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龙华街道“全国文明单位”今日揭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4:33 深圳特区报

  继荣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乡镇之星、国家卫生镇后再创佳绩——

  龙华街道“全国文明单位”今日揭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今天,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宝安区
龙华街道隆重举行“全国文明单位”揭牌仪式。从此,龙华又多了一张最璀璨、最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

  从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乡镇之星、国家卫生镇到全国文明单位,龙华登上了荣誉的巅峰。一串串闪亮的“国”字号荣誉就像金秋的累累硕果,见证了龙华由一个山区、老区和贫困地区向现代化文明城区阔步挺进的铿锵历程。

  数字龙华

  2005年,龙华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78.02亿元,同比增长32.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3.4亿元,增长67.7%;街道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5亿元,增长36.14%;税收31.01亿元,增长45.54%;出口总额201.2亿美元,增长71.7%。

  目前龙华已建有广场、公园11个,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龙华建成了长达130多公里、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网络,使龙华呈“网状”城市格局。

  目前龙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绿地面积达38平方米。

  龙华的文学骨干中,加入县区级作协的有57人,加入市级作协38人,加入省级作协12人,加入中国作协2人。

  目前龙华共有图书馆14间,一社区一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33万余册。

  “引凤筑巢”,注重引进高新技术或是拥有品牌影响力的大企业;

  “腾笼换鸟”,将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而又低技术、低效益的企业转出龙华,腾出空间让大企业施展拳脚。

  绿色GDP

  “龙华加工”迈向“龙华制造”

  龙华是深圳“工业第一镇”,深圳外贸出口“第一镇”,广东省首个工业总产值过千亿的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龙华连续多年居于深圳市各街道之首。

  这样一个经济重镇,同时还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卫生镇。

  “龙华历届领导班子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提出建设文明新龙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打造绿色生态城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龙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涞临告诉记者:“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理念成为龙华历届领导班子一以贯之的共识,找到了发展的平衡点,龙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龙华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业升级,在产业发展上舍弃小打小闹,坚持走高端路线,将先进工业、商贸物流业和房地产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龙华产业升级的做法主要有两条:一是“引凤筑巢”,在招商引资上改变过去那种饥不择食的做法,注重引进高新技术或是拥有品牌影响力的大企业;二是“腾笼换鸟”,将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而又低技术、低效益的企业转出龙华,腾出空间让大企业施展拳脚。

  “龙华加工”正在向“龙华制造”迈进。如今,全球电脑配件生产“巨无霸”富士康集团在龙华扎根。不少企业在龙华这片沃土上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名牌。“地上跑的我们有建泰轮胎、中华自行车,床上睡的我们有富安娜,脚上穿的有百丽皮鞋,嘴上抽的有‘好日子’,玩具我们有芭比娃娃……”龙华街道办一位干部用质朴的语言向记者描述“龙华制造”。

  与此同时,龙华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几年前,龙华将人民北路、工业大道和牛栏前片区规划为三大商业旺区。记者在龙华欣喜地看到,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如今这三大商业区已显现出喜人的前景,成为不少大酒店、大商场争相进驻的旺区。站在新澜大厦顶层,牛栏前商业片区的繁荣景象直入眼底。牛栏前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万众城、家俱广场、服装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的开业,如今这里的商铺已经炙手可热。

  近两年,街道办又审时度势开始构建民治、大浪两大新的商业旺区。五大商业旺区,构建起龙华的商贸新格局。龙华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记者驱车龙华,整个城区已经见不到农村的痕迹。龙华已建有广场、公园11个,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重视规划、尊重规划是龙华的优良传统。龙华一开始就将发展目标锁定为建设深圳中心区的后花园。”张涞临对记者谈到,龙华一直坚持“规划也是生产力”的城市建设理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注重城市功能高效和谐,建成了长达130多公里、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网络,使龙华呈“网状”城市格局,适应了深圳市城市规模扩大的需求,保证了龙华与中心城区发展的互动与衔接。科学的规划和高标准的定位使龙华的区位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为龙华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龙华已成为深圳中心区的后花园。目前龙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绿地面积达38平方米,并优先保证留足公共活动场地和市政设施建设用地。

  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社会治安问题重拳出击,采取切实措施落实责任制;

  投资数亿元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夯实社区基石,固本强基;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社区。

  营造环境

  精心打造“特区后花园”

