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吕曦东:见死不救三分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4:59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吕曦东感动中国

  本版文图 李殊阳

  “吕曦东同志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集中体现了新一代青年的高尚情操,他是80年代生人的优秀代表,他不但感动了遵义,感动了贵州,而且感动了家乡湖南,必将感动整个中国
。”

  ——摘自《遵义市关于表彰吕曦东等31位见义勇为英雄的决定》

  死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间的正义死了。

  正义没死,正义不可能死。人间的温情证明了它是永恒的。

  吕曦东舍身救人后,社会良知的守望哨——媒体在第一时间开展了行动:当地媒体《遵义晚报》、《贵阳日报》以最快的速度、少有的篇幅进行了报道;随后,本报迅速跟进,在头版推出重头报道《湖南小伙遵义舍命救人》;接着,《法制周报》、湖南经济电视台、《邵阳晚报》、《湖南日报》、《新民晚报》、中央电视台等也先后对吕曦东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包括新浪网在内的几大门户网站在头条显要位置进行连续转载……

  一时间,吕曦东见义勇为的事迹像长了翅膀飞向神州大地。

  感动贵州

  影楼感动了、同事感动了:吕曦东受伤的消息传到影楼后,大家禁不住抱头痛哭。不到半个小时,10多个同事就凑集了一万多元的捐款送到医院。在此后的时间里,同事们以三班倒的方式轮流照看他。

  遵义感动了,贵州感动了:遵义市红花岗区政府、市安全局的相关人员也分别探望了吕曦东,并各自捐赠了两千元。

  遵义医学院得知吕曦东的动人事迹后,不但配备了最好的专家组,而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募捐。短短的一天时间,捐款就达21000多元。随后医院党委还破例从特困病人基金中提取5000元,对英雄进行抚慰。

  成百上千的普通遵义市民来了,他们手捧鲜花与捐款站在吕曦东的病榻前,默默祝福昏迷中的吕曦东。

  一位下了岗的马绍华大妈,在护理因车祸而受伤的侄女时,看望了昏迷中的吕曦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吕曦东醒来的第一天,她握着他的手,一言不发,只是用眼睛传递着一份关切与慈祥。在吕曦东能进食后,他的一日三餐就由马大妈包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她总是按时提着那个有四个餐盒的餐具来到吕曦东的病床前,一番嘘寒问暖后,丢下饭盒就走,从未间断。

  尤为感动的一幕发生在一位残疾人身上。2005年国庆期间,这位残疾朋友坐着轮椅来到吕曦东的病榻前,将一束鲜花献给了吕曦东,随后从口袋里艰难地翻出皱巴巴的50元钱,硬要塞给吕曦东,任凭吕曦东的父亲怎样谢绝,他总是不肯收回:“就算我表示对他的敬意吧,如果你不接受,我的敬意就打了折扣。”

  感动湖南

  邵阳感动了,湖南感动了。2005年9月29日,吕曦东家乡邵阳市大祥区的区委领导专程带队到遵义探望吕曦东,称赞他是湖南人民的好儿子,同时将1万余元的捐款送到了吕曦东父亲的手上。

  吕曦东的中学母校——渡头桥中学感动了。2005年10月12日,渡头桥中学在操场举行了学习吕曦东先进事迹动员会暨捐款活动,600多名师生在认真地聆听了吕曦东中学期间系列事迹和吕曦东在遵义市舍己救人的经过后,纷纷解囊。

  此间,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宣传吕曦东事迹的橱窗。每一个班级都专门出了一期吕曦东先进事迹的黑板报。这年国庆,老师给每个学生布置了一道特别作业,那就是“学习英雄事迹、做一件好事、写一篇读后感”。归校后,老师将一些写得好的读后感张贴在宣传橱窗供所有学生交流。

  2005年10月23日,中南大学新闻系2004级的学生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在募捐现场,一名大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吕曦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他没有机会跨进大学校园和我们一样接受大学教育,但是他对社会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他贡献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中南大学新闻系教授聂茂说:“大学生从这场活动中,能够学到很多课堂里面学不到的东西。”

  感动中国

  整个中国感动了。2005年10月2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行来到遵义,专题采访了吕曦东,媒体的强大宣传,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真正的好青年!你的家人以你为豪!”“向舍己救人的英雄致敬!”“向吕曦东致敬!和平年代我们共和国的好青年!希望所有的人都来帮他一把吧!”……

  如果我们留意,各大网站上都有各地读者发自肺腑的留言。留言里既有对吕曦东伤情的关切,也有对他行为的钦佩;既有对吕曦东的由衷赞誉,又有对社会正义的呼唤。一位湖南的退休老人留言说:“向舍己救人的英雄吕曦东致敬!吕曦东的行为值得湖南人骄傲,值得所有人学习,希望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我本平凡 ——本报记者与吕曦东对话

  在吕曦东位于邵阳乡下的贫寒家中,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心中仰慕已久的英雄。

  吕曦东是一个帅小伙,身材高高瘦瘦,五官也长得十分英俊。为了掩饰头部左侧因摘除颅骨留下的缺口,爱美的他用一块黑白相间的头巾将头包住,平添了几分酷劲。

  面对记者的接连发问,英雄吕曦东的回答中没有一句豪言壮语。

  记者:你觉得因救人自己受重伤值得吗?

