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67岁老汉玩转30斤中幡 怕技艺失传广收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2日10:56 桂龙新闻网

  

67岁老汉玩转30斤中幡怕技艺失传广收徒

  黄老先生最担心的就是中幡的技艺没有年轻人喜欢。

  从小在电视剧中看到玩中幡的演员都是膀大腰圆的,想必足有三层楼高中幡的分量一定不小,不是一般人能举得起来的,更别说是让中幡在手中运动,做出各种花样了。“其
实中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

  重,一般也就近30斤。”众友同心中幡圣会的会头儿、今年67岁的黄荣贵解开了记者心中的一个疑问。

  今年正月初九,黄老先生的众友同心中幡圣会要去顺义莲花山参加第二届民间花会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黄老先生趁着春节期间休息,召集徒弟们训练训练。“现在都拆迁了,能练习的地方越来越少。由于这个玩意儿非常受百姓欢迎,在哪儿练习,都能吸引大批群众观看。”黄老先生说,他们在铁匠营附近找到一处老年活动站,站内的空地正好可以用来练习中幡。

  长10米的中幡由两段组成,黄老先生和徒弟们小心翼翼地把包裹着幡的塑料布揭开,将两段对接拼合成一根,将鲜艳的幡旗绑在竹竿上。大约20分钟过后,一只彩旗招展的中幡就打扮好了。接着就该徒弟们开练了。一开始,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找找感觉,当把身体活动开了,就开始做高难的动作了。将手中的中幡往下一放,同时用脚向上踢中幡,接着是头部的配合,中幡到了头顶。这个动作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浪子踢球。黄老先生现在年纪大了,已经不能玩了,虽然站在一边,但是嘴里还不时地指导徒弟的动作,在细节上点拨徒弟。

  黄老先生告诉记者,练习中幡都是从练习摔跤开始的,必须有摔跤的底子。他从十几岁开始练习摔跤,二十四五岁开始练习中幡。“年轻那会儿每周六都去劳动人民文化宫,那里办了一个周末剧场,到那儿学习中幡。”后来他又拜已故北京花会的泰斗隋少朴先生为师。

  在“文革”期间,黄老先生和其他的民间花会一样,停滞了一段时间,“当时就是觉得心里痒痒,不让玩中幡了,但是我没有全扔了,还坚持练摔跤,常自己找个地方练摔跤。”

  “记得后来许可在玩中幡的首场演出是在70年代,当时是从燕京评剧团走到崇文俱乐部。一路上街道两旁的老百姓特别的多,整个走了一个多小时,观众们也站着看了1个多小时。而且人是越聚越多。”当时跟着师傅一起走的黄老先生由于太激动了,一点都不觉得紧张。

  1984年,近50岁的黄老先生有了自己的会,当上了会头。自此每到年节,众友同心中幡圣会的活动慢慢多了起来。黄老先生介绍,除了将老前辈的东西继承下来外,还要有自己的创新。比如,以前的踢竿动作只是用肩接,现在就发展到踢竿后直接用脑袋接,增加了动作的难度。

  如今已经67岁的黄老先生练不了了,开始指导徒弟们练习。“现在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喜欢了,我最小的徒弟都30岁了。以前我学习的时候,到处追我的老师,他的每句话都要记下来,生怕自己没学到。现在是我追着学生教,只要想学,我会的全部教给徒弟。”黄老先生的话里透露着无奈。

  链接

  中幡,也叫幢幡、耍幡、大执事。幡旗用彩绸制成,绣中幡二字或图案,上下均由横竿支撑,上横竿两端系于一根三丈多长的粗竹竿顶,竿顶还缀几个大铃铛;在粗竹竿中段约幡旗下横竿处有一个伞状物。

  幡的练法有单臂举三举、落三落、脑箭、牙箭、肘箭等,演练时有锣鼓伴奏;牙箭难度最大。中国自晋代就有“幡舞歌”的记载,耍幡在明清前多为宫廷舞乐,后传入民间。清代中幡已是北京走会中必不可少的节目。

  来源:京华时报选稿:韩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