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走进“十一五”•岳阳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7:35 红网-湖南日报

  

走进“十一五”•岳阳篇

  繁忙的城陵矶码头。年货物吞吐量由“九五”末的6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260万吨。

  

走进“十一五”•岳阳篇

  摄美丽的岳阳城区一角。

  

走进“十一五”•岳阳篇

  繁荣的新农村。

  

走进“十一五”•岳阳篇
  

  新建的生活小区。黄建文 李敏 王俭生 摄

  接“两角”著华章

  ———岳阳市“十五”发展解读

  本报记者 王晴 李光华 通讯员 罗光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挥写着岳阳的壮阔。富有“求索进取”精神的岳阳人,用宽广的视野和超常的方略,在新世纪的头5年书写出了另一幅“壮阔”的图画: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都取得了年均增长两位数的发展速度。

  (一)

  主动承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辐射,让“两角”的技术、资金成为岳阳发展的助跑器,是岳阳人审视自我、把握全国经济发展脉搏作出的战略决策。

  5年前,站在新千年的起点上纵横思索,作为全省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岳阳倏然生出几分凝重:经济一体化日渐成型的长、株、潭,经济指标直线上升;其他市州全力推进“三化”,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后发赶超之势锐不可挡。

  岳阳怎么办?在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面前,市里决策者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岳阳的实际:作为湖南唯一的沿江开放城市,岳阳独具通江达海的优势;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与长江呈“十字”交汇于岳阳,使得岳阳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紧密相连。其时,这两个地区业已呈现出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和资本向外扩张增强的态势。从冷静的分析中,岳阳人找到了快速发展的航标:主动承接“两角”辐射,借外力加速推进岳阳经济发展。

  (二)

  承接“两角”辐射,岳阳从三个方面“打造”吸引两地资本进入岳阳的磁场———

  按照“宜居住,宜创业”的总体框架,5年共计投入近70亿元,加速城市建设。先后建设了沿湖风光带、洞庭湖大桥、南湖广场、岳阳大道等重点工程;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亮化、绿化和美化;改造了老城区近300条小街小巷。展现出了如诗如画的当代巴陵盛状。而随着“铁山引水工程”、“天然气入户工程”的竣工和启动,全市居民喝上了天然矿泉水,并将结束“烧煤炭砣”的历史。身披“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岳阳,拥有了优越的人居条件。

  按照“以改革促联姻”的战略思路,岳阳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迈出了全新的步伐。随着市化纤厂、中湘康神等一大批企业完成“两个置换”,全市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面已达90%以上,县区场的国有企业已基本完成“两个置换”。抖掉包袱的上百家规模企业,成为外来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围绕“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的总体要求,岳阳市下大力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他们推出了《关于吸引投资者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的规定》,市县均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招商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全市实施的企业准入制和非税收入统一征收为企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空间。引人关注的“干部有错无为问责制”和“机关作风大家评”,使得政治文明跃上了新台阶。

  岳阳的“磁场效应”,在汨罗再生资源大市场的迅猛发展上得到了生动体现。2005年春夏之间,应邀参观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的广东南海衡联有限公司老板,在经历一番考察后,感受良多。没过多久,“衡联”投入3亿元的废铜材加工项目在汨罗江畔扎下根来,现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2005年,有31家来自“两角”的企业携13亿元资金入主汨罗工业园。在外来项目的拉动下,汨罗再生资源大市场2005年交纳税金达6000多万元。

  (三)

  创新招商方式和主帅领衔出征,在岳阳承接“两角”辐射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连不断的“岳阳·浙江经贸洽谈会”、“岳阳·上海经济合作座谈会”、“岳阳·深圳招商恳谈会”、“岳阳国际龙舟节”,如同桥梁与纽带,把“两角”地区的资金与技术,源源不断地引到了洞庭之滨。仅在2005年内,市委书记易炼红便数度亲率县(市、区)委书记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东赴上海、江浙,南下广东,将一个个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装入囊中;市长罗碧升亲邀前来的“两角”客商,把上亿元资金投入岳阳。近5年来,由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引进来的资金达数十亿元。

  据岳阳市发改委、统计局、招商局提供的情况,“十五”期间,岳阳共引进资金192.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3.1倍,其中70%以上来自于“两角”地区的投入。

  巨额的外来资金和同步而至的技术和管理,不仅使岳阳“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而且为岳阳下一步的加速发展积聚了能量:经改制后的企业,大部分通过嫁接改造重焕青春。几年间,岳阳规模以上企业增加了328家,达到745家。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食品饲料、轻工纺织、电力机电等工业支柱产业初步成型;1000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容提质,“龙头带动”战略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打造长江中游物流中心的总体战也已打响……产业更趋兴旺、配置更趋合理、流通更趋畅达。带着这样的骄人业绩,岳阳正昂首迈进“十一五”!

