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户口簿“硬伤”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9:41 河北日报

  本报记者专访省公安厅户政管理处---

  本报讯(记者翟楠楠)永年户口簿事件虽已得到了妥善解决,但其中暴露出的户籍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却不可忽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户口簿上的“硬伤”?这“伤”应该如何治?近日,带着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记者专程走访了省公安厅户政管理处,为户口簿“硬伤”“把脉问诊”。

  警力不足与文化不高的“户口协管”

  省公安厅户政管理处户籍科科长崔振宁介绍说,户口簿上人口信息出错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户口簿换发、户口迁移、群众申报过程中,都有可能留下“硬伤”。究其原因,与当前户籍管理方面警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派出所几乎没有专门的户籍警,甚至还有很多“一人所”———整个派出所只有一个民警,却负责着数十个村子的警务,一旦碰到如常住人口登记、换发户口簿等工作量超常的任务,只能依靠村委会、治保会帮忙。虽然对于“户口协管员”的选择标准有明确要求,比如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等,但具体实施起来又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而且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往往导致出现错误。加之目前公安机关的户籍信息还没有实现全省、全国联网,不能实时维护,难以及时更新,也造成错误信息难以得到纠正。

  “出错不怕,怕的是不能及时更正。”崔振宁说,公安机关每年都在搞户口核对,特别是在2005年,为给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做准备,户政处拿出了110万元业务经费,集中了9个月时间进行全省居民户口核对,再加上每年的人口统计、户口核对、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这些都为校正人口信息提供了机会。可有些居民户口上的错误信息,已存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纠正?这不能不说与公民户口登记意识极端淡漠有关。“用不着时置之不理,用得着时才抱佛脚”,这种心态也是造成大多数错误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正的主要原因。

  “依法申报个人信息”

  成了一句空话

  据了解,造成户口簿“硬伤”不断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当前户籍管理工作中缺乏健全、有效的法律依据。目前公安机关户籍管理所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通过的,一部40多年前出台的法规,已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崔振宁举例说,现在户口簿上的信息包括籍贯、姓名、年龄、婚姻状况等,其中婚姻状况等具有变化性的信息,如果个人不申报,公安机关则无法掌握真实情况。这就要求公民要有自觉依法申报个人信息的意识。现行条例对于不按要求主动申报个人信息的,要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处罚50元,但现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已经废止,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却根本没有这方面规定,所以“依法申报个人信息”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户口登记条例规定,父母、亲属,甚至邻里都可以代为申报户口,这样做很难保证人口信息的准确性;再比如出生日期的申报,1992年国家才统一了出生医学证明,之前的只能靠医院证明和个人申报,而在农村,很多妇女不去医院生产,就全靠口头申报,难以保证信息准确……

  也正因此,公安机关特别希望群众关心、理解并配合户籍工作。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为便民利民,下放了户籍审批权限,简化了申报程序,减少了申报手续。但许多群众仍觉得在更改户籍信息时,要出具这样那样的“证据”,还是“不方便”。对此,户政管理处的民警解释说,一些原则性问题,是绝不能“放”的。

  像出生日期这种事关一个人一生的重要项目,在审核填写时公安机关会特别慎重。否则会在管理上造成漏洞,甚至有可能被坏人利用,威胁到社会稳定。所以,户口簿上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等项目被明确定为“不可变更”,如需更正,必须经调查核实、上报审批。

  不让百姓承担改错成本

  据了解,现在公安机关普遍对人口信息进行微机管理,同时并存簿册式(即户口簿)、证件式(即身份证)信息,要求人口信息要“五一致”,即户口簿、身份证、常住人口登记表、微机和本人信息必须一致。一旦发现差错,会对项目差错进行比对,如属原始性错误,需要通过查验原始证明,经报批后才能更改;如属公安机关自身失误,绝不会让百姓承担改错成本。

  另外户籍民警还提醒大家:无论何时,只要发现户口簿上有错误信息,一定要尽快更改。因为身份证的依据就是户口登记项目,如果出现错误,就会耽误换发第二代身份证了。而改错也并不麻烦,只要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就可领到印有有关注意事项的“便民卡”,卡上写明了更正各类错误信息所需准备的证明材料,照此做好准备,很快就可办妥。而收费也很便宜,更换一个户口簿8元钱,变更信息的话,如果是插页式的户口本,改一页收取两元五角,其中五角是单页费,两元是微机使用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