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从“五项工程”看蒲县执行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5:40 山西日报

  2005年底,在蒲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项工程”年终交账会上,担任5个单项工程总指挥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就“村村通油路、中小学危房改造、沼气扶贫、饮水解困、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的实施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全县三级干部和老百姓交账,接受全县人民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这种多年少见的会议形式与公仆作风,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1月中旬,记者踏
着皑皑白雪,顶着刺骨寒风,翻山越岭,追寻着该县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战略的脚步。记者看到,这里的三级干部,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求真务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执行力。

  把山区农民“五难”当作工作第一抓手

  在“十五”期间,蒲县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五抓五上”的调产战略,使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迅速发展。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05亿元,连续5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行列。

  然而,仇振刚、杨治平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时认识到蒲县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不足:多年以来,由于资源分布与资金投向上的差异,城镇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县东与县西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收缓慢,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仍未改观……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阻碍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进程。

  2005年初,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与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县委、县政府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首先要以全县8万农民的利益为本,把“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统筹规划。

  城乡统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哪里?县委、县政府从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出发,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推出新思路、新举措:奋战3年,投资2亿元,全力实施村村通油路、中小学危房改造、沼气扶贫、饮水解困、村村通有线电视“五项工程”。

  百家单位包百村,千名干部办实事

  所谓执行力,就是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蒲县的“五项工程”,不搞纸上谈兵,不摆花架子,而真正成了全县三级干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增强执行力的最佳载体。

  2005年4月6日,该县隆重召开了“农村小康建设五项工程动员大会”,打响了“五项工程”的战役。

  为使“五项工程”顺利推进,扎实有效,县上采取了得力措施:包联领导及责任人,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跟踪督察;各乡镇及县直包村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沉到一线,蹲到点上;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责任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向一级交账。工程所涉及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保证工程顺利进展;由人大、政协牵头,纪检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委督察室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对“五项工程”进展情况,定期督察,及时公布;纪检、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干部政绩档案,作为今后任用干部和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使庸官、懒官、逍遥官混不下去,使勤政为民的干部获得重用。

  同时,全县围绕“五项工程”,开展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帮百村,百家企业办实事,千名干部下基层,县东县西结对子”的活动。全县1/4的干部,走出机关,下到农村,把作风拧在务实上,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施工,扎实苦干,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在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开通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期间,县委书记仇振刚起早贪黑,每天要跑东西两山几个乡镇的农村,检查工程进展情况。每到一地,从不给下属打招呼,而是爬高爬低,亲自测量房子面积,督察工程预算和质量。杨治平县长,为了早日打通“三底线”这条18公里长的资源配置路和利民路,五到工程施工现场,且在施工前期,与县主要领导及施工技术人员,拄着拐杖,换上胶鞋,徒步翻山越岭10余公里,勘察地形,选择路线。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犹如无声命令,国税局挤出50万元,帮助古县小学修教学楼,局机关7名干部进驻该校,现场监督,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好义村党支书,为村里修路垫资9万元,在老伴患病住院期间,仍坚守在修路第一线;全县有97位企业家,富而思源,回报社会,捐款2800万元,支持“五项工程”建设……

  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城乡互动,万众一心,形成了对“五项工程”强大的统筹力和执行力。

  “五项工程”惠万民,异口同声话变迁

  2005年末,“五项工程”首战告捷。据统计,该县累计实施工程1000多个,总投资8415万元。其中,村村通油路工程,投资6000万元,完成5条48公里,全县油路总里程达到220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52%;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资1165万元,33所D级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成,5所新建学校主体竣工,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投资575万元,县城到乡镇光缆全通,新开3140户,全县入户总数达到8500户,入户率37%;沼气扶贫工程,投资300万元,新建沼气池914个;饮水解困工程,投资375万元,完成工程74处,解决了85个自然村1.5万人、2100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

  “五项工程”惠万民,异口同声话变迁。记者在蒲县采访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昕水河畔,还是在山庄窝铺,看到的是一幅幅农村变迁的动人画面,听到的是一声声感谢党和政府的情。请看几组镜头:

  镜头一: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舒心的群体是孩子。1月10日,宝泉小学。新建的二层教学楼,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宽敞、明亮、电脑设施现代化、标准化。村党支书石金平深有感触:过去,娃娃们在阴暗潮湿的破房、土窑洞里上课,夏天怕雨,冬天怕冻,家长很担心。现在,有了新校舍,孩子舒心,老师安心,我们放心。

  镜头二:一盏沼气灯,点亮新农村。1月11日,山中村村民吴萍爱家。她对记者说:安上沼气,咱农家妇女解放了。以前,做饭烧柴、烧煤,烟熏火燎,一顿饭要做半天。如今,半个小时就做好了。晚上,沼气灯比电灯还亮。政府真是为咱农民办实事哩!

  镜头三:油路通到山里头,百姓喜在心里头。1月12日,蒙古村与返蒙公路三岔口。村民金万荣说:这条路铺油前,路面是胶泥土,一遇到下雨、下雪天,又粘又滑,根本没法走。现在可好了,每年农副产品与买主早早就“订婚”,一到秋收时,大汽车往地头一开,全都“嫁”出去了……

  党心印民心,民声言真情。透过蒲县“五项工程”,记者看到,县委、县政府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有清晰的认知力和坚强的执行力。

  本报记者杨木林报通讯员傅记成辛耀恒(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