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昭通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三步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59 云南日报

  走出去 赚大钱 报家乡

  

昭通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三步曲”

  离别家园奔向明天李昌莉摄

  昭通农民工外出务工有这样的轨迹:先是解放思想走出大山,然后在外面踏实苦干赚钱,赚钱之后回报家乡。正是有了这样的“三步曲”,才有了镇雄的“老板村”和板桥水泥厂。大关小伙在浙江学到了技术

  农历正月十六下午5时许,记者在昭通火车站站台见到了正在准备搭乘广州至重庆临时快车的农民工李勤友。19岁的李勤友是大关县寿山乡小河村人,3年前,他初中毕业,由于家庭贫困无法升学,走上了外出打工的漫漫征途。

  在亲友的介绍下,他去过重庆开县的一个高速公路打过工,在工地上干起了泥水匠的活儿,和他一起务工的有20多个昭通老乡,李勤友每月可挣1800元左右。“和别的有技术的老乡们比起来并不算多。可要是在家里种地,干一年到头也挣不了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李勤友告诉记者,他每月给家里寄上几百元,剩下的工钱就攒起来。

  “外出打工使我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技能,开阔了眼界,我要继续追逐我的梦想!”李勤友向记者挥手告别,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打工打出的“老板村”

  由于镇雄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培育打工经济,如今,镇雄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8.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0.4%,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36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6%。打工经济正逐渐发展成为镇雄县的一个支柱产业。

  5年前,镇雄坪上乡河坝村竹林村民小组的38户村民,只有一间水泥平房,其余都是茅草房。如今,38户村民家家用外出打工挣的钱盖起了小楼,自筹资金建起了文化娱乐室,成为闻名省、市、县的“文明村民小组”。

  在这个距县城50多公里、地处偏僻、信息不灵的山乡中,竟然先后走出了430多个大小老板。其中拥有1000万元资产以上的老板有3户,拥有百万元以上资产的老板有46户,拥有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资产的老板超过200户!竹林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打工打出的“老板村”!

  富起来的打工者不忘回报家乡

  为充分发挥和调动外出务工人员投资家乡建设的积极性,镇雄县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富裕起来的打工者们也没有忘记回报家乡,乌峰镇居民常绍云,通过务工和积累,创建了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年营业收入达1367.6万元的镇雄县板桥水泥厂,并以此为龙头创办了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余人。坪上乡打工“老板”吴富军投资920万元购买了县化肥厂,成为该县农资生产的最大投资商。坪上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和集体为家乡公益事业投资100余万元,修建村组公路10条34公里,架设高压输电线路5公里。

  李昌莉(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