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敲打与预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7:23 红网-湖南日报

  沈德良

  一桩“石头间谍案”,让好长时间都相安无事的俄英两国关系陡掀轩然大波。尽管布莱尔首相在议会上凭借自己过人的口才,谈笑间轻松化解了来自议员们的诘问,但面对俄罗斯人所掌握的真凭实据,则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在冷战时期,形形色色的间谍案是东西方对峙间的一大特色。克格勃、中情局、军情六处以及摩萨德等,这些曾令人谈虎色变的间谍组织,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赋予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鼎鼎有名的“007”,无处不在的克格勃“小燕子”们等,也就自然成为了银幕上经久不衰的“主角”。记得在1971年,英国政府就曾一次将17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不大不小也算创下一个记录。尤其是在关系紧张的世界,披露间谍案件,驱逐外交人员,便成为了交恶双方报复与反报复的一种屡试不爽的手段。一些特别敏感的间谍案件,一旦东窗事发,其后果足以对双边、多边关系产生实质性的冲击。

  冷战结束后,间谍问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随着国家间交往的公开透明化而明显下降。但这绝不意味着间谍活动在减少。相反,在有些领域,如经济、科技、国家自身安全等方面的情报窃取案件却在明显提升。

  这次“石头间谍案”露出水面,除了重新勾起了人们对间谍案件所特有的神秘面纱的好奇外,更有新闻背后的内幕令人耐人寻味———俄罗斯政府为何在这个时候让英国人以“下马威”,其动机是什么,目的诉求在哪里?

  按照俄罗斯人自己的说法,他们实际上早在数月前就洞察到英国间谍的证据。为什么会在等待几个月择机披露?前不久,普京总统签署法令,将加强俄罗斯境内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而这次“石头间谍案”中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英国驻俄使馆曾经多次给俄罗斯的非政府组织以资金上的资助。据称,目前俄罗斯境内有大大小小非政府组织上千个,但真正纳入政府部门管理的可谓凤毛鳞角。自前年开始,一些独联体国家相继发生所谓的“颜色革命”,受美国等西方国家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在其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尽管目前非政府组织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还没有发展到呼风唤雨的地步,但加强对它们的管理,把其控制在政府能实施有效管理的范围内,却已刻不容缓。因此,俄罗斯情报机关这次将“石头间谍案”抖搂出来,明显带有“敲山震虎”的暗示。

  从这场间谍案件的披露手法上来推敲,俄罗斯似乎并没有将事件无限放大的意图。首先由媒体曝光,而政府部门却并不急于评论,同时也没有按照惯例将那四名英国外交人员限期驱逐出境,俄罗斯并不想将英国逼到墙角。因为在目前的情形下,它采取这种手段一半是棉里藏针式的警告,一半是未雨绸缪式的预防。将两国关系弄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显然不符合国家的战略利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