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同位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7:33 红网-湖南日报 | |||||||||||||||
7400年前白陶残片 陈甘乐 摄
凤鸟图案 杨锡建 向开荣 摄
出土文物 杨锡建 向开荣 摄 本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杨林斌 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向海内外公布:中国最具学术权威的考古发现年度评选在北京揭晓,七大考古成果被评选为2005年度考古界的重要收获。在这份映射着历史文明之光的荣誉清单上,以年代排序,出自湖南省洪江市高庙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排在第二位。专家认为,高庙遗址再现了史前宗教祭祀场景,是研究古代先民的食物结构、畜牧业起源以及当时生态环境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弃“蛮夷”名耀文明之光 2005年3月上旬,铜湾水电站破土动工。令建设者们始料未及的是,在他们的脚底下,居然沉淀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他们同样想不到,这个发现,在为高庙文化锦上添花之余,还将修正史学大家们的“定论”。 最为兴奋者,当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贺刚教授。他闻风而动,迅速组织起专业团队,从长沙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发掘的结果,令这位高庙文化课题研究的领衔人喜出望外:出土文物中,贵族和宗教领袖权力象征的祭祀用品玉铖,贵族妇女装饰用品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个个晶莹剔透,件件美轮美奂,已非枯涩的“历史”字眼可以全面界定。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伴随着从六、七号探方3米左右深处出土的夫妻墓同见天日,其主人被贺刚教授断定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夫妇。 “虽经5700多年风雨侵蚀,玉器却依旧光彩夺目,难能可贵啊!”贺教授感叹道:“这对夫妻墓中挖掘出的玉器,其等级之高,以及精湛的钻孔技术,在我省尚属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便有新石器时代的特征,藏物中还不乏石斧、石刀、骨针等生产工具,其做工之精细,远远超出人们对这一时代的认知。 贺刚教授向记者介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这些玉器加工水平相当高,说明在当时,沅水上游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亚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至少是旗鼓相当。”众所周知,沅水流域向为史家心目中的“蛮夷之地”,出土文物表明,这实际上是史学上的一大误解。“这里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古文明已为不争的事实。”在贺刚看来,上述实物对于研究母系氏族后期氏族贵族权力形成阶段的社会进程与社会结构提供了有力依据。 靠着高庙的重大发掘,几乎一夜之间,五溪之地一洗“蛮夷”恶名,跨入了中华文明的远古正史。高庙,高妙! 诸多第一显深厚底气 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靠近沅水河边,风景秀美,是高庙文化认祖归宗之处。1985年,在全省文物普查中,高庙遗址从历史尘埃中脱颖而出,呈现于世人面前。1991年10月至12月,作为科研项目,遗址首次发掘工作经国家文化部和文物局批准得以展开。“当时挖的是背街遗址,面积有300多平方米,主要出土了一些陶片,证明高庙文化之命名决非空穴来风。”怀化市博物馆副馆长向开旺副教授回忆说———在历次的考古发掘活动中,向开旺一直是亲历者,是文物考古队的副领队。据了解,由“高庙遗址”到“高庙文化”,始作俑者乃贺刚教授。时至今日,考古界仍在沿用此种说法。 2004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怀化市文物管理处的协助下,又对高庙遗址进行了一系列主动发掘。出土了大量质地好、做工精湛的宗教艺术神器,包括纹上了禽兽动物纹形的各种陶器和象牙、石头等各种雕刻,更进一步证实了7000多年前的人类具有相当丰富的精神生活。 这些文物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全国同时期的文化遗址中独树一帜,它的发掘,不仅对于研究沅水流域或新石器文化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文明进程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次考古发现,顷刻间引起了国内考古学界的瞩目。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发掘活动出于多种考虑,只在遗址中的110多平方米区域范围内进行。 去年3月至8月底是第三次发掘,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前后圈挖了逾1100多平方米面积。“至此,高庙遗址总共挖了1600多平方米,收获不言而喻。”向开旺道。据悉,高庙文化遗址是沅水一级台地上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距地表5米多。因此,无论纵或横,高庙皆堪称历史文化宝藏。 