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只要还能坚持,我就决不放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8:56 哈尔滨日报

  特派记者 王勇钢

  如果现在评选冬奥会的新闻人物,来自哈尔滨市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张昊绝对是第一人选。几天前,他们的拼搏精神曾让世界震撼,他们现在在都灵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当地时间15日11时,都灵冬奥会奥运村国际区。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带着全市人民的关切,本报记者采访了张丹、张昊。

  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从重重的摔倒到重新投入比赛,那几分钟,张丹、张昊到底想了些什么?

  “丹丹太伟大了,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能坚持下来。”张昊抢着说,“丹丹摔倒的时候,我的大脑曾瞬间有过空白,什么都听不见了,只能看教练的手势。看到丹丹稍微恢复一点时,我就想把这场比赛拼下来。”

  受伤的时候,两人仅仅进行了全部14个动作的第一个,后面还有13个动作和4分20秒的时间。

  “那个时候,我的腿非常疼,已经支撑不住了。不过缓了一会,感觉似乎还可以坚持,就重新比赛了。”张丹说,“其实,那时我想就是坚持下来可能也没成绩了,我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还能做完几个动作。不过,我真的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只想把最精彩的表演献给观众,只要还能坚持,我就决不放弃比赛。”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宣布成绩的那一刹那,张昊双手将受伤的张丹横抱在胸前。那一刻,他们真的没有了遗憾。

  市府贺电是最大的惊喜

  面前的张丹脸色有些苍白,走路仍然有些不自然。

  记者告诉张丹、张昊,他们在家乡的反应甚至要超过都灵当地,市政府已经发出了贺电。两人感到很激动,说:“家乡人民给我们的荣誉太高了。”

  “这是家乡人民对你们的认可与赞誉。”记者说。

  “可是这对我们运动员来说真的没什么。”张丹低声而又腼腆地说。

  拼搏精神成学习榜样

  张丹、张昊现在已经是中国代表团的重点保护对象了。由于想要采访他们的记者非常多,出于让张丹尽快恢复伤势的原因,代表团规定采访必须经过批准。

  “昨天接受了一整天的采访,嗓子都冒烟了。”张昊说。

  “不过,你是家乡记者,见到你还是挺亲的。”张丹补充道。

  在记者采访的同时,中国代表团团部正在给短道速滑队开会,要求队员们向张丹、张昊学习,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

  最严重的一次伤

  对于大家关心的伤势,张丹说:是左腿膝盖部分韧带损伤。现在腿上已经用绷带打上固定了,走路还有些疼。

  抛四周跳是花样滑冰双人滑中难度的极限,目前张丹、张昊是世界上唯一能做这个动作的运动员。两个人练习了7个多月,成功率是82%。

  记者问:“还有18%的危险,你们难道必须要冒这个险吗?”

  “只要有1%的可能,我们就会用100%的努力。”两人同时回答。

  张昊说:“在我们训练的过程中,这个动作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这么长时间,张丹尽管也摔过,但从没受过这么重的伤。”

  由于要参加24日在都灵举行的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两人目前还不能回国。两人将于27日和中国代表团一起启程回国。

  张昊说:“我们现在要在都灵至少把伤势恢复到八成。”

  当谈及何时能回家时,张丹说:“我也很想家,可是回去后还要在北京备战3月16日的世界锦标赛,大概得等4月才能回去了。”

  “现在这个伤势,世锦赛有什么目标吗?”记者问。

  张丹说:“也不能给自己下什么硬性的指标,只要能把平时训练最好的东西滑出来就是最大的目标。”

  用更好的成绩来答谢家乡父老

  张丹与张昊都很年轻。张丹21岁,张昊22岁。都灵冬奥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张丹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信念,就应该坚持下来。”

  张昊说:“我挺为张丹骄傲的,现在我真的为自己是一个哈尔滨人感到骄傲。”

  对于家乡人的关心,张丹说:“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感谢家乡人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张昊则在一旁作了一个向前冲的手势:“我们要用更好的成绩来答谢家乡父老。”

  记者笑了,张丹、张昊也笑了。

  (本报都灵2月15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