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举行防艾班会 16岁女生演示使用安全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10:15 桂龙新闻网 | |||||||||
成都49中高一年级举行“寒假里,让艾滋病远离我们”的主题班会 “大家看,安全套取下时要用手握紧套口,然后轻轻拔出……”讲台上,一位16岁女孩一边演示一边解说,台下的同学有的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羞红了脸———这“稀奇”的一幕,就发生在成都49中高一年级5班。16日上午,该班师生和该校高一年级1班的防艾志愿者一起,在寒假前开展了一堂名为“寒假里,让艾滋病远离我们”的主题班会。
据悉,这也是成都市甚至全省首次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将现场演示、防艾与学生自身防护相结合的一次“实战演习”,也是我省教育界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和过早性行为干预模式的一次全新尝试。 现场篇 学生演示:正确使用安全套 在这场生动的防艾班会上,16岁女生、该校学生会主席张梅(化名)等4名同学,与防艾志愿者一起对安全套的正确使用进行了现场演示(如图)。“虽然婚姻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从现在开始了解有关安全性行为的知识却是十分必要的。”张梅和另外3位志愿者拿起一盒安全套,开始向讲台下的“学生”讲解有关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知识。“我们拿到安全套的外包装时,应该首先查看生产日期,看看是否过期。然后在打开外包装时,不要使用太大的力气,以免撕破安全套,同时还要分清楚正反面……”由于张梅是第一次面对众多同学、老师、家长演示安全套的使用,所以声音有些发抖,脸上也泛起微微红晕。台下的男同学们偷偷地笑着,女同学则几乎完全噤声,有的更不好意思地把头别向了一边。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和我一道来重复演示一下。”一位姓蒋的女同学红着脸举起了手,她笨拙地按照志愿者的提示一步一步操作着。另一名参加演示的男同学说:“以前和同学讨论,以为它只有避孕的作用,谁知道还能防止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呢。” 谈“艾”感想:给患者更多的关爱 “下面,我们将进行一个‘头脑风暴’的游戏,被抽到的同学和老师、旁听的家长必须用‘艾滋病’作为主题词谈谈自己的感想。”张梅娴熟地行使她“小老师”的职责。 “游戏”之后,与会者分成6个小组讨论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所造成的影响。同学们一改班会刚开始时的腼腆,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会让患者自暴自弃,最后走上绝路。”“艾滋病患者的子女也会为此而受到歧视。” “虽然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的阶段,但这种思考的方式却是非常正确的。”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刘向东告诉记者。 访谈篇 主题班会结束后,记者随即采访了部分师生、家长以及成都49中校长高峰。 像朋友聊天容易听进去 记者:以前有没有举行过类似的活动?和过去相比,这次的形式你们能够接受吗? 学生:以前多数是看展板、听老师讲,没什么印象。今天这样让同学上台当“老师”,感觉就像朋友之间在聊天一样,容易听进去,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家长周女士(脸依然有些红):开始看到孩子们演示安全套,感觉又惊又羞。可是后来我发现,这种形式的活动比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孩子们居然很快就能复述一些防护知识,简直让我震惊。 学生性问题宜疏不宜堵 记者:现在在中学生中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会不会因为过早而产生负面影响? 老师:对于当代中学生,涉及“性”我们不能“堵”只能“疏通”,不能“补救”只能“预防”。现在学生发育都比较早,但这仅是生理上的,而并非心理上的,所以教育应提前而不应推后。 学生:虽然我们离婚姻还很远,但是“性”这个词已经离我们很近了。 家长李女士:只有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让“性”在孩子心中形成神秘感和隔膜感,才能真正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越轨”。 新闻附件 政协委员提案 建立青少年防艾志愿队 1月12日,本报记者报道了政协委员张胜康在政协会议上关于青少年防艾的提案。张委员建议:在教育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性教育。在谈到具体方法时他指出,以在校学生为主体,建立“艾滋病预防志愿者”队伍,让青少年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的公益活动中去。 记者手记 捅破“性”这张纸 寒假即将来临,各学校纷纷启动诸如“远离火烛”“注意交通安全”等传统的安全教育话题,成都49中这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对传统的“安全教育”有了全新的操作和演绎,让人眼前一亮。 对于台上的“小教授”们,她们说这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宣传“防艾”知识的成功演练;对于台下的小听众们,他们说这是这辈子上过的最有意思的“生理卫生课”;台下的几位家长却经历了一段心潮起伏…… 面对“性”“安全套”等敏感词语,学生、家长、老师首次坐到一起接受专访。一位家长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位30多岁的妇女在孩子的现场演示中羞得满脸通红,并一度起身离开。“在操场上挣扎了五六分钟后,我鼓起勇气又走回3楼。”她说,重回到教室,重新面对台上的孩子和台下的一张张小脸,她甚至感觉这是自己为人妻为人母以来又一次“人生的成熟”。 也许,对于青少年自我防护与性安全这层“窗户纸”,巧妙的捅破比绕道逃避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来源:东方网选稿:韦力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