  走在牛栏前社区大街小巷,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温馨提示——“你已进入本村电子监控区域,请规范你的言行”、“本村已安装电子监控系统,请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3辆外观漂亮、装配警灯的电瓶巡逻车穿梭不停,成了社区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记者来到龙华牛栏前社区办公楼顶层的电子监控室,只见一个可切换的主屏幕和多个分屏幕占据了一面墙壁,辖区里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社区党支部书记钟云开说:“为了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今年我们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电子监控系统,搞围合式小区建设,治安环境大变样。只有治安好了,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人家才会到你这里来投资居住。现在居民的观念转变了,治安搞得好,花多一点钱大家没意见。现在我们的市政管理比龙华中心区还好。”

  牛栏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龙华的治安状况的变化。社会治安一度是龙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问题。龙华街道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社会治安问题重拳出击,采取切实措施落实责任制。自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号工程”后,龙华街道财政拿出8500万元,分别设立技术防范、围合式小区建设和违法犯罪举报奖励三项资金,建立龙华巡防大队、出租屋综合管理队伍和“一号工程”现场督察队三支队伍,将全街道13个社区分成220多个网格区域,建立“网格化十级联防体系”,实行治安包干责任制。近几个月来,龙华街道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

  “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给居民百姓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建设文明社区的重点。”张涞临说。

  一流的规划、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近几年,龙华街道投资数亿元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耗资2亿元建成的茜坑新水厂及管网工程,彻底解决了龙华的供水问题。去年10月底,龙华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新建成的住院大楼设有病床500张,配备了设备齐全、功能先进的手术室、中心危重监护室、新生儿中心及产房,极大地改善了龙华医院的就医条件,有效缓解了龙华市民和广大劳务工就医难的问题。17个社康中心全部建成启用,已完成诊疗20万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三分之一。

  夯实社区基石,固本强基。2005年初,市、区共派出3个工作队进驻大浪、同胜、龙华、牛栏前、清湖5个社区。一年来,工作队共为社区争取帮扶资金4950万元,其中无偿支持资金971万元,办好事实事53项,受到了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称赞,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街道安排3000万元“固本强基工程”专项资金,一年来共支持社区固本强基项目50多项,共扶持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站1栋,社区党建活动阵地5处,完善道路6.6公里,设立路灯11.55公里,建设社区文体设施13处,使基层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05年7月,结合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龙华街道启动了一项叫做“一十百千万”心连心工程。其中包括设立百万爱心基金,为百户低保户家庭按月发放生活补助,为百户困难家庭安排百个就业岗位;设立三千万“固本强基专项资金”,为千名老人按月发放老人优待金。龙华街道有31户住房困难户,他们采取拆建、新建、扩建等形式建设“安居房”,目前已有19户住房困难户入住了“安居房”,其余12户也正在落实之中。去年一年,发放“关爱基金”救济金105万元,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

  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社区。张涞临告诉记者,龙华通过挖掘社区传统资源等方式,开展“一社区一特色”的品牌社区创建活动。目前龙华涌现出“体育健康社区”、“法制社区”、“红色社区”、“军民共建社区”、“服务型社区”、“文化社区”等6个“品牌社区”。由于昔日抗日根据地的光荣历史,民治社区的“红色品牌”尤为突出。民治村挖掘、整理和修缮社区革命史料,出版了《民治村史》,筹建起民治文史展览馆,将“胜利大营救”遗址白石龙教堂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治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新平告诉记者,民治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以此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打造“红色社区”品牌。

  龙华越来越多的居民受到了社区文化的熏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塘社区党支部书记詹进林告诉记者,他们居委会专门聘请了两位专业舞蹈老师教授交谊舞,上至60多岁的老阿婆,下至20几岁的姑娘,每天晚上100多位妇女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翩翩起舞,再也听不到昔日哗啦啦的麻将声。

  开展“四大教育”,扎实推进青年学业、就业和创业工程;

  设立“居民自主就业创业补助金”,鼓励村民外出创业;注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挖掘。

  提高素质

  由“村民”向“市民”转变

  城市化以后,人的素质提高迫在眉睫。如何培育现代文明公民?龙华对原村民开展“四大教育”,加强社区青年的教育培训,扎实推进青年学业、就业和创业工程,实施两大指标考核制度,即90%以上的适龄青年完成12年基础教育,90%以上的中青年实现就业。近5年,龙华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占到财政支出的20%,荣获“广东省教育强镇”,9所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市一级以上学校标准。龙华街道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作创业基金,鼓励、扶持青年创业。实施百万人才技能工程,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和13个社区教育站,形成了覆盖全街道的社区大教育网络。

