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走访城南一带老南京 寻找日渐远去的“年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8:57 龙虎网

  【龙虎网讯】新闻提示:要过年了。毫无疑问,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但这一重要的节日,如今却在城市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市也不例外。人们不难发现,年味的气息越来越淡,传统的喜迎新年的方式也变得愈发简单。居民家中,印有童颜长须老翁、红肚兜胖娃娃及肥桃美鱼的年画不容易看到了,年夜饭吃进了餐馆,守岁也变成了守电视机……缺少了形式的年自然缺少了年味。缺少了年味的年也缺少了许多的人情味。

  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气氛难道真的踪影难觅了吗?日前,记者走访了城南一带的一些老南京,寻找那日渐远去的“年味”。

  扎花灯贴春联透出浓浓年味

  闹花灯、抖嗡、贴春联是老南京人过年的传统节目。日前,记者深入老城南寻访发现,这些传统的“年味”节目,还是被很多老南京人喜爱着,但有些也面临日渐消亡的难堪境地。

  陆家灯是南京的知名花灯,传人陆有昌的江南龙灯厂,每年春节一过,就开始为第二年的春节忙活了。他家的龙灯、母子兔灯、狮子灯、金鱼荷花灯,都是热销货。

  陆家老大陆有文也扎花灯,而且所扎花灯,在每年的夫子庙灯会上很热销。从去年夏天,他就开始为今年的灯会做准备了。陆老自己是搞绘画的,他称,现在退休了,一门心思研发失传的彩灯品种,什么“瓜开得子”、“刘海戏金蟾”、“麒麟送子”等。

  虽然,很多人仍然喜欢秦淮花灯,但陆有文对花灯的未来还是忧心忡忡。陆老介绍,秦淮花灯源于宋元,盛于明清,鼎盛时期有200至300个品种。然而,现在买花灯的人越来越少,不少花灯艺人也改行了,直接导致花灯的品种剩下不到20个。抖嗡也是老南京人春节期间特有的娱乐方式。甘家大院的“荣记老牌竹鸣堂”是一家四代同堂的制嗡世家。这几天,“竹鸣堂”为春节赶做的抖嗡都已完工。“竹鸣堂”第三代传人孙光辉介绍,今年他家做了1000多只嗡。但他也感叹,过年买嗡、抖嗡的人普遍是上了年岁的人,年轻人抖嗡的几乎看不到。

  贴春联,是全国各地过春节都有的习俗。家住江宁区麒麟镇的王守和老人,就特别喜欢写春联。

  老人感叹,以前写春联贴春联,是过年的一件大事,很多人都会拿着红纸到他家排队等着写春联。有道是,再穷也要贴春联,这叫喜气。现在,贴的人少了。不过,老人已备好了红纸和笔墨。他说,只要邻居们要,他都会答应的。

  晾晒腌肉香飘大街小巷

  南京人过年,餐桌上离不开咸货。每逢春节临近,老南京们就会把腌好的咸肉、咸鱼、咸鸡鸭鹅、香肠挂出来晾晒。在冬日的阳光下,咸货的香味被风一吹,飘满了大街小巷。

  家住夫子庙乌衣巷社区的孔幼平老人,今年已是77岁高龄,腌的咸货又香又好吃。孔老介绍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

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都会爬上岸来伤害人命。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根,就躲在家中不出门。因此,在年前他们就必须储备很多食物。肉、鱼、鸡鸭等肉食品无法久存,南京人就想出了把这些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新鲜的菜,他们就用风干的办法。孔老笑着说,“年”这种怪兽当然不存在,但这些腌制、风干的食品,由于风味独特,流传了下来。

  孔老年纪大了,今年的腌货任务全都传给了儿子。得知记者专程来请教腌肉的方法,孔老乐哈哈地欣然同意。

  孔老告诉记者,关于腌肉、腌菜南京有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孔老称,每年一到冬至,他就去买来猪腿、鸡、鸭、鱼等,来腌制咸货了。

  孔老介绍,咸货腌制其实很简单。猪肉买回来后不要洗,把皮上的毛用镊子拔干净后,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擦晾干备用。腌肉要用大子盐,加上八角、花椒等香料,放在铁锅里炒香,凉了后用这些盐往肉上搓,搓好后放到坛子里,把剩下的盐撒到腌肉上,找块石头压好。过20天左右,把腌肉拿出来,晒上几天就好了。

  孔老说,腌鸡鸭鹅的方法和腌肉差不多,各人根据口味,可以加入不同香料。倒是腌鱼,一般不需要石头压。孔老称,腌肉在老南京中很盛行,现在,只要在城南小巷里转转,不少人家的门前屋后肯定挂满了自家腌制的咸货。