  乘势策马再登高

  ———访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

  本报记者 李光华 王晴 通讯员 罗光辉 李先吉

  “过去的5年,岳阳紧紧抓住引进外力、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不仅GDP、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计划目标,更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岳阳厚积薄发的时机已经到来!”“到2010年,岳阳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GDP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8%……”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接受记者采访时描绘的“十一五”发展蓝图,展示了岳阳人“乘势策马再登高”的勃勃雄心。

  “非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既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观,也是重点突破的发展观。”易炼红说,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以其拉动其他区域和产业发展方可事半功倍。按照这一思路,“十一五”期间,岳阳将形成四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面。即:突出岳阳重化工业优势和地方工业特色,新上一批石化、造纸、电力、生物医药、食品、饲料等产业项目,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培养一批名牌产品,形成岳阳现代工业集群;抓住通江达海、交通便捷的优势和特点,在提升现有物流网络的基础上,高规格建好城陵矶港口和现代物流产业园,把岳阳建成长江中游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抓住岳阳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建设好重点景点、景区,以节会促销方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抓住岳阳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优势,继续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农业产业推上新台阶。

  易炼红说:“实现四驾马车齐头并进,必须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他说,在经济结构和产业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今天,岳阳将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招商方式,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决意在6个“突出”的框架下进行招商引资:突出引进产业配套型项目,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招商,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群、发展一片;突出引进科技创新型项目,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品牌企业;突出引进生态型项目,实现增效与环保双赢;突出引进财源建设型项目,做到引进一个好项目,形成一个新的财源增长点;突出引进劳动就业型项目,使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安置;突出引进出口创汇型项目,以努力扩大岳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1000亩地“长”出23亿

  本报1月18日讯(通讯员 叶剑龙 记者李光华)2005年年末,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好戏连台:乐邦制药、上海景达生物医药通过GMP认证;日资工业园、木塑新村主体工程封顶;美国AO史密斯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的中闽电机和日本万国株式会社投资2500万美元的新型建材相继落户。

  竭力优化软、硬环境,使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集聚效应日益凸现。到目前,这个占地才1000亩的产业园,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72家,拥有工业资本近30亿元,成为岳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窗口,已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现代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体系。到2005年11月底的统计,该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了31%。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这个园区企业的共同特点。湖南景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五个一批”重点扶持发展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血吸虫疫苗、重组葡激酶等产品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科技部火炬计划目录。该区的新兴景达、郎力夫、中湘康神、乐邦、德福、芙蓉制药等15家生物医药企业,均拥有自主创新的技术,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长炼无纺布、三生、汇智、汇博、白银等企业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以创新管理与创新技术相互竞技,年生产能力达15亿元,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

  850万人次热游岳阳

  本报1月18日讯(记者 李光华 王晴 通讯员 罗光辉黄建文)“2005年共接待国际国内游客857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31%;旅游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三强。”岳阳市有关部门日前提供的数据显示:岳阳旅游再度升温。

  岳阳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市33个旅游景点中,有岳阳楼、任弼时故居、平江起义旧址、岳州文庙、屈子祠、张谷英古建筑群等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有大云山、五尖山、幕阜山、福寿山、桃花山先后被评为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近两年来,该市下大力气改善硬件设施,其中2005年共投入上亿元,对景点景区进行修缮,并建好路、电、邮、馆等配套设施,使大部分景点观赏价值大增。

  与此同时,他们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创新营销方式。2005年以来,他们深入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日韩、欧美等地宣传促销,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今上岳阳楼》、《走进张谷英》等10个旅游专题片,对重点旅游景点进行推介。还举办了张谷英民俗文化节、屈原文化旅游节、洞庭观鸟节、连云山漂流节等吸引游客。2005年6月举办国际龙舟节期间,组织的“百团万人环游岳阳名胜”活动,就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游客畅游岳阳。

  一只螃蟹半公斤

   “白泥湖螃蟹”名扬四方

  本报1月18日讯(记者 李光华 王晴 通讯员 李大林罗光辉)隆冬时节,尽管天气寒冷,但云溪区白泥湖的螃蟹销售却是一派红火,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求购电话接连不断。该湖1.2万亩水面2005年共实现产值1200万元。

  白泥湖湖底平坦,水草茂盛,底栖生物资源丰富,四周沟港湖汊星罗棋布,适宜发展特种水产养殖。2001年,云溪区道仁矶镇成功引进了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投资230万元与道仁矶渔场合股经营,并挂牌成立白泥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中华绒鳌蟹,当年产蟹4.8万公斤,创产值1000万元,利税380万元。2002年10月3日,在上海首届蟹王、蟹后评选大会上,公司选送的螃蟹一举囊括了三项第一,其中参评的5公5母共10只大闸蟹以总量3710克摘取了总重桂冠,单重495克的公蟹勇夺“王冠”,单重355克的母蟹晋封“蟹后”。

  为打响“白泥湖螃蟹”品牌,该公司2005年投资200万元,推进河蟹养殖立体综合开发,实现了由粗放到精养、大湖散养到网箱聚养的转变,品质与个体同步提高。紧接着,公司联合当地政府广辟渠道宣传推介白泥湖螃蟹,先后组织趣味龙舟赛、首届蟹王蟹后竞选大赛等活动,“白泥湖螃蟹”一时名噪大江南北。随着品质与名气的同步大增,“白泥湖螃蟹”已远销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2005年所产的7.6万多公斤已销售一空,为当地财政增收200万元,还带动周边5个乡镇800多户群众发展养蟹2万余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