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万窖工程”润民心——宣威市务德镇先进性教育活动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10:03 云南日报

  

“万窖工程”润民心——宣威市务德镇先进性教育活动纪实

  2月17日,一场春雪飘飘洒洒降临滇东北,宣威市务德镇漫山遍野银装素裹。

  傍晚时分,小竹箐村苗族村民张顺龙拎着水桶走出家门,踩着厚厚的积雪,到门外的小水窖去提水做晚饭。

  站在水窖边,张顺龙别提多高兴了。从家里到水窖,也就是分把钟的路。但半年前,要打一桶水回家得跑10多里路。要是碰上下雪天就更惨,老婆过去就用雪水煮过饭!

  “你别看这小水窖,对我们缺水缺怕了的山里人来说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还解决了浇地的大问题!”张顺龙道出了务德镇上万农户的心里话。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务德镇党委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要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从群众最急、最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针对当地山区群众多年来缺水的实际,多方筹集资金,实施了“万窖工程”,在全镇村村寨寨兴建了7500个小水窖,加上已经建成的3600个,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当地4.7万山区群众多年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群众称赞说:“小水窖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万窖工程’真是造福我们山里人的‘幸福工程’。”

  “从群众最急、最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做起!”

  “山青水不秀”,这是务德人常说的一句话。

  务德镇是宣威市的一个边远乡镇,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缺水面也在75%以上。务德镇虽有牛栏江和小江环绕,但境内大多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地表根本存不住水。

  “穷在水、苦在水”,这是务德人的真实写照。

  在距离镇政府15公里的岔路梁子,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岔路人,岔路人,坛子背水稻草绳,丈夫当兵我不气,打破坛子气死人。”

  每年旱季,群众吃水都要到10多里以外去背,许多村庄不管男女老幼都去背水。家家户户早上的洗脸水要留着晚上洗脚,最后还要用来煮猪食,地里的庄稼只能等老天下雨。因为缺水,当地烤烟等农作物不能在最佳节令移栽,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181元,许多群众的生活都处于贫困状态。

  “从群众最急、最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做起!”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务德镇党委把如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列为头等大事,提出了多方筹集资金,广泛发动群众,实施“万窖工程”,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缺水困难的思路。

  “万窖工程”得到曲靖市政府批准实施后,务德镇广大干部群众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党员干部积极带头,镇村干部密切配合,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科学制定规划,一村一户落实小水窖建设地点和个数,把7500个小水窖分解到农户,落实到田块。镇党委、政府还制定了以“四定、六统、五到位”的实施方案,即定时间、定指标、定责任奖惩、定补助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模具、统一验收时间、统一编号喷字、统一兑付办法,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

  2005年9月,一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苦干实干、建好水窖”的浩大工程在务德开始了。短短的100天里,7500个小水窖星罗棋布在村村寨寨。

  看到一个个小水窖如在自家门口和自家地里建起来、蓄满水的时候,幸福的笑容露在了群众的脸上。

  “从建起了小水窖后,每一次见到村民们都是笑眯乐呵的。”务德镇党委书记朱莉娥说:“这批小水窖每个可蓄水20多立方米,上万个小水窖就可蓄水20多万立方米,这里的山区群众再也不会为吃水和浇地发愁了。”

  “产党员就是要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出来!”

  走进发图村委会,天已经黑透了。围着暖暖的炉火,听六十多岁的村民尹兴周、许开林讲建水窖的事。

  他们所在的发图村三组有48户人家,以前家家吃水都要道到4里外的小箐沟去背水。

  “摸黑就去,一天背三四回!”

  “有时还要排队,百公尺长!”

  “背的还是泥巴水!”

  “早就想建水窖了,就是没得钱!”

  “我们的水窖,都是白书记垫钱修的!为了给我们凑钱修水窖,白书记把家里的猪都买了!”

  他们说的“白书记”叫白兴国,现任发图村的党支部书记。

  白兴国原本是镇计生办的一名普通党员,是“万窖工程”让他与发图村的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建个20立方米的水窖,工钱加料钱需要2000多元。政府每户补助1000元,困难户补助1300元,基本上是料钱。但为了保证补助款确实用在建水窖上,需要群众先垫款修好水窖,验收合格了才能拿到补助款。就是这千把元钱,许多农户都拿不出来!”白兴国说,他生长在这里,知道一个水窖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希望,就是幸福。

  “错过了这个机会,他们要改变生活就更难了!我一定要帮他们。”白兴国开始为没钱的农户垫付资金。一户、十户、几十户……需要帮助的农户太多了,家里的存款用光了,就卖猪,猪卖光了,就贷款……白兴国共为160户困难群众垫付了6.2万元资金,共卖了7头猪,贷款3万元。

  “产党员就是要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出来!”在“万窖工程”建设中,象白兴国这样做的党员干部很多很多。镇机关176名党员干部组成数十个工作组,深入到每一个村寨,起早贪黑和广大群众一起挖坑、支模、浇灌。镇党委副书记王启灿手上磨起了水泡,仍然一边指导工程建设,一边参与工程建设;拖克村委会主任浦仕礼,一人支起小水窖模具60个,为困难群众垫款2万多元,并组织了28名党员干部义务为6户困难群众建水窖;务德村干部和党员们垫款3.8万元;岔路、茨嘎村70多名党员干部义务帮助26户困难群众建水窖;拖克村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符素珍垫出1500元帮助浦仕林家建小水窖,连浦仕林家请工吃饭的钱都垫出来了……

  对村里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们看在眼里,赞在口里,暖在心里。

  82岁德拖克村委会第七村民小组村民代春兰说:“建水窖那几天,我心里愁呀,咱家一没钱,二没劳动力,咋个建?村里的党员来了,村干部来了,镇干部也来了,大家一起动手,5天就把我家的小水窖建起来了。以后我和小孙女就不消到老远的地方挑水吃了。”

  离开务德,已是深夜。雪后的村庄,在车灯的扫射下,显得格外静谧、安详。

  静静地听着车轮碾过雪地的声响,记者在心里勾勒着这样一个画面:

  “宁静的夜里,山林深处的苗寨,熊熊燃烧的篝火,一群欢乐的苗家人。他们把一个黑瘦的汉族干部围在中间,用最朴实同时也是隆重的礼节招待他,大碗的酒敬了上来,一碗、两碗……直到这个人酩酊大醉。”

  这是白兴国给记者讲的故事。这一天,他为发图六组垫款修建的水窖通过了验收。

  “我们喜欢这样的干部!”发图村民尹兴周、许开林的话仍在记者耳边响起。

  务德镇党委书记朱莉娥告诉记者,2005年12月15日,镇党委把白兴国派到了发图村任支部书记,发图的老百姓高兴地说:“有这样贴心的书记带着我们干,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了。” 谭晶纯晋立红(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