  记者采访发现,城市化以后,龙华原村民的观念悄然发生变化,城市意识明显增强。在上塘社区漂亮的办公大楼里,社区党支部书记詹进林与记者拉起了家常。他告诉记者,现在居民打架讲粗口的少了,垃圾随便扔的少了,爱惜绿地树木的多了,连过去劝阻不了的家禽饲养,现在也绝迹了。

  一些社区则看得更远,把目光投向改变原村民的观念,鼓励他们外出创业。2005年4月,牛栏前社区出台了一项“土”政策:凡是在股份公司拥有股份的居民,如果自愿脱离公司工作,自己外出找工作或是做生意,其作为公司股东的权益完全不变,另外公司还给予其每月1200元的补助金。这项政策推出不久后,居民钟伟基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他辞去了社区股份公司工程部副主任的职务,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如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钟云开对记者解释说,城市化对原村民思想观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牛栏前社区是龙华城市化后新成立的社区,原村民大都安排在股份公司或是社区居委会工作。社区年轻居民在自己公司里过惯了舒服日子,进取心下降,缺乏创新精神,又缺少了上一辈人的吃苦拼劲,人才断档的迹象显露出来。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一班人琢磨来琢磨去,希望通过设立“居民自主就业创业补助金”,帮助居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更多的年轻居民出外闯荡,增长本领。“社区推出‘居民自主就业创业补助金’后,现在社区户籍居民中已有13人自己开办了各种实业,干得都还不错。”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龙华融合,催生出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涌现出一支特别的“文化部落”,闻名遐迩的“打工作家”群体在龙华异军突起,“打工文学”在龙华应运而生。龙华文学创作气氛之浓厚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有200多人笔耕不辍而且成绩显著,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打工文学作家都是在这片沃土上成长了起来,其中包括张煌新、戴斌、安石榴、李于兰等人,有19位作者先后出版了文学专著30多部。日前,龙华街道文体中心获得了广东省镇级文学创作先进单位称号。据悉,深圳市作协在龙华举办“25年来深圳打工文学暨龙华作家群研讨会”,请省内外名家、专家对龙华的“打工作家”现象进行研讨。

  打工作家群在龙华这片沃土上孵出了不少“金蛋”。张煌新的长篇纪实小说《梦中流星》从广东选送的17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文化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中国人口文化奖”小说类作品铜奖;戴斌的中篇小说集《我们如水的日子》曾获2003年“特区文学奖”;李于兰曾先后出版3部长篇小说,多部作品在《长江文艺》、《佛山文学》发表。活跃在龙华的文学创作者中甚至有10余名企业管理层人员,他们也常聚在一起谈创作。

  《龙华文艺》编辑部负责人范明女士对记者说,龙华街道非常关注外来工的文化活动,不仅创办了内部交流杂志《龙华文艺》,而且一些民间自发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十分活跃,《龙华文艺》已成为外来工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龙华街道把文学创作当作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经常开展创作培训班、周末作者接待日等活动,帮助文学青年提高创作水平。龙华的文学骨干中,加入县区级作协的有57人,加入市级作协38人,加入省级作协12人,加入中国作协2人。“打工作家”群体的崛起成为龙华文化活动的一大亮色。

  除了优秀的文学创作队伍外,龙华还组建了威风锣鼓、舞龙、醒狮、舞麒麟4个特色文艺团体。每逢重大节假日,4支文艺团体送戏下乡,把欢乐和笑声送到千家万户。他们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同时也担当起文化艺术的传播者,深入社区教授辅导中老年秧歌、健身舞等,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环南中国海深圳国际自行车大赛已成为龙华乃至深圳的一张“体育名片”。龙华已连续六次成功主办了自行车大赛。百村书库工程建设初见显著,目前龙华共有图书馆14间,一社区一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33万余册。“今年我们计划将街道图书馆迁到新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新图书馆馆舍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将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龙华街道宣传部长黄伟对记者说。

  龙华还注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挖掘。2005年10月28日,以抢救文化名人为背景的“胜利大营救群雕”在龙华文化广场落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为群雕亲笔题词。同时,“胜利大营救”之中转站——白石龙天主教堂旧址,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重新修建以恢复旧貌,建成了“抢救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