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10:08 青年时报

  下一个五年我们更有理由热爱这座城市。

  大到地铁开建、休博会开幕;小到找到心爱的人,成家立业,或是驾车去西湖边兜风,看看《印象西湖》……每一个欣喜,就是这座城市的感动;每一个细节,都在展示这座城市的变迁。

  杭州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即将召开。作为重头戏之一,大会将作《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这份重要的规划纲要,将把680多万杭州人对“十一五”的更多美丽期望变成现实。

  今日起,时报特别推出“回顾十五,展望十一五,关键词预热杭州市‘两会’”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我生在杭州,听西湖的传说长大,以前钱塘江两岸都是农田,现在建设得那么好了。”家住凤栖花园89岁的王老太,说几天不出门,家门口就发生了巨变。

  这是因为杭州千年以来,依傍着西湖,生活、经济发展都围绕这波盈盈的湖水。而母亲河———钱塘江,却多少受到了冷落。

  背景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经历了一次行政区域上的划分。当年,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使市区版图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

  一份酝酿长达10年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编制完成火热出炉。

  在该规划中,杭州首次以书面的方式提出了城市发展方向:即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同时,提出了城市布局形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由此,杭州迈出了从西湖走向钱塘江的第一步。

  钱江新城:一江春水穿城过

  “当年的规划,在主城区定位中,有这样一句话‘江滨地区为城市中心’,这9个字,成就了今天的钱江新城。”钱江新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宓挺的思绪回到了4年前。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钱江新城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建设发展规划》,窗外,“月牙形”的杭州大剧院挂上了为元宵节准备的红灯笼,在太阳的照射下,很美。

  2001年7月,杭州大剧院正式开工,标志钱江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在第一根桩打下的同时,杭州城市格局由经历着一场“三面云山一面城”到“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变革。

  “从菜地变成CBD,养鱼塘变成大会堂,城郊接合部变成了城市新中心。这,就是钱江新城四年建设的最好总结。”谈到钱江新城的发展,宓挺很是感慨。

  截至2005年,钱江新城已投资63亿元,杭州大剧院竣工,建成一期8平方公里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年打好基础、五年基本成形、八年全面竣工”第一阶段,雄姿初现,框架初成。

  建24小时动态CBD

  “五年以内,这里会有更大的变化,地铁、快速公交都将进驻,交通将更加快捷。”谈到未来,宓挺一下子来了精神,他指着窗外的空地告诉记者。“你看,这里会建国际会议中心,工程的基建已经完成……”

  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钱江新城将初步实现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信息、商业、会展、旅游、居住等功能的集聚,逐步发挥其中央商务区(CBD)所具有的效用。

  通过E-CBD(数字、生态CBD)、T-CBD(旅游CBD)、T-CBD(服务型CBD)的打造,重点建设“24小时生活形态的CBD”。

  “所谓的动态,是指在城市规划、综合交通、区域功能都有最新、最先进的支持”。宓挺解释,比如,在综合交通建设上,规划建设新城步行系统,提供最为快捷、强大的交通网络与不间断活动通道。在配套服务上,引入大型购物中心、精品百货大厦等各类商业、娱乐设施。

  背景

  当年规划中,对“一主三副六组团”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功能划分。

  即由一主三副(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而六组团(塘栖、余杭、良渚、临浦、瓜沥、义蓬)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镇和城镇群。

  此外,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

  交通骨架划分更加清晰

  从地图上看,三个副城和六个组团紧密地围绕在主城周围,通过杭州主城这个大“圆心”,一圈一圈地向外衍生,而三副六组团又宛如一个个有力的拳头,和主城结合在一起。

  事实上,“十五”期间,一主三副六组团之间联系愈发紧密。

  这包括,除建设完成了连接主城、江南副城的上塘高架延伸段———四季大道北段和钱江三桥———风情大道;连接主城、临平副城的杭海路和临丁路等交通枢纽外,杭州道路建设的“血脉”将继续延伸。

  如加快实施钱江九桥、十桥建设,庆春路过江隧道的实施,打通萧山通道。

  又如,文一西路延伸、古墩路延伸等,构筑起和余杭的多点维系,加上东湖路南延至下沙副城,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

  此外,随着杭千高速、杭徽高速的逐渐铺展,也将给杭州大都市构建提供了对外延伸的骨架依据。

  未来五年,杭州提出以“全市1小时半”交通圈、“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为基础,打造“高速公路经济”和“黄金水道经济”,最终推动5县(市)从郊县向郊区转变,构筑新都市圈。

  构建网络化大都市

  去年,杭州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构筑网络化大都市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正式提出了构建网络化大都市的概念。

  而在年底召开的杭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部署今年工作任务时就包括,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筑网络化大都市。

  “在杭州构筑网络化大都市的背后,支撑着的是这样的理念:推进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可以说,构筑网络化的过程,也就是杭州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曾表述了这种趋势的变化:从“区状城市”发展为“网络城市”;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从城市的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

  声音 ——来自代表委员

  时报记者 傅一览

  时报讯 民进杭州市委会以提案形式提出:“关于建设下沙副城,打造世纪精品”的建议,要在即将召开的杭州市政协八届五次全会上提交。

  民进杭州市委会认为,下沙是杭州市高级技术开发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

  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2003年编制的下沙整体规划还没有获得批准,随着大量高校迁入、房产建设和人口入住,原先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主要是下沙副城起地于滩涂,城市建设开始于空白,缺乏如医院、银行等公共生活、公共卫生设施。还有,连接主城区与下沙等的公共交通设施都相当匮乏。

  建议杭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十一五”规划这一机会,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制定、调整、完善下沙的副城规划,重点建设高教区、住宅区、商贸行政区、生态区等区块,避免未规划先建设、边建设边规划,造成副城功能紊乱和建设浪费。

  声音 ——来自市民

  时报讯 在今年杭州市政府向市民征集2006年10件实事中,市民关于“构筑大杭州”的建议最为集中。

  市民徐永翔和余尤捷等建议,让12345市长公开热线惠及13个区县(市),把12345服务于大杭州建设作为实事项目。并借今年国家信息产业部资费开放的东风,协调13个区、县(市)取消“区间”收费标准,为大杭州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杭州市企业外迁和区县(市)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另外,不少大杭州概念的《杭州详图》,应显示萧山、余杭。

  目前,杭州到萧山、余杭的交通还是非常不方便。如杭州到萧山最晚的K515路公交车到21:30就结束了,这给在杭州工作的萧山人带来不便。而且杭州到萧山目前所有的公交车都不能使用优惠卡,不利于区域之间的交流。

  市民萧然说,萧山、余杭并入杭州已经有5年,两个区硬件(市政设施、投资环境)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城市发展靠硬件是不够的。建议,今后涉及到市民福利、待遇、优惠便民政策等方面时将“萧山、余杭两区除外”的状况除去;萧山、余杭两区居民的户籍与其他城区视为一体,同等对待。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傅一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