  九旬老人四世同堂开心忙年

  春节也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除夕夜,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喝团圆酒,互相祝福,其乐融融。

  这几天,双塘街道金沙井社区96岁的段炳泉老人精神好多了。他盼除夕赶紧到来,那天,老人在无锡和本市郊县工作的子女、孙子们、曾孙们,都要回家和他共度春节。

  段老因为去年摔过一次跤,腿脚不太方便,但他仍拄着拐杖指挥着在他身边的儿孙们这里扫扫那里擦擦。他87岁的老伴身体还很硬朗,也在忙着收拾。

  段老的大女儿段保荣介绍说,她父母共有6个子女,她排行老大,也已经65岁了。她们家是四世同堂,一大家共有30多人。每年,她们姊妹兄弟都会带着全家,来到金沙井父母这里过团圆年。段保荣老人说,十几年了,她们家的年一直都是这样过的。每年,到腌菜的时候腌菜,腌肉的时候腌肉,早早地就会把年货备好。在南京的妹妹弟弟们,也都会出钱出力,一直忙到过年。

  段炳泉老人心急,每年一到秋天,就会不停地叮嘱在南京的子女,早点把家里的被褥洗干净,晒好,把房子打扫干净,准备外地的孩子们回家过年了。有时候,儿女们都会拿老人开心,说老人过了这个年就想着那个年,天天想过年。段保荣说,其实,这是老人想享受团圆快乐的幸福。而实际上,每逢过年,都是老人最快乐的时候。一到这时,老母亲会乐呵呵地帮着儿女们择菜,做家务。老父亲则一个劲儿要求孙子辈的孩子们陪他搓麻将,有时候还会为了一毛钱的输赢,祖孙们争得面红耳赤。段保荣说,看到老人和孩子都快乐,他们做子女的就是再忙心中也高兴。

  记者体验炒什锦菜

  老南京人过年,餐桌上,什锦菜必不可少。“什锦菜又叫元宝菜,必须有黄豆芽、豌豆苗、荠菜等,至少得配10样,多了也行”。昨天,家住孝陵卫、今年快60岁的艾学珍,带着记者体验了一回炒什锦菜。

  本来,什锦菜一般要到腊月二十四“送灶”前后才开始炒。今年,艾学珍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媳妇不回家过年,她准备把她的孙女“寄”到儿子身边,给他们团聚。为了让儿子、媳妇在外地也能吃到她炒的什锦菜,她准备先炒点让孙女带去。

  早晨,虽然下着雨,记者跟艾学珍提着篮子来到菜场。“黄豆芽要豆芽黄亮、根须粗短的,胡萝卜要桔红色,菠菜要叶子肥厚、棵短的……”艾学珍一样一样地把要什么样的菜、什么样的菜好,都教给了记者。

  半天时间,艾学珍篮子中已经满了。黄豆芽、冬笋、木耳、黄花菜、水芹等等,足足买了18样。艾学珍介绍,黄豆芽又叫“如意菜”或“金钩”,荠菜取南京话的谐音“聚财”,胡萝卜丝象征着红红火火,豌豆苗寓意平平安安。

  艾学珍说,炒什锦菜也有讲究。菜要先分类洗好,放在阴凉处阴干。炒什锦菜必须先炒黄豆芽,寓意为如意先行,然后再分类炒,比如豆腐果、千张、干子一起炒,藕、慈菇一起炒,芹菜、水芹一起炒等等。最后炒的是豌豆苗,寓意一年平平安安。

  平时也没少炒过菜,记者决定在艾学珍家一显身手。听完艾学珍的介绍,记者就开始炒黄豆芽。锅里放油烧热,放上切好的葱姜炸出香味,黄豆芽下锅。很快,黄豆芽炒好。艾学珍尝了尝,“盐有点多了,还缺点火候。”

  随即,记者又炒了芹菜、干子。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越炒越没了信心。最后还是艾学珍炒完了其他的菜。菜全部炒好后,放到一起,在热锅里拌一下,平衡一下口味,加一些香油,一锅什锦菜炒好了。记者尝了尝,咸淡适中,很香。

  艾学珍告诉记者,这什锦菜要一直吃到春节后。

  如何欢度春节,请您献计

  过年就是穿新衣服、闹花灯、猜灯谜、放鞭炮、吃好吃的、领压岁钱……这些“年味”,现在越来越淡了;这些“年味”,有不少已成为孩提时的美好记忆。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传统节日的春节,如何把春节过得更喜气、更红火,以让“年味”更加浓厚?本报今起开设《如何欢度春节,请您献计》栏目,并开通热线电话84499000,欢迎广大读者为如何过好欢乐祥和的春节建言献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