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国外农村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7:50 红网-湖南日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加快推进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特编选了这组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国外农村见闻的报道,供读者借鉴和参考。———编者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韩国的“新村运动”

  新华社记者 张锦芳

  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摆脱贫穷与落后,跨进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而“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国政府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的,目的是动员农民共同建设“安乐窝”,因为当时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韩国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落后,而政府也没有钱。在“新村运动”初始阶段,政府向全国所有3.3万个行政里(行政村)和居民区无偿提供水泥,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韩国政府又筛选出1.6万个村庄作为“新村运动”样板,带动全国农民主动创造美好家园。“新村运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改变了农村破旧落后的面貌,并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新村运动”由此逐步演变为自发的运动。

  上世纪70年代末,政府行政领导退出“新村运动”,全国各地以行政村为单位自发组成了开发委员会主导“新村运动”,吸收全体农民为会员,并成立了青年部、妇女部、乡保部、监察会和村庄基金。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自发修筑乡村公路、整治村庄环境、帮助邻里修建房屋、兴办文化事业、关心和照顾孤寡老人等。

  到上世纪80年代,“新村运动”逐渐完成了由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在这期间,韩国为“新村运动”立了法,对“新村运动”的性质、组织关系和资金来源等作了详细规定,还成立了全国性的领导机构“新村运动本部”,并在各直辖市和道(相当于省)成立“新村运动指导部”,在各市和郡(相当于县)成立救持会,健全了“新村运动”指导网络。

  30多年来,“新村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完善和丰富,社会影响面和感染力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互助运动。“新村运动”曾开展了“和谐与爱护邻里运动”“帮助恢复经济运动”“全国公园化运动”“讲道德守纪律运动”“爱护环境运动”等各种活动。

  韩国在长期开展“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勤勉”“自助”“协作”的基本精神。“新村运动”不是要改变社会结构,而是通过挖掘民众中潜在的“美”和“善”,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弥补政府工作的疏漏和社会发展的盲区,疏解民众的不良情绪,以促进社会和谐。

  韩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实现经济腾飞,创造了“汉城奇迹”,但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在这期间,“新村运动”相对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合作与和谐共处的意识,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新村运动”从农村发端,在农村广泛开展的同时逐渐进入城市社区。随着产业化的发展,韩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离农”现象,即大批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谋生,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转移,城市社会文化走向繁荣。随着人口和产业转移,农村开展的“新村运动”逐渐向城市扩展,帮助城市解决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在市政管理、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农村先行开展的“新村运动”在向城市扩展过程中,又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道德和文化素质较好的人才。

  韩国前总理、“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搞任何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有载体,否则大家只能空谈而不会有实际行动。的确,韩国的“新村运动”既是农村城市化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农家人”合作社———

  瑞典农民的合作组织

  新华社记者 马世骏

  在瑞典,只要开车离开首都,不出10公里,农村社会的景象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一座小教堂,几间涂着传统红色的小木屋,村子外的田野上歇闲的拖拉机。以前,教堂是凝聚瑞典农村社会的核心。如今,各种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合作社则成为瑞典农民表达他们经济和政治意愿的代言人。

  瑞典的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经营性合作组织,其中规模最大的合作组织叫“瑞典农民产品销售合作社”,瑞典人称之为“农家人”合作社。合作社的标志是一颗正在发芽的麦粒。在瑞典南北各地的农场乡间,从巨型粮仓、肥料车间到负责粮食检验的实验室和宣传科学种粮的研究所,到处可以看到有这个标志。

  瑞典全国有5万多农民加入了“农家人”合作社,合作社的目标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和质量监测等多方面的服务,建立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的网络。加上“农家人”合作社自创的品牌产品的销售,这个合作社年营业额高达31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农民合作社。

  去年秋天,在“农家人”合作社的一座粮仓,记者看到农民将满载着收获的大卡车开上粮仓的地秤,让粮仓的工作人员取样测量粮食的水分和品质,之后拿着检验好的报告单,到会计处领钱。这座巨型粮仓还拥有配套的面粉厂和大型面包加工厂,一条龙服务可以让农民的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消费者手中。从巨型粮仓伸出的架在空中的管道,直接把晒好的谷物运送到面粉厂加工,减少了中间运输环节,也保障了产品质量。

