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短信“腻”贺卡“俏” 拜年方式凸现“回归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11:29 龙虎网

  【龙虎网讯】“年关”已经不知不觉到了人们的眼皮子底下。明天就是中国传统的除夕,此时国人最忙活的事儿就是拜年。然而相对于往年拜年方式的数字化和“手指化”,今年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放弃了电话、短信和E-mail拜年,转而选择了寄送贺卡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

  电话拜年:祝福像在对口令

  现代人的拜年方式越来越趋向于无纸化。自从装电话无须托人走后门开始,除夕夜的拜年电话就常常打爆。国人的除夕夜基本上是在“三心二意”中度过的,手里忙活着包饺子,眼里忙活着看“春晚”,这耳朵还得应接不暇地忙活着听电话。

  河北省广播电视局的李女士表达另外一种见解。她认为,电话拜年显得急促,呆板,机械。有时由于屋外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干扰,听不清打电话者确切说的是什么,但出于礼貌,还必须马上冷静地回复几句类似的祝福语。“两人就像是在对口令,这种拜年方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程式化的东西,寒暄过后给人留下的东西已经很少了。”

  李女士表示,虽然电话拜年符合现代人快捷的沟通习惯和要求,但她更愿意选择传统的、温和一点的拜年方式,比如亲自登门拜年。如果双方存在地域上的不便,那她宁愿通过寄送贺卡传递自己的一份祝福和对亲朋好友的思念。

  短信和E-mail拜年:多了环保少了温情

  随着电子通讯业的发达,拜年方式进一步数字化和“手指化”。而且发E-mail或手机短信也符合现代人倡导的绿色环保主义,因此这种拜年方式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热衷和推崇。

  但“五指化”的拜年样式总好像少了点什么。河北大学研究生院的王同学一语道破。她说,发短信和E-mail拜年缺少了开启信封时的那阵欣喜,嗅不到飘逸入鼻的墨香,也感受不到触摸卡纸时的那种手感,尤其是无法体会亲书贺词时的直冲心窝的温暖和精彩得体、正中下怀的祝福。

  “而且很多短信都是转发的,有的最后的署名都没来得及修改,这样的拜年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变味。”王同学称,她现在已经收到了二十来条贺年短信,其中完全一样的就有四条。

  王同学表示,她已经买来几十张贺年卡,准备亲笔书写,“每个人寥寥数语,但这其中的感情比短信要来得深厚。”

  贺卡拜年:自制贺卡最受看重

  记者走访中,此间不少市民坦言,不喜欢寄贺卡是因为怕麻烦,但收到贺卡时才发现,那种被人惦念的感觉是其它方式所不能取代的。

  河北正定中学的薛老师认为,贺卡更能体现真诚,不同的笔迹和不同的祝词代表了不同朋友的心意。而且较之短信和E-mail,贺卡更便于收藏。他说,自己这几年也收藏了不少贺卡,多是以前的学生寄来的,年复一年,大概也有几百张了。“等到我变成老头的时候,坐在书房里,眯着老花眼翻看这些旧时的记忆,想必别有一番滋味。”

  薛老师说,在他收藏的贺卡里,有些是学生们亲手绘制的。他说,这些自制的贺卡表明祝福者是刻意花费了心思的,所以他格外珍视。

  有社会学者分析认为,借助现代化通讯设备进行的“非接触”拜年的方式,对削减过年当中的繁文缛节有一定意义,但同时也冲击着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和传统的年节精神。贺卡拜年等拜年方式的回归,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认同和归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