与诉讼,对自身是一次难得的学术规范教育,对道德自我完善大有裨益。通过学习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对近30年来自身的学术活动也进行自查自省,对以往某些不符合规范之处,要切实加以改正。

  记者:目前,在人们一向称之为“象牙塔”的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出现。您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通过本案,您对学术打假、净化学术空气的努力是否持有乐观的态度?

  谭汝为: 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蔓延,决不是偶然的个人行为,而与近年来知识界学术道德滑坡、知识产权观念薄弱、浮躁风气泛滥、相关法规缺失、监督机制残缺、出版制度松懈、评审机制漏洞、立项审批欠科学、成果鉴定主体错位、学位授予机制不严密等方面的问题,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沈履伟《求是集》剽窃造假也恰恰印证了其中的问题。

  令我们感到宽慰的是,此案发生后,海内外学界有近千名学者签名声援语言学会,百余家媒体谴责沈履伟剽窃行径,这表明在整个学术界,正义的声音、公正的力量还是占主流的。学术打假,要依靠切实的政策保证,更需要学者的积极参与。我们坚信,在经过革故鼎新的重拳打假之后,中国学术界一定会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在污浊和阴霾被荡涤横扫之后,我们必将迎来中国学术湛蓝的天空!

  记者:您认为,要防止剽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还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要做?

  谭汝为:对于高校出现的学术不端问题,我同意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的意见,不应由法院审理解决,而应由学校的学术机构组织独立的调查委员会进行公正调查。中国政法大学已成立了“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委员会”,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受理该校教师违反学术规范的投诉,并组织专家对之作出甄别鉴定,向校学术委员会提出惩处建议,由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作出最终处理决定。

  与学术不端行为做斗争,人人有责,绝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我认为,对学术剽窃典型的人和事,应展开讨论,在教师中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开展学术规范教育,以辨明是非。通过制定学术规范、信誉公约,进行学术规范的自查和考核、建立不良行为档案等手段,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学术正气。

  学术水平高低可共存,但道德正邪却难为伍。提高大学师生的学术道德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思想工作。作为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两大职能中,应注重自身的师德建设。只有以诚信为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教育和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孙启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