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件旗袍定下一生情缘 犹太专家在宁讲感人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53 龙虎网

  【龙虎网讯】67年前,她的亲人逃离德国纳粹的铁蹄辗转来到中国上海避难,中国人的友好善良让她的亲人永生难忘。从此,对于出生在美国的资深幼儿教育专家盖尔·斯托奇来说,“中国”成为她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国度。为了感恩,也为了却父辈们的心愿,更为实现自己孩提时的梦想,盖尔在数次来到中国义务教育和考察后,昨天再次来到南京,出任一所双语幼儿园的园长。今明两天,她将为南大教师作题为《美国幼教现状》的演讲。

  逃离法西斯蹂躏结缘中国人

  盖尔的母亲是波兰犹太人,父亲是奥地利人。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住在奥地利的盖尔一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于1938年12月移居美国。然而,尽管盖尔一家躲过了一劫,但一家人仍然寝食难安。因为盖尔母亲惟一的哥哥最终没有拿到美国政府的签证,而其他国家也陆续停止了对犹太人的签证。仍然滞留在奥地利的盖尔舅舅一家生死未卜。就在盖尔全家濒于绝望之际,盖尔舅舅终于拿到了中国大使馆的签证!1939年底,盖尔舅舅一家辗转到了上海,与其他逃难到上海的犹太人一起开始了在中国的生活。

  尽管当时中国百姓正处于日军侵略的水深火热中,但中国人对待像盖尔舅舅一家逃难而来的犹太人依然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纯朴善良和热情。盖尔舅舅一家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孩子们也进入上海的教会学校接受中小学教育。这一段艰难岁月令盖尔舅舅一家铭记终身。这一切也通过信件让远在美国的盖尔母亲唏嘘不已。“母亲常常在餐桌上对我们说起舅舅一家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在她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中国的感激之情。”盖尔深情地回忆道。

  亲身接触“中国”从旗袍开始

  盖尔至今仍然保留着她和姐姐的两张幼年照片,母亲在生前一直嘱咐她们要好好保存,因为姐姐在那张照片上穿的旗袍就是舅舅当年从战时的上海寄给她们的。“这是我们家最美的照片之一,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美好幻想。旗袍是我第一次亲身接触到‘中国’。”盖尔指着那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说。

  1948年,盖尔舅舅一家离开了中国,移居到澳大利亚,与盖尔一家见面的机会也多起来。虽说离开了中国,但在中国居住的近10年里,他们早已习惯了中国的习俗。盖尔还记得第一次在舅舅那儿过中国农历新年,第一次玩中国特有的游戏“麻将”,第一次吃中国的点心饭菜,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大红灯笼。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给幼年的盖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对中国产生了好奇与神往。

  中国教育之旅圆了母亲感恩梦

  现年58岁的盖尔在美国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已有30年,现在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幼教司任职,是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成员。由于种种原因,这30年里,盖尔一直没有机会去中国。但作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局培训中心幼儿教育与技术咨询部主任的她,在工作中,经常通过朋友打听去中国实现自己教书梦想的机会。2001年,听说有一个随教师访问团去中国山东进行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机会,盖尔欣喜若狂。利用这次机会,盖尔又去了一趟上海,参观了当年她舅舅一家住过的街道及犹太人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看到犹太人二战期间在中国生活的情景后,盖尔说:“我当时就决定再到中国来为中国百姓做点教育实事。”回到美国,经朋友们推荐,盖尔认识了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一对美籍华人夫妇刘康、张娅曾。

  2004年夏天,在刘康,张娅曾夫妇的帮助下,盖尔带着30名老师一起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双方联合举办了暑期中美文化交流英语夏令营。夏令营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2005年夏天,盖尔和她的老师们再次赴南外举办了第二届英语夏令营。与上次不同,盖尔第二次来宁要了却母亲的一个夙愿——盖尔的外甥成家已多年,一直都想领养一个孩子,盖尔95岁高龄的母亲极力推荐他在中国领养一个孩子,以圆其心中的感恩梦。领养的事落在了盖尔的肩上。经过四处联系,盖尔最终在安徽合肥成功地为外甥联系到了一名两岁孤儿。看到这个可退休,退休后她想留在南京生活,因为南京这座城市浓浓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她。另外,她还想在这里继续完成自己“为中国老百姓做点教育实事”的梦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