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十六年一个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7:33 红网-湖南日报

  通讯员 王成均 本报记者 向国生

  “桑植是个好地方,山是万宝山,地是刮金板,树是摇钱树,人是活神仙。”生活在“九山半水半分田”、历经“十年九灾”磨难的桑植人用这首民歌表达对故土的热爱,这首民歌寄托了桑植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可桑植县澧源镇燕窝村的村支书邹敬善却认为这首歌不是梦,从广州军区某炮团退伍后,邹敬善就全身心地投进这块红土地,他要和乡亲们实
现这个梦。

  1988年9月粮食归仓后的一天,邹敬善动员妻子卖掉700多斤粮食和一头猪,怀揣着500元上了路,他到了广东、广西,去了四川,最后到了湖北。长达16天的考察,邹敬善看到许多农村种果树发了财,心中有了目标。燕窝人穷,穷在思想观念上,燕窝有的是山,一定要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让燕窝人过上好日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邹敬善深知要把乡亲们引到栽种水果的路子上来,必须先有样板。于是他把村支两委和全村34名共产党员召集起来,做思想动员工作,谈栽种水果的前景。邹敬善率先养猪6头,并连片开发山地,栽上了7亩椪柑,建起了生态农业园。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栽上300多亩水果,建起了一个个猪栏。

  燕窝村是一个不起眼、排不上号的小村,要想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必须立足长远。1989年,邹敬善与县农业局经作站签订联合开发100亩椪柑的租地协议,租期25年,前15年一次性给农户每亩450元补偿,15年后拥有土地的村民以土地入股,分取20%利润。此协议一出台,全村震惊,都认为邹书记办了一件大蠢事。邹敬善一一做工作,更是将协议实施成功。正是这100亩连片开发的椪柑示范园,3年后成为燕窝人共同奔小康的样板。这块样板示范园,一亩地的收入,相当于几亩地的收入,全村村民纷纷找到邹书记,要求栽种椪柑。

  一年又一年,邹敬善又引来县以工代赈办、县人大、县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经过16年努力,全村栽种各种果树近1700亩,全村年产水果150万公斤,收入达150万元,加上养猪收入,人均收入达2500多元。

  邹敬善一家三口人,自1989年栽种椪柑7亩,加上养殖,及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现在一年有了2万多元,人均7000多元。全村38名党员干部,栽水果350亩,率先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村民袁利华在外打工,两年挣回1万多元。2001年,袁利华准备出门,邹敬善上门做他的工作,动员他办起养猪场,现在袁家年收入可达2.4万多元,人均8000多元。在燕窝村,外出务工的不足10人,全村90%的农户把栽水果,卖水果当成一项支柱产业。

  为了让燕窝椪柑走出大山,邹敬善多方奔走,成立了桑燕水果公司。先在县政府网站制作燕窝椪柑宣传网页,他又来到省城长沙,找到报社,愿自己出钱为村办公司椪柑打广告,报社的人被邹敬善的奉献精神感动了,为他免费发布了消息。顿时,全国商贩云集燕窝村,椪柑全部签订购销合同,找到了销路。销路有了,路成了拦路虎。2001年,富起来的邹敬善率先捐款500元,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拉开了全村组织修路的序幕。没有钱请人设计图纸,邹敬善卖掉自家的椪柑,买了一条烟请专家设计图纸。修路期间,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义务投工5000个,一下修通了4.5公里公路。县交通局,扶贫开发办,以工代赈办工作人员感动了,资助部分资金,帮助修了4座桥。2002年,邹敬善又把燕窝村电网改造工程纳入了工作日程。没有启动资金,邹敬善先以私人名义向银行贷了几万元的款,更换两台变压器,架设高压线4200米。

  家家户户看上了彩电,用上了沼气,60%的农户在银行有了存款,160户村民安装了电话,100多个村民用上了手机,邹敬善的目光不再停留在水果上,随着城镇居民生活的一天天改善,他又把栽种花卉当成一种产业来抓。“建150亩花卉园,力争年产值达600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这是我们村今后几年的目标。”2004年1月,邹敬善在党员民主会上说出这个设想,到今年,邹敬善用“山上有果子,家中有猪仔,出门有路子,照明有灶子,田里有粮子”的“五子经”,圆了燕窝村260户村民的小康梦。

  “奔波16年,别人当村支书当怕了,我是越干越有劲,要让燕窝人过上好日子,有的是事做。”邹敬善的内心独白,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