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板登门抢农民工是劳资新景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09:17 舜网-济南日报

  耿银平

  2月10日《大河报》报道,民工勤劳能干老板上门“抢人”。天津津南通用机械厂老板宋玉祥怀揣与平舆县100名农民工签订的用工合同,满意地打道回府。同日《哈尔滨日报》也报道,8日上午,来自宁波、无锡和北京的50余家企业,看中哈市人才技术过硬 人品憨厚朴实,来哈“抢”人才。

  很显然,新闻呈现的是和谐信任、互相敬仰的劳资关系,是通力合作、心灵相通的劳资合同,更是“你办事、我放心”的和谐用工生态。这种就业新景观值得关注。

  劳资双方是顺理成章的信用合同关系,劳动者付出技术、劳动力和勤奋之后,应该得到人文回报和经济认可。可由于劳动者具有天然性弱势,老板们总喜欢用盛气凌人,“苛求”员工。在劳动力过剩的环境下,让急功近利的老板善待劳动者,总是一种奢望。于是用劳动者权益换取眼前利益的做法在业界非常流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劳动力成本时认为,不能以劳动者权益换取眼前利益。可是,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企业几乎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作为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的企业甚至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也有人认为,劳动力成本提高会影响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些地方党政领导担心一旦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导致投资者不愿意到当地投资。还有些中小外资企业向他抱怨现在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会影响他们的经济效益和出口竞争力。只考虑到了有产者和投资者,而对于劳动力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这些荒谬做法应得到纠正。

  宋玉祥就是良性标本。员工给他创造了不菲的经济利润,他没有像其他老板那样,认为这是劳动者的当然职责,而是看清了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智慧;他不是按常规将劳动者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上,而是将员工放在了值得敬仰、值得信任、值得尊敬的平起平坐人格尊严上予。“上门拜访员工”是一种特殊敬意。将劳动者看作了难得的技术人才,嘘寒问暖,礼贤下士,“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登门拜访,身临其境,心动还有行动,这才是真重视真关怀。虽然老板此举是为了获得自我利润,这种登门“抢农民工”仍值得圈点。

  这让我想到了农民工打工就业的火爆场面。人民图片网说,去温州的农民工多是围着电线杆寻找就业信息,各地农民工求职也非常盛行“马路求职”和“当街叫卖”。此种推销让自己处在劳动力过剩和就业信息匮乏双重窘迫中,因为缺乏劳动合同和起码相互了解,总会让劳动者处于更弱势的被选择地位,听凭市场和不良就业生态的安排而无可奈何。而且这种散兵游勇式的劳动不利于自身维权,更不利于提升自身品牌效应,只能永远徘徊在法律边缘。所以,与其可怜巴巴等待市场恩赐,不如主动出击,学习技术,勤奋敬业,创造品牌。就像平舆县农民工那样,总是一种进步。

  劳资双方的矛盾一直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矛盾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促进力。双方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相互尊重,从善如流,矛盾就能转化为有利因素。如果双方不愿意修正自己,不懂得尊重对方,不去认真协调不利因素、促进矛盾转化,这种矛盾就会成为阻碍劳资关系的导火索。所以,双方相互协手,互惠互利,就像平舆县农民工那样,该是值得期待的双赢局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