  吕曦东:当然值得。俗话说,见死不救三分罪,何况我救出的是一个四岁小孩。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一定还会去做的。

  记者:人们都夸你是英雄,对于这个你怎么想?

  吕曦东:对这种称谓我觉得既欣慰又惭愧,其实我并没有想过要人家报道,我只求做事问心无愧。如果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想到名和利,我想谁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记者:在家休养这段时间,你都喜欢干些什么?

  吕曦东:我现在几乎干不了家务活,闲时只好看看书。正在看的一本书名叫《方与圆》,讲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记者:你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吕曦东:手术后我的身体恢复得还可以,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比如说左眼的视力和左耳的听力都下降了,记忆力也变差了许多。医生说,3月份还要给我做一次颅骨修复手术,用一种特制的钛铪金材料植入头部。

  记者:后期的医药费有着落吗?

  吕曦东:前期手术我已经欠下了3万多元的医药费,后期的就更没着落了。没办法,家庭条件太困难了。弟弟上大学一年要花几万元,而我爸妈在家喂猪、种菜的收入一年总共才五六千元。现在我又不能出去打工挣钱了,只能干着急。

  记者:听说你很热爱摄影,那你有没有买一台属于自己的专业相机呢?

  吕曦东:我最大的愿望是当选“全国人像十杰”,这是摄影界的最高荣誉。但很遗憾,我至今还买不起一台像样的专业相机,因为那个实在是太贵了。

  记者:在外面打工挺不容易的,你有什么话想对和你一样的农村打工仔说吗?

  吕曦东:还是乐观一点吧,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的,主要是要摆正心态,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英雄是这样长成的

  在千年古城邵阳,我们一路寻访,一路感动——英雄吕曦东,在其成长为英雄之前,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伢子;然而,他对平凡的一贯坚守,对正义的执着追求,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惊世一跃。

  让我们从他的父母亲友、老师乡邻们的记忆片段中追寻英雄成长的历程吧。

  卧冰求鱼

  讲述者:妈妈毛黎明

  吕曦东的爷爷吕卫诚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党员、板桥村的老村支书。曦东从小就喜欢听爷爷讲故事,尤其是那些英雄传奇、名人掌故。

  曦东7岁那年冬天,我得了伤寒,他放学回家后,看到正在卧床调养的我,有点手足无措。几分钟后,他忽然一溜小跑出去,到了离家百米远的小池塘。他爸爸吕文韬好奇地跟了出去——只见曦东脱下自己的袜子,赤脚正往池塘那层薄冰上试探!

  情急之下,吕文韬大喊一声:“东东,你在干什么?”他赶紧三步并作两步,把曦东拉了回来。到了家里,爸爸喝斥他:“你真是太顽皮了,那么一点薄冰能遛吗?”没想到东东回答说:“爷爷说的,人家王祥为了后母可以睡在冰上抓鱼;妈妈是我的亲生母亲,她病了,我想去池塘捞几条鱼给妈妈补身体,怎么就成了顽皮呢。”

  听了这番话,我不禁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下水救人

  讲述者:邻居朱晓玲

  见义勇为对于吕曦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996年三四月份的一天下午,小曦东放学回家。在经过一个水塘时,看到老人朱陈氏正在池塘提水。可能是因为没有站稳,老人连人带桶扑倒在水中。小曦东见状,边跑边丢下书包,一头扎入冰冷的水中,使出全身力气,把老人推了上来。老人非常感激他,要全身都已湿透的曦东赶紧回家换衣服,以免着凉。谁知他却再次跳入水中捞出水桶,再打了满满一桶水,和老人一起抬了回去。

  慷慨解囊

  讲述者:弟弟吕曦照

  2002年,哥哥听说我班上有个同学因父亲得病去世无钱继续上学时,联系到自己的人生境遇,决定尽自己绵薄之力进行资助。于是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200元钱,通过我转送给这名同学。如今,这位同学已上了大学,却一直不知道有一个好心的同龄人吕曦东曾暗地里资助过他。

  掏臭水沟

  讲述者:中学班主任李旺民

  曾经在我们学校教学楼的西头有一条下水沟,污泥臭水积了半米深,是学校最大的卫生死角。一天傍晚,我从河边散步回来,看到那条水沟边站满了人。走近一看,发现吕曦东正在挖排水沟。三米多长,两尺多深,一尺多宽的排水沟已快挖通了,吕曦东的头发全湿了,衣服上面沾满了泥土纸屑。

  我心疼地说:“这么重要的事,应由学校请人来挖,你怎么能……”旁边一个学生抢着说:“李老师,今天班上一个同学不小心踏了进去,弄得一身臭泥巴。曦东说,大家干脆把沟挖通,冲干净,以免再害人。”吕曦东没顾得上和我搭话,把沟通了,臭水污泥清除了后,他又从学校厨房背来水管,把沟冲得干干净净。完工后,我抚摸着他的手,发现那双手满是茧子却无一个血泡。这时我才知道,他是一个劳动惯了的孩子。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