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民不脱贫干部不出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4:50 山西日报

  扶贫工作已经搞了多年,从“问寒问暖”、“送衣送粮”、“送救济款”到“开发扶贫、干部下乡”,扶贫的工作方式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的确,为了消除贫困,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开发扶贫中,有些地区存在“开而不发”的问题,干部下乡明显带有短期化行为倾向,还有些干部下乡扶贫,存在“水过地皮湿,走走形式”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一些生产条件、自然资源、土地、人口、经济基础都很相似的村,经过扶贫,有的走上富裕之路,有的却山河依旧。这与干部下乡的短期化行为、下乡扶贫走形式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近日,中阳县在县直90多个正科级单位中选拔了81个单位的243名干部,对81个村实施定点扶贫,一定三年,并规定农民不脱贫,干部不出村。这样的“两不”干部令人期待,受农民欢迎。

  扶贫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任务,要脱贫,需要靠政策、靠投入、靠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归根结底要靠广大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否则,就是有再多的资金、再好的项目、再优惠的政策,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即使依靠外部力量使经济发展了,其成果也难以巩固。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一些包点扶贫的干部,把下乡扶贫当作应付差事,或是人在乡下,心在城里,或是高兴了就下一趟,不高兴就呆在家中,有的甚至十天半月也见不到面。即便是驻在村里,也是既无思路,亦无干劲,更别说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了。正是由于对干部的扶贫没有硬性规定,不管扶贫的实际效果如何,到了时间照样走人,致使有些地方总是年年扶贫不脱贫。这样,扶贫就失去了原来的意思,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可见,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不行的。

  农民不脱贫,干部不许走。有了干部扶贫的硬性规定,那些下乡混时间的干部就没了指望,就非得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想方设法让农民富起来。有了这条硬性规定,不仅给干部提供了锻炼自身的广阔空间,也有利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密切干群关系。只有包村包户有目标、不脱贫不脱钩、不解困不出村,彻底脱贫才能见实效,才能根除年年扶贫不脱贫的怪现象。

  王早霞(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