  “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是“农家人”合作社努力的目标。尤其在瑞典这个环保意识深入到各个层次的社会,不仅农民提供的产品是否安全健康,就连其生产、运输过程是否环保,都成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考虑的因素。“农家人”合作社自创的许多品牌已成为瑞典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绿色的正在发芽的麦粒也成为质量保障的标志。

  “农家人”合作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瑞典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候。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小户经营的农庄面临经济上的难题,他们的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无法和大农庄竞争。为了保护地区小户农庄的经济利益,一个由农民组成、由农民经营管理的合作社诞生了。最初是一个地区的小户农庄单纯经济上的合作,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地区之间也联合起来。今天,“农家人”合作社不仅是全瑞典农民最大的经济利益合作社,它还成立了各省“农家人”合作社的联合体,以越来越主动的市场战略,保护和提高瑞典农民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合作社能有效经营的基础是民主公平的管理方法。“农家人”合作社从成立那天起,就遵循着一人一票的民主程序,通过选举,用理事会的形式管理农民的事务。进入合作社的农民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向合作社交纳会员费,这成为理事会成员工资和管理资金的来源。今天的“农家人”合作社已经拥有众多有限公司,用最有效的方法推销农民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企业年终的赢利和分红都会反馈到交纳了会费的农民手中。

  养牛场实现电脑化农场主具有新理念

  英国农村印象

  新华社记者 马桂花

  记者日前来到英格兰西南部,走访了一个典型的英国农村。

  从伦敦出发,乘了3个小时的火车到达位于伦敦西南方向的德文郡巴德里小镇时已是晚上7点多。第二天,记者前往巴德里附近的德文郡“克林顿领地”。这片领地最早形成于1299年,是当时英国国王为奖励约翰·克林顿1298年率兵战胜苏格兰人给他的封地。这块土地也是德文郡中最大的家族领地。

  目前,这块领地的管理机构管理着近1万公顷农村土地、1900公顷林地,并为1500人提供住房,包括为当地家庭提供经济住房。领地所得收入用于维护历史遗产,并从事各项环境保护计划。领地管理机构还投资商业房地产,目前已有120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又反过来为当地提供就业和财政收入。这些收入再被投入到领地中的农场、林地和当地的环境保护事业,形成一种有益的循环。

  农业是这片领地中的重要行业,这里共有40家租赁农场,3家合股农场和两家家庭农场。但所有农场的雇工加起来一共才只有76人。

  记者参观了其中的一家养牛场,那里饲养着150头奶牛和900头肉牛,每年可生产300万升牛奶和18万公斤牛肉。由于生产几乎全部由电脑控制,整个养牛场加上场主佩罗特只有9名员工。在这家养牛场中的挤奶房记者看到,所有挤奶工作全部由电脑控制完成,平时只需一个人管理。

  养牛场的场主佩罗特大学毕业,学的就是农业学。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使他有了一套自己的农场发展理念。他重视技术和科技领域投资,认为在农产品价格不如从前的今天,加大面向未来的投资力度尤其重要。但在具体投资过程中,他又非常注重成本效益,事先进行严格核算。他认为,只要能做到这些,投资就能够赢利。

  关于农业的未来,领地中专门从事“绿色”奶生产的蒂德韦尔农场的主人彼得认为,一味追求产量的传统农业在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越来越显得徒劳无益。他的农场就是要使产品位于市场高端,追求最好的回报。

  然而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英国农村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以英格兰西南地区为例,这里现已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地区,20多年来,这里的人口增加了12.5%,达到约500万,其中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是当地人口增长迅速的重要原因。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及非农业经济的迅速增长也给当地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很大冲击:收入差距拉大;住房价格迅速升高;家庭垃圾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的速度增长;就业、健康、教育和享受各种服务的机会等社会指标愈加参差不齐;农产品价格偏低,进而导致不少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总体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而局部地区的这些问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被周边地区的相对繁荣所掩盖。

  面对这些问题,克林顿领地主管瓦利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农业和农民给予补贴的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新一代农民,使农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

  针对上述问题,英国政府已经提议,设立农村经济适用房委员会为农村居民提供帮助。新近成立的农村社区委员会也在致力于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就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向政府提出建议。与此同时,英国各级政府也在通过多种途径鼓励英国消费者购买英国自产的农产品,并利用补贴等措施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收效尚不明显。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也是英国政府面临的一个课题。(均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