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哈尔滨:冰上英雄的“大后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01:02 哈尔滨日报

  文本报记者史延志

  2月14日,属于中国,属于哈尔滨!

  这一天,在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的赛场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解说员这样说:“这对选手来自中国哈尔滨!”从哈尔滨走出去的三对花样滑冰双人滑选手在冬奥会上分别获
得了银牌、铜牌和第四名,创造了我国花样滑冰历史上的奇迹。张丹和赵宏博更是带伤出战,以他们顽强的拼搏精神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也为冰城人的坚毅品格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哈尔滨盛产冰上英雄,哈尔滨是冰上烽火正浓的都灵的“大后方”。当我们为这些冰上英雄在赛场上的辉煌而欢呼时,更不能忘了给那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冰雪体育人才做着不懈努力和奉献的人们喝彩!

  哈尔滨为国家队教练发工资

  冬奥会上的三对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选手被人们称为“姚家军”,他们的教练就是姚滨。和这6名选手一样,姚滨也是从我们哈尔滨走出去的。据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佘选新介绍,目前国家花样滑冰队的5名教练中,有4名是我们哈尔滨籍的。这4人中,除了姚滨已经正式调入国家队外,其余3人多年来仍一直由哈尔滨负责提供他们的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可以说,为了国家花样滑冰事业的发展,哈尔滨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奉献着。

  默默奉献的同时,我们关注的目光也一直跟随着从哈尔滨走出去的这些选手。去年赵宏博跟踺受伤后,市体育局、冬训中心的领导多次到北京专门看望和慰问赵宏博,送去家乡人的关爱,这给了赵宏博巨大的力量。

  辉煌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哈尔滨冬季运动项目的三层训练网中那些为花样滑冰事业默默奉献的教练是分不开的。市冬训中心花样滑冰队教练丛文义是我国第五届全运会花样滑冰冠军,上世纪80年代曾代表我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是我国著名的花样滑冰教练,曾教过申雪、庞清和佟健。现在,他的很多学生在南方的滑冰俱乐部做教练,享受着一个月万元以上的高薪,而他却谢绝了这些高薪聘请,为了自己钟爱的花样滑冰事业,为了培养出更多的花样滑冰优秀后备人才,拿着一个月1400多元钱的工资,在冰场上与自己的学生辛苦训练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基层教练,才有了我国今天冬奥赛场上的辉煌!

  艰苦条件锻造哈尔滨式冰上英雄

  英雄是怎样造就出来的?丛文义感叹着说:“太苦、太累、太难了!这些队员成绩的取得太不容易了!”

  谁能相信,我们的冰上英雄上冰训练常常是在午夜时分?哈尔滨市目前仅有哈尔滨冰球馆和训练馆两块冰场,而与此同时,却有着全国最全的冰上运动项目,冰球、冰壶、速滑、花样滑冰一样都不少。每一个项目下又有若干个队,如花样滑冰就分为冰舞、双人滑、男子单人滑和女子单人滑。这些队伍都需要在这两块冰上进行训练,时间根本排不开。现在丛文义负责的单人滑训练是每天晚上十时到十二时上冰。教练员和运动员们睡觉都得在后半夜。在丛文义的办公室,有一本写满了数字的

日历,他说,这是他每天记录的队员上冰时间。经统计,从去年6月27日至12月31日,他的队员只上冰295小时,不足长春等城市队员上冰时间的一半,而且这些上冰时间一半是夜间冰,一半是在非标准场地的训练场里。

  丛文义带领记者参观了教练员、运动员们的宿舍等生活场所。走廊的墙皮起得像鱼鳞一样,洗澡间更是人多了低头就能碰着,宿舍刚够转身。由于经费有限,教练员、运动员们每天夜间上冰前只能领到一包方便面。

  艰苦的条件更能磨炼人的意志。丛文义说,当年他带领申雪训练的时候,每天上冰的时间被排在凌晨一时到四时,且场馆四处漏风,头顶只有三盏灯亮着,本来困得迷迷糊糊的,一到冰场,申雪马上精神起来,对她来说3小时训练时间每一分钟都宝贵无比。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没有丝毫抱怨,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和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昊一样,这些基层运动员们的每一堂课都是在几十次的摔打中过来的。由于冰鞋硬,孩子们的内外脚踝都磨起了泡,有的都破皮出脓了,不得不在两边全垫上海绵。每次上冰一两个小时,可以说是一分钟也不停地练。下了冰,还要进行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灵敏度、速度等方面的身体训练和舞蹈训练。