高庙之所以敢称“文化”,除了发掘出土文物丰富外,其诸多“第一”更为其增添了深厚底气。 2004年4月,遗址中出土了7400年前的女性人体骨架,其下还有一个竹蔑垫子。蔑片之薄,与现在的同类物品没有视觉上的差别,说明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精湛。经专家测定,蔑垫比之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竹席、竹篓、竹篮等,要“年长”2000多岁。由是,高庙篾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已知最早的竹工艺品。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图腾意蕴。史界及考古界一直公认,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是我国最早的“凤凰图腾”。而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虽经年代浸淫,依旧栩栩如生。专家鉴定,沅水凤凰早于河姆渡凤凰400年。 “太阳崇拜”是远古先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又一种精神情结。2005年4月,高庙遗址挖掘出“太阳”彩陶,已历7400余岁,为新石器早期陶工艺品。令专家心仪的是,此陶不仅有逼真的“红日”形象,还是我国出土最早的陶工艺品。 提及纹饰,高庙陶等器物可谓洋洋大观。猪、牛、羊、鸡、麂子……荟萃于兽面纹全家福“相册”,活生生一幅远古浮世绘。附着于高庙陶上的兽面纹,据考证较之辽宁同门家族,早了足足上千年,历史之悠久,全国独一无二。纹饰犹如事先经过电脑排版,细密而规范,巧夺天工。 沅水无声,造化有意。徜徉在远古足音里的旋律,就这样神形兼备、器宇轩昂,冥冥中将高庙文化之高妙处尽情演绎。这一切,即使专家级人士也视同“天籁”。 整理研究解千古之谜 高庙文化曲径通幽,沉淀着太多的历史之谜。 高庙文化遗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中的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其精湛的钻孔技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玉器上面的钻孔又细又光滑,仅容绣花针穿过,真难想像,在那个刀耕火种、既无金属利器又无现代激光技术可以借重的岁月,先人们是用什么办法钻那些孔的? 考古专家们介绍,2004年3月发掘的那座7400年前的女墓中,一具保存完好的人体骨架旁,陪葬有象牙玉器等饰物,而查遍怀化古籍,却均无“有象有玉”记载。五溪之地,我们的老祖宗难道近万年前,就深悟商贸文化三昧,懂得与周边以至更远地方的另一帮老祖宗互通有无,谈斤论两?诚如是,他们的交易对象究竟何许人?这一物流链条中,起媒介作用的“通货”又是什么东西? 有一种比较有趣的推断:多少多少年以前,沅水流域森林茂密,气候温热,适合庞然大物休养生息。于是,饲养大象如同今人养宠物,需要时便取其獠牙以显尊贵。这一版本固然恐怖,但对科学家研究当时当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及其变异情形,无疑大有裨益。 除了象牙,女墓中尚存深至1米余的丰富窖藏。大批量螺蛳壳一层压一层,将仙逝主人压在下面。专家分析指出,据此推测先人乐于养殖螺蛳目前还缺乏更多佐证,但因居于水岸,以当时狩猎生活之艰辛计,就地取材,捕捞贝类水产以充饥并补身,应该是“水文化”一族投机取巧,激发生存灵感之必然。常识告诉我们,贝壳类富钙质,对于延缓肉身腐烂过程、钙化并保存人体骨架是天然材料。如此这般,沅水先祖不仅勤劳而且聪慧,并已懂得不少科学知识,还会活学活用。因为,南方土壤酸性偏大,没有一定的技巧,人类回归冥态后想要永垂不朽,玉器经过数千年的侵蚀仍然保持昔日的光彩,是不可能的事。 女墓中发现的类似情形,令人不由得联想到7000年前的那次大型墓葬,那个天人合一的祭祀场——— 因为崇拜太阳,新石器时代沅水部落的族人,想必会在杲杲日出时倾巢而动,为他们的首领或同伴哀悼亡灵。君临界上,大祭司头戴花冠手执玉铖,口中念念有词,双目似闭非闭,鬼才知道他在咒谁骂谁奉承谁。跳大神以通天自然必不可少,祭司手舞足蹈,族人亦踏着节拍附和,庄严与哀伤共生互动。法事了毕,病死的、战死的、屈死的……就这样飘飘欲仙,将灵魂一并托付给来世…… 2005年5月底,鲜花盛开的时节。高庙遗址风头再劲,一古脑儿出土了7具人体骨架和一个大型祭祀场遗迹。其中4具骨架处在一个探方中,考古专家从骨架、牙齿磨损程度判断,其中两人生前身高在1米以下,应为“童子军”;另两具一男一女,系成人,是被合葬的。骨架保存都很完好,“秘方”直指贝壳类钙化作用。此外,人们还发现了四个周长约40厘米的大型柱洞,该洞前方还有两个祭祀坑,一个以牲畜为供品,另一个是陪葬着一具人体骨架,其头部被敲出一个圆形空洞,系非正常死亡,可能是以人为供品来祭祀的,生命的最终轨迹昭然若揭。据介绍,骨架和祭祀场的出土,以及墓葬中只存在象、鹿、牛、羊、猪等动物骨头,无谷物类遗物,以此推断当时此地人类食物结构是以动物水产为主。这些对于研究7000年前人类祭俗、宗教信仰、食物结构、畜牧业起源乃至人种都有重要意义。 不仅年代久远,祭祀场近400平方米的大场面,也被指“全国其它地方尚未发现”。 高庙文化就这样裹挟着文明与野蛮,撞破“五溪蛮”红线,将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展现于世人面前。 据向开旺介绍,高庙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部结束,目前,贺刚教授正在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研究,并已写出了多篇高庙文化遗址研究的学术论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庙文化遗址的一些难解之谜定会大白于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