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人跋山涉水17年写出自家族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3:32 大连晚报

  瓦房店市的杨孝永老人从1988年开始,为了追溯家族渊源,踏访了11个省市进行考证,去年年底,一本《杨氏宗族简史》在其手中完成

  老人跋山涉水17年写出自家族谱

  ■本报记者祝福

  “《杨氏宗族简史》编撰,历经17个寒暑,三易成稿,共10章32节,25万字,至此终于和族人见面……”摆在记者面前的还散发着墨香的书,可以说是杨孝永老人的心血凝铸。17年来,他为了修族谱,跋山涉水、走访族人,查阅的资料数不胜数。

  去年年底,《杨氏宗族简史》正式出版,老人完成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破烂书”中

  老人发现本族先人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杨孝永老人家中,看到了这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

  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人的家中收藏着不少被他戏称为“破烂书”的旧书,其实这些都是老人为修族谱而搜集的资料。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逛旧书摊,也正是一本古书使我产生了想修族谱的想法……”杨孝永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建国前战乱频繁,不少珍贵历史资料都流落民间,于是,他和朋友经常到旧书市场“淘宝”。

  1955年,他和朋友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名为《宪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县志》)的古书,书中记录的是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复州(瓦房店市前身)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知名人物。翻阅中,他突然发现其中一位知名人物正是他的先人。当时,他的先人是他们杨氏一族的当家人,由于持家有道,在当地颇有威望。

  于是他便按着这个线索继续追溯家族的渊源……”

  “寻根”之路

  退休之后就开始

  那时,杨孝先老人在当时的复县(瓦房店市前身)统计局工作,所以他对本地居民的资料掌握地比较翔实。于是他手握资料一一探访族人搜集素材,从老一辈族人口中获知,他的祖先是先从云南省小云南移民至山东省,再从山东移民到辽东地区的。

  1988年,杨孝先老人退休了。为了探寻祖先的足迹,老人只身一人踏上了千里“寻根”路。内蒙、黑龙江、吉林、山东、天津、湖北等11个省、市、自治区都遍布了老人的足迹。每到一个地区,老人就一头扎进当地档案局、图书馆、博物馆、史志办等部门,查阅杨姓的来龙去脉和数以千记的家族人物和事迹。

  其间,他一一考证过家族祖先的各个迁徙地,几乎每个地点都可以查实,惟独“云南省小云南”这个地点在地图上无法寻找。

  为了追求严谨,老人特意跑到北京请教能人,最后北京大学地理系的一位姓汪的教授给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原来,云南省小云南就是如今的云南省祥云县。

  而最令杨孝先老人兴奋的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档案馆里,他发现了古人撰写的24卷杨氏家谱,面对宝贵的资料,他奋笔疾书,恨不得把24卷古书全部誊写下来带回家收藏。

  最后老人从这几卷古书中发现,他这一宗杨氏的起源并非云南省祥云县,而是在公元前514年的山西洪洞。

  这样,杨氏一族的家史被他向前追溯了上千年历史。

  “人物春秋”

  联结族人思乡之情

  杨孝先老人说,衡量一个宗族是否兴旺,不是看他的历史是否悠久,而是看家族中的人才多少。

  《杨氏宗族简史》中第四章“人物春秋”没有记载太过久远的著名人物,只是记载了清末以来的他这一宗族的知名人物。仅仅这些,记者也可以看出:杨孝永老人这一宗族的确人才辈出,仅仅是计算机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歌唱家等等各个领域的拔尖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

  “为了写这些知名人物的传记,我记不清打了多少个电话,写了多少封信……”

  老人回忆说,当他打电话联系到一位离家多年的大学教授时,那位和他同宗的教授激动不已地说:“很久没有和家里联系了,乍一听家里人的声音,感觉是那么的亲切……”说到这,杨孝先老人告诉记者,即使他没有修成族谱,他能感受到族人的这份游子念家的心意,也心满意足了。

  “以德治家”

  教育是族谱核心

  说到修族谱的目的,老人很明确地表示,修宗谱不只是一个家族的事,古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这一宗族一直是“以德治家”,道德是人之根本。所以,他修族谱主要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记者在《杨氏宗族简史》的第三章“治家育人”中看到,老人将古人的“二十四孝”的图文作为章节的开头部分,并且在此章极大地赞扬一些“以德治家”的族人典范。,并为他们也一一做了传记,例如“持家有道、教子有方的杨孙氏”等人。

  “……风烛残年再续谱,杨氏美德代代传。但愿后人继我愿,沧海桑田三百年。”《杨氏宗族简史》的出版那天,杨孝先老人兴奋地题了这首诗。老人告诉记者,他觉得这17年的寻根之路他没有白走,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杨氏族人了解到祖辈创业的艰辛,更可以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