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千件展品再现冰城冰雪艺术史哈尔滨冰雪文化展览馆开馆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3:35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张鸣霄

  锈迹斑斑的冰钎、褪尽色泽的冬奥会旗、带着运动员血迹的老式训练刀……1000余件印刻着哈尔滨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发展沿革的图片、实物、音像和文字资料,随着哈尔滨冰雪文化展览馆的开馆终于与众人见面。为拯救这些冰雪文化遗存,普通市民翻出父辈留下的传家宝,速滑世界冠军捧出自己获胜的奖杯,攀登珠峰
勇士的家人含泪献出勇士的遗物,西藏登山队星夜邮寄来有纪念意义的登山器械,病危中的原市委老领导赠送珍贵的冰灯照片。

  展示 再现冰雪艺术历史

  千百年前,哈尔滨地区古老的土著民族就与冰雪为伴,捕鱼狩猎,创造了以衣食住行为主要特征的冰雪文化。《后汉书·东夷传时邑娄传》、《金志》等史书都有记载。至20世纪初叶,哈尔滨受欧陆风俗的影响,开始利用自然冰雪为生产、生活服务。经年积淀之后,哈尔滨以魅力深厚的冰雪奇观,成为国际冰雪文化胜地和冰雪艺术摇篮。

  以“冰雪摇篮”开篇的哈尔滨冰雪文化展览馆,向人们讲述着“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嘉宾”等一个个动人的冰雪故事。

  “冰雪体育”描述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至今,哈尔滨的冰雪体育名声在外,培养冰雪体育人才的故事;“冰雪旅游”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是世界旅游精品、是国家旅游局推向世界的35个王牌旅游产品之一;“冰雪艺术”展示了年年有突破、岁岁有创新的冰雪艺术宝库的无穷魅力;“冰雪嘉宾”则向历年来重视、关怀、帮助冰雪文化发展的领导和友人致敬。

  征集 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在展览馆近一年的筹建中,征集展品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

  也就是在这两个月中,通过登报公开征集,通过冰雪文化有识之士的主动捐献,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原来空空如也的展览馆迅即丰盈起来。可以说,每一件征集上来的展品背后,都浓缩着捐献者一段感人的故事。

  展览中最珍贵的两幅照片是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开幕式照片,是原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兼市政协主席任仲夷临终前捐赠的。任老是哈尔滨市冰灯艺术的创始人。征集小组去年夏天与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联系时,得知任老正在广州住院,已经病危。就在任老的夫人王旋将任老保留的几张珍贵的冰灯照片送到征集小组时,任老不幸病逝了。每当讲起这段征集故事,征集组组长、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付有学都感动不已。

  哈尔滨市速滑世界冠军王秀丽的教练袭砚芳,送来了两件珍贵的实物———200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时使用的火炬,这两个火炬是袭教练受冬奥会组委会之邀到美国洛杉矶参加火炬接力时使用的,在家里存放时,袭教练视之如珍宝,几乎每天都擦拭它们。王金玉、张述滨两位速滑世界冠军也将自己的珍爱之物奉上。哈尔滨市攀登珠峰的勇士阎庚华牺牲时曾穿过一套红色的登山服,生产这件登山服的北京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得知哈尔滨市正征集冰雪文物,就寄来了一套保存在公司展室中的一模一样的登山服。西藏登山队也主动寄来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登山器械。

  市体育局、市总工会也提供了大力援助。市体育局体工队为寻找哈尔滨市最早的老式球刀和训练刀,将体工队的仓库翻了个底朝上,最后找到了两只不是一对的球刀放在一起展示。这两只球刀上,还沾有当时负伤的运动员的鲜血,弥足珍贵。

  遗憾 存世之物许多流失

  一件件冰雪展品,链接起了哈尔滨冰雪文化的时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时空,还有许多空白之处。

  由于实物的匮乏,第一届冰灯游园会的实物展示是个空白;由于资料的匮乏,第一届冬泳大赛的盛况已无法再现。还有一些珍贵的存世之物,由于种种原因已流失海外,现已无法查证。

  尽管有着这种种的遗憾,但哈尔滨冰雪文化展览馆毕竟圆了几代人的梦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