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写在陕北高原上的遗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5:45 三秦都市报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职务是人民的信任,权力是大众的委托。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当好一个“村官”必须具备“三识”精神,即学而不厌的“学识”精神,知难而进的“胆识”精神,开拓创新的“广识”精神。

  农历九月,正是陕北硕果累累、收获喜悦的季节。可2005年农历九月初六这天,佳县王家砭镇打火店村的村民们并未像往日一样忙着到田里收割庄稼,而是自发地举着花圈向村文化楼前聚集。低回凄婉、如泣如诉的哀乐声中,人们越聚越多。本村的村民都扶老携幼走来了,周边村庄的乡亲们也翻山涉水走来了,镇上的干部、领导放下工作赶来了。邻近几个集镇的花圈店的花圈被卖光了,未能买到花圈的人们只得含泪拿着香纸走来了。黑压压的人群中,哭声由低到高,此起彼伏。“徐书记,您不该这么快就走啊!”“徐书记,您是为我们而累坏的呀!”面对这撕心裂肺的痛哭声,盖着一面党旗躺在棺中的老支书徐占智再也无法回应了。这场面,令山川同悲;这哭声,令草木垂泪。村前那条奔向黄河母亲的佳芦河,此刻也呜咽着,仿佛在诉说老支书多年来那一件件无私奉献、感人至深的故事。

  62岁再次担当村里“领头羊”

  打火店村过去一直是一个“山上无树水土流,千亩旱川遍沙丘”的穷村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打火店人在时任党支部书记徐占智的带领下,征山治水、大种粮食,最多一年上交国家粮食32万公斤,比别的一个公社都多,打火店村因此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十面旗帜之一,徐占智也连续两年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于1975年被破格提升为公社领导。

  1993年7月,他正式退休回到了一直未随他搬离的家。然而,此时的打火店村不仅早已失去了当年闻名遐迩的红旗村的风采,而且已经烂杆得不成样子。因为贫穷,村子里有40多个光棍,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等歪风邪气在村里横行,看到此景,老徐强把泪水往心里咽。眼不见,心不烦,他干脆出去贩开了地毯,一年下来,竟也收入两三万元。

  至1995年,村里的混乱、歪风邪气有增无减,村支书一年就换了三任。打火店村的现状,引起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派出工作组驻村整顿,而首要任务便是为该村选一个威信高、有能力的带头人。工作组物色来物色去,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刚刚做完又一次地毯生意回到家的徐占智身上。面对亲人们的反对,想到千余人的村子一盘散沙、混乱不堪的状况,那几夜62岁的徐占智失眠了,他在土炕上辗转反侧,想起县城的一位朋友对他说“打火店村的地痞把人打得村里也进不去”的话,更想起自己入党时的誓言,想着想着,禁不住老泪纵横。

  1995年农历九月初十这天,老徐瞒着老伴和子女,在当晚召开的打火店村全体党员会议上,他泪流满面地向在座的党员们吐出肺腑之言:“我是从苦日子中成长起来的,尝够了贫穷的滋味,现在我退休回家,领着国家的俸禄,不能眼看着咱村这样烂杆下去,乡亲们这样穷困下去。”老徐这天正式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

  十年汗水 艰辛变成欢乐的歌

  上任伊始,老徐首先在党员干部会上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吃请,不收礼,不信邪。之后又制定了《勤政廉洁制度》、《村规民约二十一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村干部岗位职责,紧接着,根据村情,经过村民反复讨论,制定了《打火店村发展五年规划》。

  带领村民大修梯田,大建淤地坝。一开始,老徐有三天三夜未回家吃饭,一直坚守在山上。

  经过连续几年的流域治理,原来的荒坡野洼变成1500亩平展展的机修宽幅梯田,原来水土流失严重的荒沟里有了11座淤地坝。

  打火店村原来的土路天晴时尘土飞扬,下雨天泥泞不堪,从1996年开始,老徐东奔西跑,磨破嘴皮,终于筹资13万元,先后修通了村级三环油路和2440米长的真正的水泥路,并逐渐修通了54条田间道路,使每道山梁都能通车,结束了祖祖辈辈耕种收获肩挑背扛的历史。

