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曦东成为新民工典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15:04 法制周报 | |||||||||
本报连续推介的就任英雄吕曦东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重大典型人物。2月15日,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主要媒体前往邵阳采访吕曦东的事迹。 作为最先来到吕曦东家中进行挖掘报道的记者,再次踏入湖南邵阳这片英雄的土地,备感亲切。在湖南邵阳市板桥乡板桥村,记者曾采访过的吕曦东家人、邻居、村主任等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表示感谢。这种感谢之言出自肺腑,让记者感到受之有愧。因为首先是英雄感
见义勇为绝非意气而为 随着吕曦东事迹的深入报道,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不同的声音也纷至沓来。 板桥村支部书记姚根志告诉记者,吕曦东事迹在家乡传遍后,村民们都称道他的壮举,但也有少数人觉得吕的行动有些不值,"这可是拿生命开玩笑"。吕曦东初中班主任李旺民老师面对记者,也发出感慨,曦东这举动是有些蛮干。 然而,这丝毫没影响我们的崇敬。更让人觉得,认识一个真实的吕曦东更难能可贵。邵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亦贤,在总结如何学习吕曦东时归结了四点:吕曦东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是革命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正气;吕曦东有高尚的人生信念,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吕曦东作为青年民工的优秀代表,他具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吕曦东与人为善,具有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对此也有高度评价:见义勇为的举动绝不是意气而为,它是一种觉悟和境界,是偶然中的必然。 学"真"英雄 学"新"英雄"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学习吕曦东的活动,最后组织评比。" 在板桥乡中心学校组织的"学英雄、见行动"活动中,管理全乡中小学教育的板桥乡中心校校长姚珍庆说。 渡头桥中学校长王伟说,在学校,每个班级都出了两期以"英雄赞"为主题的黑板报,教育孩子"求真务实,自信果敢见行动,沿着吕曦东闪光的足迹奋发前进!" 曾前往贵州实地了解情况、看望吕曦东的大祥区宣传部长封新华说,吕曦东这个典型人物有着他的新特点,他初中文化,长期在外打工,摄影技术也多是自学,同事之间具有兄弟般的情义,是新一代青年民工的杰出代表。 夏学銮教授认为,用行动来学英雄是最见成效的,决不可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在吕曦东家中,记者看到大祥区民政局送来过冬的棉被。板桥乡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英雄家中打了一口水井,改变了吕家长期以来挑水喂猪的历史。坑坑洼洼的门前泥路也用沙子炭灰铺了一遍。村支书姚根志笑着说:"这也算村上学习吕曦东的具体表现吧。" 毕生追求摄影艺术"我只想更深入系统地学习摄影。"这是吕曦东出院后的最大心愿,虽然他头部的伤口还需继续治疗,但他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 李旺民问曦东,你就没有想过其他方面的需求?曦东说,摄影是一门艺术,是他毕生追求的梦想,要想从技术升华为艺术,他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与曦东治疗初期相比,父亲吕文涛的心情已明显好转,他反复强调,"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新闻媒体"。爷爷吕卫城则一直为自己的英雄孙子感到骄傲,从他的脸上,记者同样看到了一种革命年代的大无畏。 本报记者 刘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