  为了培养出更多像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昊一样的冰上优秀人才,家长们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着。这些练花样滑冰的孩子都是从三四岁就开始练,家长们每天或坐着大汽、或骑自行车,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地送孩子去训练。为了给孩子买一双价值几千元的好冰刀,他们既省吃俭用又一掷千金。

  张丹之后期待后继者

  “冬奥会花样滑冰决赛那天,我一夜没睡觉。在为自己的学生取得的成绩骄傲的同时,也心疼不已。张丹那一摔,摔在了冰场上,更摔在了我的心里。”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花样滑冰教练魏爱丽激动地对记者说。

  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可以说是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运动人才的摇篮。冬奥会上的6名花样滑冰双人滑选手都曾在这里就读,申雪、庞清和张丹都曾是魏爱丽老师的学生。张丹就是从这所学校被姚滨选中,直接选入国家队的。在这里,现在近40名学生在进修花样滑冰运动项目。

  魏爱丽老师与姚滨是同时代的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从事花样滑冰运动和教练员工作已经40余年。她说,花样滑冰是哈尔滨一个具有优势的传统项目。1953年第一届全国冬运会在哈尔滨召开时,男女单人滑的冠军就全是哈尔滨人。几十年来,哈尔滨涌现出许多全国冠军,培养了相当一批后备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花样滑冰正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人才断档期。

  据介绍,哈尔滨市冬季体育运动项目实施的是三层训练网,既最基层的各区体校、市体育运动学校和专业的体工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哈尔滨的7个区中有6个区的体校有花样滑冰业余训练项目,最多时有200多名队员。如果说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的选拔如同一个金字塔的话,这些区体校中的孩子就是金字塔的底座,是上一层次的人才库。申雪等名将就是从这里一步步走入国家队的。

  然而,90年代后期,受场地、器材等的限制,很多区体校的这一项目被撤销了,甚至连区体校都解散了。目前哈尔滨市仅有道外区、道里区和南岗区体校还保留着这一项目,再加上一个由个人成立的新秀滑冰俱乐部,目前全市进行业余花样滑冰训练的孩子只有100多人。

  专业体工队———市冬训中心花样滑冰队同样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该队现在只有十几名专业运动员,其中三对冰舞运动员、三对双人滑队员和4名男子单人滑队员,女子单人滑现在无队员。而在全国,算上哈尔滨花样滑冰队的三对双人滑选手,加上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我国的双人滑组合一共也就那么八九对,人才的断档形势已非常严峻。由于基层的选材空间狭小,目前还没有发现像当年张丹那样具有潜质的好苗子。

  不仅仅是运动员短缺,花样滑冰的教练员同样短缺。许多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退役后都被南方的滑冰俱乐部高薪聘走了,市花样滑冰队现在只有两名冰舞教练、一名双人滑教练和一名单人滑教练共4位教练。

  延续冬奥辉煌:哈尔滨在努力

  冬奥会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冰雪体育运动的激情。据了解,哈尔滨市培养出的花样滑冰人才目前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延续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在冬奥会上的辉煌,哈尔滨责无旁贷。

  面对近年来人才断档的形势,哈尔滨市体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扶持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在大力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在全市营造出了浓浓的冰雪体育运动氛围的同时,在专业后备人才培养上,他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据佘选新处长介绍,哈尔滨市一直在实行给体育比赛全市前三名的中小学生在升学时加分的政策,以此激励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中。同时,还制订了鼓励教练员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奖励办法,每向上一层次输送一名队员,教练员及其所在单位将得到市体育局的现金奖励。

  处于人才培养中间层次的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在一度断档停招之后,也于去年重新恢复了花样滑冰中专重点班,现在有近40名学生。他们还新聘请了两名花样滑冰教练,使教练人数由原来的一人增加到三人。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哈尔滨市还不定期地把队伍送到韩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学习、训练,去年哈尔滨市花样滑冰队还斥资十几万元聘请了一名俄罗斯教练来哈帮助搞节目编排。佘处长说,要想培养更多的花样滑冰等冰雪体育运动人才,哈尔滨市还面临着一个将学校教育与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问题,因为仅仅靠专业队伍培养,人才选拔的空间太小了。要让冬奥会的辉煌继续下去,让花样滑冰的辉煌继续下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名来训练的男孩和他的父亲走进了丛文义的办公室。丛文义对记者说,请一定记住这个孩子的名字,他叫滕文靖,今年10岁,是目前我们哈尔滨练习花样滑冰的男孩中最好的苗子。也许10年以后,他就是赵宏博,就是普鲁申科!

  我们相信,哈尔滨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昊和庞清/佟健!

  为了这一天,我们在努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