  1998年,他争取资金架通了有线电视。

  1999年,老徐又通过国家补一点,集体凑一点,个人筹一点的办法,上北京,到温州,终于筹资60多万元,动工修建村民盼望已久的文化活动中心楼、希望小学教学楼、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楼。2000年,三座漂亮的建筑在村中心地带顺利建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娱乐活动难、村里儿童上学难、妇女“三查”看病难的“三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村里设置了有线电视控制室,开放了阅览室。同时,经老徐提议,设立了村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两次,正月进行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娱活动;六月唱大戏,举办绘画、书法、摄影、雕塑、农产品等展出,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并开展评选十大劳模活动。

  1999年,抓住陕北开始退耕还林还草的大好时机,老徐又带领村民大栽经济林。5年里,村里因地制宜,共营造了红枣林1200亩,梨树、葡萄500亩,建果园700亩,初步形成“东山红枣西山果,公路沿线葡萄梨”的格局。

  2001年以来,在老徐的带动下,村里又先后筹资5万多元,安装了230多部程控电话。

  2002年,经老徐的大力争取,打火店村在全县率先进行了农网改造。

  2003年,他又多方筹资建起了2个高抽站,可浇灌水地230多亩。

  2004年,在村中心建起了剧场和可容纳几千人的看台。

  如今的打火店村,山清水秀,道路四通八达,光棍几乎没有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000元增加到2005年的3500元,村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的生活。打火店村再次赢得了尊敬和褒奖,先后获陕西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20多次。

  “死后给我盖一面党旗”

  老徐的老伴哽咽着对记者说,这十年间,老徐几乎每天都早早离家,半夜三更回家,家里的事根本靠不上,但一提起村里的事,他就来了劲头。在他眼里,村集体和村民的事比命都要紧。

  十年来一直跟老徐干工作的村委会副主任徐忠华含泪告诉记者:为了跑项目,争投资,徐书记不知磨破了多少鞋,看了多少冷脸,受了多少气。但徐书记说只要能使村里尽快富起来,受点白眼和冷语算得了什么!跟着老徐出去办事,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经常住几块钱一晚的小旅馆,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有一次他跟老徐去县城,中午不顾老徐反对在路边食堂吃了一顿饭,结果耽误了时间,被老徐狠狠批评了一顿。急性子的老徐走起路来比年轻人都快。而每次出去的费用,大多是老徐自己掏腰包。

  提起徐书记的好处,几乎打火店村的每位村民都会热泪盈眶,村里几位老人说,徐书记为我们操劳落下了病,过早地走了,如果有可能,他们几个愿意合伙换回徐书记。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修壕则沟水库时,老徐就落下了病。当时守在第一线的老徐被泥浆冲进了洪沟,当人们把他抬上来时,他早已不省人事。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他虽然站起来了,但落下了一个时常打嗝、浑身麻木的病根。

  2005年春季的一天,乍暖还寒,老徐却感到体内发热,长时间光着膀子。老伴让他去找医生检查,他说哪有那些闲时间。

  2005年农历九月初四凌晨,老徐永远闭上了眼睛,正如他当初上任时的诺言:哪怕“卷铺盖”(佳县俗语,指人死后把铺盖卷起撂在墙头上)也要把打火店搞起来,如今村子又成了“文明村”,但他却真的“卷铺盖”了。

  弥留之际,老徐给前来看望他的王家砭镇党委书记白会武和周围的同志留下的惟一遗言是:“我死后,给我盖一面党旗。”这是老徐第一次为自己的事向组织提出要求,也是最后一次。

  徐占智精神长存

  年轻的打火店村现任支书徐瑞耀对记者说:“徐书记不仅给我村创造了许多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无私、宽容、好学、进取等精神都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是的,老徐是无私的。

  他至少为村里创造了几百万元的财富,但临终时给家里留下的却是几万元的债务。

  他虽然领着退休金,但这并不多的钱几乎都补贴到村里的事情上了。就连镇上给他个人发的几千元奖金,他也全部拿来为村干部发了工资。

  他经常接济村里那些困难户,却从来舍不得给几个孙子压岁钱。

  他为村里盖了那么多楼房,却未给自家盖过一间房,甚至一个鸡窝。

  他当过乡镇领导而他的四儿一女至今都在农村务农。

  他的老伴说,老徐一辈子只认得个“公”字,王家砭镇党委书记白会武和镇长张立枝说,老徐几乎每天都要给他们打电话,但没有一次是因为自家的事。

  老徐的精神,令打火店村的村民深深怀念。他们自发提议并纷纷捐款要在村口为老徐建一座纪念碑。现在纪念碑已刻好,正面有两行大字:无私天地宽,有功盖世传。

  老徐的精神,如一把从打火店传出的火炬,必将越传越远,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